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及送回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73835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1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管及送回风设备,涉及机械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减小风管的占用空间,以及使风管与送回风设备的连接简单方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为:该风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套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部;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风路,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风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送回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风管及送回风设备。
技术介绍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利用送回风设备将待检测位置的空气存储起来待检测,并将设备中存储的空气输送至待检测位置备用。目前的送回风设备所使用的风管均采用单管,即在送回风设备上连接有多个送风管和回风管,风管的占用空间大,而且,每个风管单独与送回风设备连接,操作人员的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风管及送回风设备,主要目的是减小风管的占用空间,以及使风管与送回风设备的连接简单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套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部;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风路,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风路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同轴。具体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包括第一环形件、第二环形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件和所述第二环形件之间的多个支撑条;所述第一环形件套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所述第二环形件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条相互交错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形成多个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作为所述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支撑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盘沿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均匀分布。具体地,所述第一环形件、所述第二环形件和多个所述支撑条一体连接,且均由塑料、尼龙或铝合金制成。具体地,所述连接件包括多根连接绳,每根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连接,每根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连接;相邻两根所述连接绳之间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作为所述第一通风孔。具体地,多根所述连接绳分为多组,每组所述连接绳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向均匀分部,多组所述连接绳沿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均匀分布。具体地,多根所述连接绳沿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螺旋分布。进一步地,该风管还包括:端盖,其包括背板和一端均与所述背板连接,且同轴布置的第一环形侧壁和第二环形侧壁;所述端盖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取为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第一端盖的第一环形侧壁和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一环形侧壁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环形侧壁和所述第二端盖的第二环形侧壁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密封连接;所述背板的第一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的第二通风孔,所述背板的第二部分设置有与所述风路连通的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一部分为所述背板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内的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背板在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之间的部分。具体地,所述背板由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多个加强筋交叉连接构成,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和所述第一环形侧壁的一端均与多个所述加强筋连接;多个所述加强筋和所述第一环形侧壁之间形成有多个第三通孔,每个所述第三通孔作为所述第二通风孔,多个所述加强筋、所述第一环形侧壁和所述第二环形侧壁之间形成多个第四通孔,每个所述第四通孔作为所述第三通风孔。具体地,第二管体的外部套接有保护层或保温层。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送回风设备,包括风管,该风管采用上述的风管。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风管及送回风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风管包括相互套接在一起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使二者之间形成风路,且连接件上设置有与风路连通的第一通风孔,使得该风管具有第一管体和风路两条通风路径,送回风设备可以通过该风管的第一管体及风路两条通风路径进行送回风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管可以使送回风设备的送回风作业均在第二管体这一条管路中完成,而无在送回风设备上连接多个单条管路来分别用于送风风作业,节省了管路的占用空间。同时,由于在作业前,无需在送回风设备上连接固定多个单条管路,只需连接固定该风管这一个部件即可完成送回风作业,操作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另一种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风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或图4中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申请的风管及送回风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管,包括第一管体1;第二管体2,套接于第一管体1的外部;连接件3,其一端与第一管体1的外壁连接,连接件3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2的内壁连接,第一管体1的外壁和第二管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风路4,连接件3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与风路4连通。上述的风管,适用于须频繁拆装的场合,第二管体2套装在第一管体1的外部,并通过连接件3将二者进行连接,使得二者之间形成风路4,而且,在连接件3上设置有与风路4连通的第一通风孔,当该风管连接在送回风设备之后,送回风设备便可以通过第一管体1送风及通过风路4回风,或者,通过第一管体1回风及通过风路4送风,或者,通过第一管体1和风路4同时送风或回风,即送回风设备的送回风作业均在第二管体2内进行,换句话说,只需风管这一个部件,便可以使得送回风设备完成多种形式的送回风作业。其中,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可以采用任何材料制成,例如,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可以采用软质材料制成,使得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可以弯曲,以使得该风管适用于较复杂的使用环境。当然,该风管不仅可以用于普通的送回风作业,其还可以应用在湿润空气和干燥空气的送回作业,或者应用在高温空气和低温空气的送回作业,或者应用在有害气体及无害气体的送回作业等多种作业场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管,包括相互套接在一起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使二者之间形成风路,且连接件上设置有与风路连通的第一通风孔,使得该风管具有第一管体和风路两条通风路径,送回风设备可以通过该风管的第一管体及风路两条通风路径进行送回风作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管可以使送回风设备的送回风作业均在第二管体这一条管路中完成,而无在送回风设备上连接多个单条管路来分别用于送风风作业,节省了管路的占用空间。同时,由于在作业前,无需在送回风设备上连接固定多个单条管路,只需连接固定该风管这一个部件即可完成送回风作业,操作简单方便。具体地,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同轴。通过将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同轴布置,使得第一管体1的外壁和第二管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环形通路,该环形通路即为所述的风路4,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风管在作业中,不易出现第一管体1的外壁与第二管体2的内壁相接触而堵塞风路4的现象,使送回风设备的送回风作业顺利进行。具体地,参见图1和图2,连接件3包括第一支撑盘,第一支撑盘包括第一环形件31、第二环形件32和连接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套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部;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风路,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风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套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部;连接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和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风路,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与所述风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二管体同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包括第一环形件、第二环形件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环形件和所述第二环形件之间的多个支撑条;所述第一环形件套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所述第二环形件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连接;多个所述支撑条相互交错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条之间形成多个第一通孔,每个所述第一通孔作为所述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支撑盘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盘沿所述第一管体的轴向均匀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件、所述第二环形件和多个所述支撑条一体连接,且均由塑料、尼龙或铝合金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多根连接绳,每根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外壁连接,每根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连接;相邻两根所述连接绳之间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作为所述第一通风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连接绳分为多组,每组所述连接绳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向均匀分部,多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勇王鹏王和李文业张平江郭英杰董家忠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同方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