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及收容构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5209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不从安装对象物拆下连接器就可简单地实现接点的更换作业、实现节约空间化的连接器及收容构造体。连接器(10)具备固定于安装对象物(51)的外壳(20)和接点(30),外壳(20)具有安装基座部(21)、配置于比安装基座部(21)靠正面侧的嵌合部(22)、形成于嵌合部(22)的底部(22b)的贯通孔(23)、与贯通孔(23)连通且在外壳(20)的侧面侧向外部开口的配置空间(24),接点(30)一体地具有第一部分(31)和与第一部分(31)相连的第二部分(32),贯通孔(23)及配置空间(24)形成为通过将接点(30)从外壳(20)的侧面穿过配置空间(24)插入外壳(20)内而能够将接点(30)配置于外壳(20)内的规定位置的大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连接器及收容构造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及收容构造体。
技术介绍
以往,如图10所示,公知有这样的插座侧连接器110,该插座侧连接器110固定于保护框体150,与固定在被收容于保护框体150内的物体170的插头侧连接器160嵌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如图11所示,该以往的插座侧连接器110包括外壳120、利用外壳120保持的插座型电接点130、相对于外壳120固定而用于防止插座型电接点130脱出的螺纹式的保持构件180。而且,如图11所示,插座型电接点130从与配置有插座型电接点130的插座部133的外壳120的正面侧相反一侧的外壳120的背面侧插入外壳120内,利用形成于插座型电接点130的基部134和形成于外壳120的台阶部126之间的卡合及保持构件180相对于外壳120的固定而相对于外壳120固定。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2769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此,通常来说,在插座侧连接器110那样的连接器中,由于相对于插座侧连接器110插入连接对象物(插头侧连接器160)的关系,必然在插座部133侧(外壳120的正面侧)确保作业空间,但存在难以在与插座部133侧相反的一侧(外壳120的背面侧)确保作业空间的情况。而且,在采用如插座侧连接器110那样将插座型电接点130从外壳120的背面侧安装的结构的情况下,在插座型电接点130产生损伤等时,在将插座侧连接器110安装于安装对象物(保护框体150)的状态下,难以从外壳120仅更换插座型电接点130,存在根据保护框体150的结构等需要暂时将插座侧连接器110自身从安装对象物(保护框体150)拆下来更换插座型电接点130这样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以往的问题而做成的,S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不从安装对象物拆下连接器就能简单地实现接点的更换作业、实现装置的节约空间化的连接器及收容构造体。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具备固定于安装对象物的外壳和利用所述外壳保持的接点,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基座部,其固定于所述安装对象物;嵌合部,其配置于比所述安装基座部靠正面侧,具有对用于收容连接对象物的收容空间进行限定的收容框部及底部;贯通孔,其形成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底部;配置空间,其从所述贯通孔的背面侧的端部朝向所述外壳的侧面侧形成且与所述贯通孔连通,并且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侧向外部开口,所述接点一体地具有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贯通孔内并且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配置空间内的第二部分,所述贯通孔及所述配置空间形成为如下大小:通过以所述第一部分为前端将所述接点从所述外壳的侧面穿过所述配置空间插入所述外壳内,能够将所述接点配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规定位置,从而解决了上述的课题。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向与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被所述贯通孔的缘部限制。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平板状。另外,也可以是,在沿着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插入方向看的情况下,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位于比所述收容框部靠外侧的部分。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二部分在位于比所述收容框部靠外侧的上部及下部具有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贯通形成的螺栓孔。另外,也可以是,所述安装基座部具有沿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插入方向贯通形成的螺栓孔,所述安装基座部的所述螺栓孔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看的情况下形成得比所述收容框部靠外侧。另外,也可以是,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二部分的所述螺栓孔和所述安装基座部的所述螺栓孔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插入方向上重叠。另外,也可以是,连接器还具备相对于所述贯通孔的缘部压靠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一部分的间隔构件,在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底部形成有将所述间隔构件保持为能够从正面侧装卸的间隔件保持部。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嵌合部的所述收容框部的内侧壁形成有对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插入进行引导的引导部。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嵌合部形成有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与同其在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插入方向上对置的所述安装基座部的一部分协作来限制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插入方向上的移动。另外,也可以是,在所述安装基座部形成有在相对于所述外壳装卸所述接点时对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二部分进行引导的引导部。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器还具备信号用接点。