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包装用多层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776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由作为一种基材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组成的拉伸包装薄膜,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具有如下性质:熔流速度(190℃)为0.3~8g/10min;密度为0.900~0.918g/cm↑[3];分子量分布(Mw/Mn)为2~6;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熔点,最高熔点T↓[m1]为118~125℃,最高熔点T↓[m′]的峰高T↓[m′]H与邻近熔点峰高T↓[m2]H之比(即,T↓[m′]H/T↓[m2]H)为1.3或更低。(*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获得的、并用于拉伸包装的薄膜。已提出过几种拉伸包装方法,即将可拉伸的带状塑料薄膜缠绕在要包装的制品上,根据已知的拉伸方法(例如日本审查专利出版物(KOKOKU)Nos.57-13442和58-7524)在拉伸薄膜时完成包装。在这些方法中,高拉伸薄膜用于高拉伸包装或异型包装。在先有技术中用于拉伸包装的这种薄膜的实例是低密度聚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和线型低密聚乙烯。根据先有技术的方法,拉伸包装机在包装过程中只能拉伸薄膜约30%,而目前,为了减少包装费用,提出了一种能拉伸约300%的拉伸包装机。但是,由上述低密度聚乙烯或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组成的单层或复合层拉伸薄膜只能被拉伸到约150%的极限,因此在较高程度拉伸时出现薄膜可能破裂的问题。同样,在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制成的薄膜的情况下,拉伸300%或更高条件的调整是困难的,并且即使能拉伸300%或更高在包装后也会施加到所包装在制品上许多应力,因此会使包装后制品产生形变,或薄膜被拉伸成不规则形状。这样包装后的外观变成不合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降低线型低密聚乙烯的密度,但是如果仅仅降低密度,原材料料粒或薄膜会变得很粘,因而在其生产过程中和在包装后包装品的处理中产生一些问题。此外,虽然拉伸薄膜具有一种固有粘性,但过粘将会使薄膜的生产产生问题,这样薄膜的产量也会降低。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先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被高度拉伸的拉伸包装薄膜,而不会在包装品上产生过多的应力,并具有令人满意的强度和包装后的外观,另外,料粒和薄膜不会过粘。从如下描述中会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另外目的和优点。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伸包装薄膜。包括一种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作为一种基材,该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具有如下性质根据ASTM-D-1238E方法测定,熔融流速(190℃)为0.3~8g/10min;根据ASTM-D-1505方法测定,密度为0.900~0.918g/cm3;分子量分布(Mw/Mn)为2~6;据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存在两个熔点;最高熔点(Tm1)为118~125℃,最高熔点Tm1的峰值高度Tm1H与邻近的熔点Tm2的峰值Tm2H之比(即,Tm1H/Tm2H)为1.3或更低。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类包括一种线型低密聚乙烯,即L-LDPE,例如,如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No.60-88016中所述的一种乙烯和α-烯烃共聚物。这样一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包括一种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基本为线型结构,它由乙烯和4~20碳原子的烯烃组成。α-烯烃单元含一种4~10个碳原子的α-烯烃,最好为6~10个碳原子,它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这类α-烯烃的混合物。这类α-烯烃单元的具体实例可以是丁烯-1、戊烯-1、己烯-1、4-甲基-1-戊烯、庚烯-1、辛烯-1、癸烯-1等等。组成上述乙烯/α-烯烃的α-烯烃单元的含量通常可为0.5~40摩尔%,最好0.5~30摩尔%,最佳1.5~20摩尔%。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基本为线型结构。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基本线型结构”指的是具有上述α-烯烃支化的线型结构,但不具有长链支化和交联结构。这可以通过在130℃下,于正-癸烷溶剂中,完全溶解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得以证明。用于本专利技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熔融流速(即,MFR)(190℃)为0.3~8g/10min,最好为0.5~5g/10min,密度为0.900~0.918g/Cm3,最好为0.900~0.915g/Cm3,分子量分布(Mw/Mn)为2~6,最好为2.3~5,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存在两个或多个熔点,最高熔点Tm1为118~125℃,最好为118~124℃,最高熔点Tm1峰高与邻近熔点Tm2的峰高之比为1.3或更低,最好为1.0或更低。在本专利技术中,熔点是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由Pekin Elmer公司生产的DSC-2型)测定的,将模塑0.5mm厚的片状样品保持在473℃下10分钟,然后以32℃的降温速度降低温度至320℃,然后记录由以升温速度为10℃情况下测得的熔点Tm1·Tm2……Tmi。