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轧机及其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59517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9: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万能轧机及其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所述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包括:立辊、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的内箱、具有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外箱、具有缸底和活塞杆的液压缸、以及一对半轴。所述万能轧机包括:两个水平辊和两个轧机立辊装置,所述轧机立辊装置为上述所述的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快速有效地修正立辊的倾斜的旋转轴线角度,效率高,成本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万能轧机及其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
本技术属于型钢加工用轧机
,特别涉及一种万能轧机及其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
技术介绍
热轧型钢轧机通过立辊对轧件钢材的侧面进行轧制,现有的立辊以其旋转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安装在立辊箱中,立辊通过轴承和连接轴与立辊箱连接,立辊箱通过导轨与机架连接并固定,立辊箱的一侧面上有一个开口使得立辊的一部分伸出并与轧件钢材接触,从而对钢材进行轧制。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热轧型钢的轧机,其由一对水平辊I和一对立辊2组成主机架,其四个辊的轴线在一个平面内,水平辊为主动辊,立辊为从动辊(有的轧机立辊也可驱动),可对轧件3进行四面加工,该轧机的主机架和孔型是万能型的,可用来车L制各类型钢,如H型钢、工字钢、槽钢、角钢等,因此被称为“万能轧机”。在安装立辊时,轴承存在工作间隙,导轨存在装配间隙,因此在轧制过程中,立辊的受力不均匀,如图2所示,会使其旋转轴线倾斜一定角度a,导致轧制出的钢材尺寸波动大甚至不合格,特别是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轴承和导轨出现一定程度的磨损,随着间隙的增力口,立辊箱(内箱)装配到轧机上后,立辊旋转轴线倾斜角度会更大。出现这一情况后,由于现有立辊结构的限制,无法快速有效的修正这一倾斜角度,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更换立辊、轴承,修复导轨,因此,效率较低,成本高昂,给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万能轧机及其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所述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其包括:立辊、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的内箱、具有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外箱、具有缸底和活塞杆的液压缸、以及一对半轴;所述内箱设置于所述外箱中;所述立辊以其旋转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箱中,通过轴承与设置在所述内箱上的连接轴连接并绕所述连接轴旋转,且通过所述内箱上设置有的第一开口与轧件接触;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用于提供液压作用力以控制所述内箱绕所述半轴旋转使得所述立辊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水平面垂直,所述缸底连接于所述第二内表面,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表面,且所述液压缸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水平面;一对半轴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平行于轧件轧制方向,所述一对半轴之间间隔有所述内箱,所述一对半轴的各自一端均贯穿于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各自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在如上所述的轧机立辊装置中,优选,所述轧机立辊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内箱和外箱之间的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表面连接。在如上所述的轧机立辊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第一外上表面、第一外下表面、第一外前表面、第一外右表面和第一外后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包括:第二内上表面、第二内下表面、第二内前表面和第二内后表面;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第一外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内上表面之间;所述一对半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前表面和所述第一外后表面;所述螺旋弹簧为拉伸弹簧,用于向所述内箱施加拉力,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内下表面,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右表面;所述液压缸和所述拉伸弹簧位于所述半轴轴线的两侧;所述液压缸位于靠近轧件一侧,所述拉伸弹簧位于远离轧件一侧。在如上所述的轧机立辊装置中,优选,所述液压缸为两个,所述拉伸弹簧为两个;两个所述液压缸和两个所述拉伸弹簧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外前表面的方向呈直线排列设置。在如上所述的轧机立辊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第一外上表面、第一外下表面、第一外前表面和第一外后表面;所述第二内表面包括:第二内上表面、第二内下表面、第二内前表面和第二内后表面;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第一外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内上表面之间;所述一对半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前表面和所述第一外后表面;所述螺旋弹簧为压缩弹簧,用于向所述内箱施加压力,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内上表面,所述压缩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上表面;所述液压缸和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半轴轴线的两侧;所述液压缸位于靠近轧件一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远离轧件一侧。在如上所述的轧机立辊装置中,优选,所述液压缸为两个,所述压缩弹簧为两个;两个所述液压缸和两个所述压缩弹簧均沿垂直于所述第一外前表面的方向呈直线排列设置。在如上所述的轧机立辊装置中,优选,所述内箱绕所述半轴旋转的角度为-30°?+30。。在如上所述的轧机立辊装置中,优选,所述外箱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导轨,以引导所述外箱固定于轧机机架上。在如上所述的轧机立辊装置中,优选,在所述外箱的侧面中,在靠近轧件的外箱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立辊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与所述轧件接触。