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彩针织纱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69584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3 17:28
一种迷彩针织纱的加工工艺,采用羊驼毛、原液黑腈纶、普通白腈纶纺制混纺纱,其纱线的混纺比为羊驼毛:原液黑腈纶:普通白腈纶=12:15:73。其加工工艺从原料的选择到纺纱、绞染及段染均采取了创新的计算手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该工艺采用毛条染色与绞染的技术手段开发迷彩系列针织用纱,在工艺上打破了国外纱线段染技术的垄断,采用经过条染后制成的纱线作为底色,再进行小循环段染,实现了高效率的生产,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其纱线达到了迷彩纱的效果,实现了色彩的梯度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迷彩针织纱的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领域的纱线的制造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迷彩针织纱的加工工艺。(二)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都市生活的人们早已厌倦了城市的高楼林立,而对生活中回归大自然韵味有着强烈的愿望,尤其在服饰方面更加追求个性化,目前森林雾状迷彩织物逐渐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若要达到雾状效果,目前普遍使用电脑提花织机,但此方法成本高,不能满足大众消费群体的要求。采用毛条染色与绞染的手段开发迷彩系列针织用纱,解决了制造成本高的问题,风格同样能够达到森林雾状的效果,实现色彩的梯度变化,穿着时有回归大自然的感受。目前,这样的产品市场上还没有见到,也未见到相关的技术公开。(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纱线及其生产工艺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迷彩针织纱的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的思路是:利用羊驼毛(阿尔帕卡)染色时上色率高的特点,将羊驼毛毛条染色后精梳,然后与原液化纤条进行混梳,形成自然底色,纺纱后摇成网状的绞纱,最后进行彩点式的印花,这些印花在织物表面形成不规则的雾状,达到色彩与自然景色的协调一致。印染后采用160-18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迷彩针织纱的加工工艺,采用羊驼毛、原液黑腈纶、普通白腈纶纺制混纺纱,其特征在于:该纱线的混纺比为羊驼毛:原液黑腈纶:普通白腈纶=12:15:73,按重量百分百计算;该混纺纱加工工艺的关键工序如下:⑴、羊驼毛毛条的条染复精梳工艺流程:松球、染色、复洗、烘干、脱水、精梳、混梳;⑵、24Nm/2混纺纱纺纱工艺①前纺工艺混条2遍:设备型号GN6?17,并合根数9,牵伸倍数9,下机重量20±1g,混条后经24h预回潮;一道针梳:设备型号GN6?17,并合根数8,牵伸倍数8.3,下机重量19.3±0.5g;二道针梳:设备型号GN6?26,并合根数6,牵伸倍数7.5,下机重量15.4±0.5g;三道针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迷彩针织纱的加工工艺,采用羊驼毛、原液黑腈纶、普通白腈纶纺制混纺纱,其特征在于:该纱线的混纺比为羊驼毛:原液黑腈纶:普通白腈纶=12:15:73,按重量百分百计算;该混纺纱加工工艺的关键工序如下: (1)、羊驼毛毛条的条染复精梳工艺流程:松球、染色、复洗、烘干、脱水、精梳、混梳; (2)、24Nm/2混纺纱纺纱工艺 ①前纺工艺 混条2遍:设备型号GN6-17,并合根数9,牵伸倍数9,下机重量20± lg,混条后经24h预回潮; 一道针梳:设备型号GN6-17,并合根数8,牵伸倍数8.3,下机重量19.3±0.5g ; 二道针梳:设备型号GN6-26,并合根数6,牵伸倍数7.5,下机重量15.4±0.5g ; 三道针梳2遍:设备型号GN6-211,并合根数4,牵伸倍数6.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声吕金宝韩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抵羊纺织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