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震数据处理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地震叠前偏移方法目前已经成为地震资料成像的主要方法,它可以分为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尽管叠前深度偏移能够对地下复杂构造进行准确成像,但是由于其偏移时采用的是层速度模型,其成像精度对层速度模型精度要求很高。在一些复杂地区,由于难以获得准确的层速度模型,因而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叠前时间偏移方法通常利用均方根速度模型进行偏移成像,速度模型相对容易获得,成像效果对速度模型的依赖程度没有深度偏移方法那样严重,但其成像效果相对于叠后偏移成像而言,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因而叠前时间偏移目前在实际地震资料成像处理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叠前时间偏移主要采用克希霍夫积分法,通常基于均方根速度模型,即将成像点上方的介质等效为均匀介质,速度为均方根速度,这类方法是基于直射线的偏移方法。为了提高叠前时间偏移成像精度,发展了基于弯曲射线路径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将成像点上方的介质用多层水平层状模型来描述,此时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变成了折线段。为了获得地震波在水平层状介质中的传播时间,需要通过射线追踪方法追踪出地震波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震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M个反射界面的模型参数以及N个炮检距参数;步骤2,根据K个界面的模型参数和炮检距参数,计算来自K个界面第j个炮检距的反射波传播路径初值参数ai(1)及传播时间i=1,2,...,M,k=1,2,...,M,j=1,2,...,N;步骤3,根据设定的迭代系数,利用迭代法计算来自K个界面第j个炮检距的新的反射波传播路径初值参数ai(2),并计算来自K个界面第j个炮检距的新的反射波传播时间步骤4,如果ε为设定的误差,则即为来自K个界面第j个炮检距的反射波传播时间,否则,返回所述步骤3继续迭代;步骤5,如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震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获取Μ个反射界面的模型参数以及N个炮检距参数;步骤2,根据Κ个界面的模型参数和炮检距参数,计算来自Κ个界面第j个炮检距的反射波传播路径初值参数a,)及传播时间tf],i=l, 2,..., M, k=l, 2,..., M, j=l, 2,...,Ν ;步骤3,根据设定的迭代系数,利用迭代法计算来自Κ个界面第j个炮检距的新的反射波传播路径初值参数%(2),并计算来自K个界面第j个炮检距的新的反射波传播时间^;;;步骤4,如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震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获取的Μ个反射界面的模型参数包括:各层层速度vk以及各层厚度hk,其中,k=l,2,...,Μ。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震叠前时间偏移中的射线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2中,首先依据下述公式计算第k=l个界面的各个炮检距的反射波时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