在本专利技术中,分子量分布,Mw/Mn是根据如下Takeuchi,Maruzen先生(日本)在“凝胶渗透色谱”中所描述的方法测定的。(1)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聚苯乙烯(由日本TOSO,可得到单分散聚苯乙烯)用于测定分子量M和GPC(即凝胶渗透色谱)的计数。从结果数据,可得分子量M和淋洗体积EV间的相关校正曲线。浓度为0.02%(按重量计)。(2)通过GPC测量得到样品的GPC谱图,从上述相关性(1)计算出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得出Mw/Mn值。样品制备条件和GPC测量条件如下。样品的制备(a)样品与邻-二氟代苯一同加入Erlenmeyer錐型瓶中,样品的浓度为0.1%(重量)。(b)加热Erlenmeyer錐型瓶到140℃,然后搅拌混合物约30分钟以便将样品溶解在溶剂中。(c)所得溶液加到GPC中。(注)如下叙述的Waters公司生产的仪器装有0.5μm金属过滤器,GPC测定通过过滤器的滤液。GPC测定条件(a)仪器150C-ALC/GPC,Watsrs公司生产(b)柱CMH型,TOSO公司生产(c)样品体积500μl(d)温度140℃(e)流速1ml/min上述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的条件限制,即熔流速度、密度、分子量分布、熔点和Tm1H/Tm2H为本专利技术如下原因所要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拉伸包装薄膜由上述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组成,但也可加入其它树脂组分或添加剂等。为了制备上述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可使用传统的薄膜成型方法,如吹胀体系或T型模头体系,所成型的膜厚为15~60μ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拉伸包装薄膜纵向断裂时拉伸伸长为300%或更多,冲击强度为2500Kg·Cm/Cm2或更多,纵向撕裂强度为50Kg/Cm或更高,粘性(tackiness)(20Kg,50℃)为3~25g/Cm,拉伸300%后1小时的力为150~300g/15mm,最大拉伸限度300%或更多。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拉伸包装薄膜,拉伸伸长比低密聚乙烯或先有技术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高,可拉伸约300~600%,因此适于高拉伸包装或异型制品。同样,与先有技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相比,在包装制品上的应力较小,以致包装后的制品不发生形变,且包装后的强度较大以及有好的外观。另外,原材料料粒和薄膜不粘,因此,提供十分好的加工性能,并容易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备的拉伸包装薄膜,具有足够的必要粘性,且不必配入一种增粘剂,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这取决于薄膜的拉伸度。然而,如果要求较大粘性,可向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中配入2~20%(重量),例如液体聚丁二烯或聚异丁烯。另外,当同时希望非粘性表面和粘性表面时,可制成多层薄膜,这种薄膜包括一种密度比用于本专利技术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密度较高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且具有非粘性表面厚度占总厚度的约5~30%,中间层为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而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配入2~10%(重量)液体聚异丁烯或液体聚丁二烯,厚度约为粘性层总厚度的5~30%(重量),然后互相层压这些薄膜。根据本专利技术,因为用于拉伸包装薄膜的线型低密聚乙烯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能,所以薄膜可高度拉伸,具有足够的厚度,不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粘性表面和非粘性表面的拉伸包装多层膜,所述的多层膜包括:(i)一种具有下列性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中间层:根据ASTM-D-1238E方法测定,熔流速度(190℃)为0.3-8g/10min;根据ASTM-D-1505方法测定,密度为0.900-0.918g/cm3;分子量分布(Mw/Mn)为2-6;按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存在两个或多个熔点,最高熔点Tm1为118-125℃,最高熔点Tm1峰高Tm1H与邻近熔点Tm2H之比(即Tm1H/Tm2H)为1.3或更小;(ii)一种在所述中间层上的非粘性表面层,该非粘性表面层包括密度大于0.918g/cm3的非粘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和(iii)在所述中间层的反面有一粘性表面层,该粘性表面层包括具有下列性质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根据ASTM-D-1238E方法测定,熔流速度(190℃)为0.3-8g/10min;根据ASTM-D-1505方法测定,密度为0.900-0.918g/cm3;分子量分布(Mw/Mn)为2-6;按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存在两个或多种熔点,最高熔点Tm1为118-125℃,最高熔点Tm1峰高Tm1H与邻近熔点Tm2H之比(即Tm1H/Tm2H)为1.3或更小,和从2%到10%(重量)的液态聚异丁烯或聚丁二烯的一种混合物,所述非粘性表面占总厚度的约5%至30%。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膜,其中所述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中间层包括80-98.5%(摩尔)的乙烯和1.5-20%的1-己烯或4-甲基-1-戊烯的基本线性的共聚物。...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永孝治三浦敬一
申请(专利权)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