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具备连接器的收容构造体通过具备所述连接器和供所述连接器安装的收容构造体而解决了上述课题。另外,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器设置多个,所述多个连接器相对于所述收容构造体的安装面板安装为格子状,所述收容构造体还具备对两个所述连接器的所述接点间进行连接的连接构件。另外,也可以是,安装于所述安装面板的多个连接器借助所述连接构件串联地连接。另外,所述连接器还具备与电线连接的信号用接点,所述多个连接器借助所述电线串联地连接。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连接器构成为能够从外壳的侧面侧插拔接点,能够从外壳的配置有与连接对象物嵌合的嵌合部的正面侧进行接点的插拔作业,因此,容易确保作业空间,能够在将连接器安装于安装对象物的状态下简单地实现接点的更换作业,且不需要在安装对象物的背面侧确保作业空间,能够实现装置的节约空间化。【附图说明】图1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使用形态图。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连接器、电池侧连接器和电池侧汇流条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连接器的立体图。图5是分解表示连接器的立体图。图6是剖切连接器和安装面板来表示接点的插入装卸方法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配置及基于汇流条的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形态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连接器配置及基于汇流条的连接器之间的连接形态的比较例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作为连接构件的变形例的供电线的立体图。图10是以往的插座侧连接器的使用形态图。图11是表示以往的插座侧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连接器。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相对于连接器插入电池侧连接器(连接对象物)的方向规定为第一方向(插入方向)X,将接点相对于外壳的插拔方向(以及一对接点相对于外壳的排列配置方向)规定为第二方向Y,将与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正交的方向规定为第三方向Z。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所不的实施例中,以第二方向Y相对于第一方向X正交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构成为第二方向Y不与第一方向Z正交。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相对于收容架安装有连接器的状态下,第二方向Y与水平方向一致,第三方向Z与铅垂方向一致,但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是电源供给用连接器,如图1?图3所示,其安装于收容架(收容构造体)50的安装面板(安装对象物)51,在相对于收容架50插入电池单元70时,连接器10与安装于电池单元70的电池侧连接器60嵌合。如图4、图5所示,各连接器10具备:背面侧固定在收容架50的安装面板51上的外壳20 ;利用外壳20保持的一对接点30 ;安装于外壳20而用于保持信号用接点40b的信号用外壳40 ;安装于外壳20的螺母41 ;安装于外壳20的垫圈42 ;安装于外壳20的间隔构件43 ;如图2所示将外壳20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具备固定于安装对象物的外壳和利用所述外壳来保持的接点,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基座部,其固定于所述安装对象物;嵌合部,其配置于比所述安装基座部靠正面侧,具有对用于收容连接对象物的收容空间进行限定的收容框部及底部;贯通孔,其形成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底部;配置空间,其从所述贯通孔的背面侧的端部朝向所述外壳的侧面侧形成且与所述贯通孔连通,并且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侧向外部开口,所述接点一体地具有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贯通孔内并且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配置空间内的第二部分,所述贯通孔及所述配置空间形成为如下大小:通过以所述第一部分为前端将所述接点从所述外壳的侧面穿过所述配置空间插入所述外壳内,能够将所述接点配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规定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7.19 JP 2011-158002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器具备固定于安装对象物的外壳和利用所述外壳来保持的接点, 所述外壳具有:安装基座部,其固定于所述安装对象物;嵌合部,其配置于比所述安装基座部靠正面侧,具有对用于收容连接对象物的收容空间进行限定的收容框部及底部;贯通孔,其形成于所述嵌合部的所述底部;配置空间,其从所述贯通孔的背面侧的端部朝向所述外壳的侧面侧形成且与所述贯通孔连通,并且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侧向外部开口, 所述接点一体地具有一部分配置于所述贯通孔内并且一部分配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配置空间内的第二部分, 所述贯通孔及所述配置空间形成为如下大小:通过以所述第一部分为前端将所述接点从所述外壳的侧面穿过所述配置空间插入所述外壳内,能够将所述接点配置于所述外壳内的规定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一部分的、向与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移动被所述贯通孔的缘部限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形成为平板状。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沿着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插入方向看的情况下,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二部分具有位于比所述收容框部靠外侧的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点的所述第二部分在位于比所述收容框部靠外侧的上部及下部具有沿着所述插入方向贯通形成的螺栓孔。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基座部具有沿插入所述连接对象物的插入方向贯通形成的螺栓孔, 所述安装基座部的所述螺栓孔在沿着所述插入方向看的情况下形成得比所述收容框部靠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基座部具有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海老泽刚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