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框的安全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54698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8: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在升降框的安全防护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升降框及通过钢丝绳与该升降框相连的卷扬机,升降框框体侧面的上方设置了定滑轮,钢丝绳的绳身绕过定滑轮后的两端向下延伸分别与升降框和升降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效果好,摒弃了现有防护门与升降框是两个独立单元,不仅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效阻止人们进入升降机构的工作区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在升降框的安全防护装置。本技术包括升降框及通过钢丝绳与该升降框相连的卷扬机,升降框框体侧面的上方设置了定滑轮,钢丝绳的绳身绕过定滑轮后的两端向下延伸分别与升降框和升降门相连。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效果好,摒弃了现有防护门与升降框是两个独立单元,不仅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有效阻止人们进入升降机构的工作区域,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专利说明】升降框的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使用在升降机构的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货物在高、低层加工区之间进行转运时,多采用升降井设置升降机构的方式来实施转运,该升降机构大多是由卷扬机、升降框、钢丝绳、导轨及安全门等构成。一般的,在升降井的低楼层处会设置一道安全门,货物转运过程中,升降框的运动和安全门的开关是两个独立的操作,需两名操作人员相互配合完成。当操作人员发出货物运送信号时,在安全门处的另一操作人员就会关闭安全门,反之,则开启安全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人们忘记关门或非操作人员的随意开门而造成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提高升降框运动时安全性能的防护装置。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升降框上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框及通过钢丝绳与该升降框相连的卷扬机,升降框框体侧面的上方设置了定滑轮,钢丝绳的绳身绕过定滑轮后的两端向下延伸分别与升降框和升降门相连。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需人工操作的安全门改进为可以实现自动开关的升降门,当升降框向高层运送货物时,升降门自动下降达到关闭的目的,当升降框下降至低层时,升降门自动上升,达到开启的目的。避免了现有安全门与升降框是两个独立单元,不仅节约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在货物运输过程中,有效的阻止人们进入升降井区,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升降框下降至低层的示意图;图2是升降框上升至高层的示意图;图3是升降门的主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在茶叶运输过程中的应用做进一步详细叙述:一种升降框上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框10及通过钢丝绳20与该升降框10相连的卷扬机30,升降框10框体侧面的上方设置了定滑轮40,钢丝绳50的绳身绕过定滑轮40后的两端向下延伸分别与升降框10和升降门60相连。如图1所示,当升降框10下降至一楼时,钢丝绳50涨紧,牵引升降门60自动上升,达到开启的目的。如图2所示,当升降框10上升至二楼时,通过钢丝绳50的牵引,升降门60自动下降,达到关闭的目的。进一步的,考虑到升降门60运动时的稳定性,所述的升降门60上方通过左右对称的两根钢丝绳50分别绕过两个定滑轮40连接到升降框10的两端,使其受力均匀。另外,升降门6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上下方向布置的导轨70,导轨70固定在升降井80的井壁上,确保升降门60能够平稳的上下运动,如图3— 4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框上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框(10)及通过钢丝绳(20)与该升降框(10)相连的卷扬机(30),其特征在于:升降框(10)框体侧面的上方设置了定滑轮(40),钢丝绳(50)的绳身绕过定滑轮(40)后的两端向下延伸分别与升降框(10)和升降门(60)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框上的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门(60)上方通过左右对称的两根钢丝绳(50)分别绕过两个定滑轮(40)连接到升降框(10)的两端,升降门(60)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了上下方向布置的导轨(70),导轨(70)固定在升降井(80)的井壁上。【文档编号】B66B13/18GK203497896SQ201320533739【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9日 【专利技术者】方国强, 方国范, 王强松 申请人: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框上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升降框(10)及通过钢丝绳(20)与该升降框(10)相连的卷扬机(30),其特征在于:升降框(10)框体侧面的上方设置了定滑轮(40),钢丝绳(50)的绳身绕过定滑轮(40)后的两端向下延伸分别与升降框(10)和升降门(60)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国强方国范王强松
申请(专利权)人: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