风管机及其回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4077 阅读:4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2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及其回风箱,该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的下回风口和后侧面的后回风口,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封闭适配的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遮风板以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的第一固定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方便、快捷的实现回风方式的转换,并且有利于提高风管机运行的可靠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机及其回风箱,该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的下回风口和后侧面的后回风口,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封闭适配的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遮风板以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的第一固定件。本技术可方便、快捷的实现回风方式的转换,并且有利于提高风管机运行的可靠性。【专利说明】风管机及其回风箱
本技术涉及风管机
,特别涉及一种风管机及其回风箱。
技术介绍
传统带回风箱的风管机包括后回风和下回风两种回风方式。其中,后回风是通过将回风箱的下回风口封闭实现,即通过螺钉将钣金件固定在回风箱的下回风口 ;而下回风是通过将回风箱的后回风口封闭实现,即将所述钣金件从回风箱的下回风口拆卸下来,并通过螺钉固定在回风箱的后回风口。上述这种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相互切换的操作方式比较麻烦,并且在拆装螺钉及钣金件的过程可能还会导致机组位置移动以及结构变形等问题出现,继而会造成机组运行不良甚至损坏。因此,如何方便、快捷的实现回风方式的可靠转换,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风管机的回风箱,旨在实现方便、快捷的转换回风方式。本技术提出一种风管机的回风箱,该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的下回风口和后侧面的后回风口,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封闭适配的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遮风板以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的第一固定件。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处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遮风板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转动适配的轴套。优选地,所述遮风板的一侧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转动适配的转动槽,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左侧面转动槽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右侧面转动槽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箱体上设有容纳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卡槽,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片和卡簧,所述卡簧设置在所述固定片上,所述卡簧分别与所述卡槽的两内侧壁弹性抵接。优选地,所述固定片包括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所述第一固定片与所述第二固定片部分叠加连接在一起,所述卡簧具有分别呈U形设置的第一固定端部和第二固定端部,所述卡簧的第一固定端部和第二固定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固定片的两侧。优选地,所述遮风板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闭合适配,所述缺口与所述箱体的后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闭合适配。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或后回风口上设有过滤网。优选地,所述箱体的下回风口处设有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一侧垂直;所述箱体的后回风口处设有第二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一侧垂直。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沿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延伸设置的第三翻边,所述第一连接轴上设有沿所述箱体的后侧面延伸设置的第四翻边,所述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上分别设有固定所述过滤网的第二固定件。本技术还提出一种风管机,包括如上所述的风管机的回风箱,该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的下回风口和后侧面的后回风口,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封闭适配的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遮风板以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的第一固定件。本技术通过将遮风板与箱体铰接在一起,并使得遮风板以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当将该遮风板翻转至箱体的下回风口时,通过下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固定,以将后风口封闭而实现后回风;当将该遮风板翻转至箱体的后回风口时,通过后侧面上的第一固定件固定,以将后风口封闭而实现下回风,由于在切换下回风和后回风的过程中,遮风板的一侧始终与箱体连接,不需要再固定,且另一侧通过第一固定件固定,因此,该风管机的回风箱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回风方式的转换。【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风管机的回风箱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风管机的回风箱实现下回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风管机的回风箱实现后回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风管机的回风箱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右视图;图7是图5的一应用状态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7所示,图1是本技术风管机的回风箱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风管机的回风箱实现下回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风管机的回风箱实现后回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风管机的回风箱一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的结构不意图;图6是图5的右视图;图7是图5的一应用状态不意图。参照图1及图2,本实施例公开的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10,设于所述箱体10的下侧面101的下回风口 a和后侧面102的后回风口 b,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b封闭适配的遮风板20,所述遮风板20与所述箱体10铰接,所述遮风板20以所述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10的下侧面101和后侧面102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20的第一固定件30。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30可为方便操作的插销或者卡扣,第一固定件30的数量可根据固定遮风板20的效果设置。其中所述遮风板20与所述箱体10铰接,所述遮风板20以所述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可通过以下两种结构实现:第一种:所述箱体10的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交界处设有第一连接轴40,所述遮风板20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40转动适配的轴套21。该结构中第一连接轴40固定在箱体10上为第一连接轴40的一端固定在箱体10的左侧面上,另一端固定在箱体10的右侧面上。其中,遮风板20通过轴套21与第一连接轴40转动连接。安装好后,该遮风板20以第一连接轴40为轴线既可向下侧面101翻转,又可向后侧面102翻转。当将遮风板20向下侧面101翻转并与箱体10贴合固定后,下回风口 a被遮风板20封闭,即实现后回风方式;当遮风板20向后侧面102翻转并与箱体10贴合固定后,后回风口 b被遮风板20封闭,即实现下回风方式。第二种:所述遮风板20的一侧上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轴,所述箱体10的下回风口 a和后回风口 b的交界线处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转动适配的转动槽,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0的左侧面转动槽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箱体10的右侧面转动槽转动连接。该结构中第二连接轴与箱体10转动连接,遮风板20与第二连接轴为一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可在箱体1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上均设置与第二连接轴转动适配的转动槽。安装好后,该遮风板20以第二连接轴为轴线既可向下侧面101翻转,又可向后侧面102翻转。当遮风板20向下侧面101翻转并与箱体10贴合固定后,遮风板20将下回风口a封闭,即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管机的回风箱,包括箱体,设于所述箱体的下侧面的下回风口和后侧面的后回风口,以及与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封闭适配的遮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风板与所述箱体铰接,所述遮风板以所述下回风口和后回风口的交界线为轴线转动,所述箱体的下侧面和后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所述遮风板的第一固定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谦黄志方
申请(专利权)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