所述万能轧机包括:两个水平辊和两个轧机立辊装置,所述轧机立辊装置为上述所述的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本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在内箱和外箱之间设置液压缸,当立辊旋转轴线发生倾斜时,在线调整液压缸的行程使立辊旋转轴线重新垂直于水平面。通过螺旋弹簧对内箱施加额外的拉(压)应力,消除外箱、液压缸与内箱之间的连接间隙,解决了立辊旋转轴线垂直于水平面不可调整的不足,效率高,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热轧型钢的轧机结构示意图;图2是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图1中的轧机的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倾斜角度为α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弹簧为拉伸弹簧的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沿轧制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右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螺旋弹簧为压缩弹簧的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沿轧制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右侧视图;其中,图中符号说明如下:1水平辊、2立辊、3轧件、4内箱、5外箱、41第一外上表面、42第一外下表面、43第一外前表面、44第一外后表面、45第一外右表面、51第二内上表面、52第二内下表面、53第二内前表面、54第二内后表面、6半轴、7液压缸、81拉伸弹簧、82压缩弹簧、9导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3-图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其包括:立棍2、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的内箱4、具有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外箱5、具有缸底和活塞杆的液压缸7、以及一对半轴6。其中,立辊2设置于内箱4中,且其旋转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其通过轴承(未示出)与设置在内箱4上的连接轴(未示出)连接以绕连接轴旋转,其绕连接轴水平旋转,而且连接轴的轴向方向相对内箱4固定(也可以是连接轴相对内箱4固定)。在实际中,立辊2绕连接轴旋转的动力来源可以是驱动力,驱动力驱动连接轴旋转,旋转的连接轴带动立棍旋转;还可以是从动力,轧件的运动带动立辊的旋转,本实施例不对此进行限定。安装时,内箱4和外箱5的轧件一侧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即为左表面)上均设有一个开口,立辊2的一部分依次伸出内箱4上的开口和外箱5上的开口以与轧件钢材接触,从而对钢材进行轧制。内箱4设置于外箱5中,优选,内箱4的上下方向的中心线与立辊旋转轴线平行,换句话说内箱4的上下方向中心线线也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立辊装置包括:立辊、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的内箱、具有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外箱、具有缸底和活塞杆的液压缸、以及一对半轴;所述内箱设置于所述外箱中;所述立辊以其旋转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箱中,通过轴承与设置在所述内箱上的连接轴连接并绕所述连接轴旋转,且通过所述内箱上设置有的第一开口与轧件接触;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用于提供液压作用力以控制所述内箱绕所述半轴旋转使得所述立辊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水平面垂直,所述缸底连接于所述第二内表面,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表面,且所述液压缸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水平面;一对半轴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平行于轧件轧制方向,所述一对半轴之间间隔有所述内箱,所述一对半轴的各自一端均贯穿于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各自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辊旋转轴线角度可调的轧机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立辊装置包括:立棍、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一外表面的内箱、具有第二内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的外箱、具有缸底和活塞杆的液压缸、以及一对半轴; 所述内箱设置于所述外箱中; 所述立辊以其旋转轴线垂直于水平面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内箱中,通过轴承与设置在所述内箱上的连接轴连接并绕所述连接轴旋转,且通过所述内箱上设置有的第一开口与轧件接触; 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第一外表面和所述第二内表面之间,用于提供液压作用力以控制所述内箱绕所述半轴旋转使得所述立辊的旋转轴线与所述水平面垂直,所述缸底连接于所述第二内表面,所述活塞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表面,且所述液压缸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水平面; 一对半轴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平行于轧件轧制方向,所述一对半轴之间间隔有所述内箱,所述一对半轴的各自一端均贯穿于所述第二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外表面,各自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外表面。2.根据 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立辊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内箱和外箱之间的螺旋弹簧; 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表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外表面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立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表面包括:第一外上表面、第一外下表面、第一外前表面、第一外右表面和第一外后表面; 所述第二内表面包括:第二内上表面、第二内下表面、第二内前表面和第二内后表面; 所述液压缸位于所述第一外上表面和所述第二内上表面之间; 所述一对半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前表面和所述第一外后表面; 所述螺旋弹簧为拉伸弹簧,用于向所述内箱施加拉力,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内下表面,所述拉伸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外右表面; 所述液压缸和所述拉伸弹簧位于所述半轴轴线的两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中学霍喜伟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