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偏压驱动电路、MCU模块及电器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4480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4: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MCU模块及电器产品,相比于现有的方案采用MCU的内部偏压来驱动液晶显示模块,但是其在无市电(电池供电)的情况下,电池功耗非常大,寿命短,往往电池在使用几年后电量就耗尽,而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此电路可以实现市电供电与电池供电的MCU驱动液晶电压的转换,并且由于MCU的第一输入接口VLC0通过电容C2接地及C1、R1、Q1构成的回路,以致此电路在强弱电之间进行切换的情况之下,可以消除强弱电切换时在液晶显示模块上显示的鬼影,除此之外,此电路由于采用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其可以降低电池的功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外部偏压驱动电路、MCU模块及电器产品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产品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MCU模块及电器产品。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家用电器产品的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家用电器产品的性能要求也不断提升。例如,随着家用电器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人们要求此类产品在拔掉市电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显示当前当地标准时间,例如准确的当前北京时间,这就要求在电控设计的时候考虑在拔掉市电的情况下用电池来给MClK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供电,以驱动液晶显示模块显示当前北京时间,然而,在实际应用当中电池供电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电池的寿命,降低电池供电时的功耗,现有技术中MCU常采用内部偏压以驱动液晶显示模块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因为其功耗比较大,并且其电池的寿命也会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采用电池以对液晶显示模块供电时电池的使用寿命,并降低驱动电路的功耗,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MCU模块及电器产品。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其包括分压电阻R1-R6、二极管D1、三极管Q1,以及电容Cl和C2,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源输入VDD1,其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以及分压电阻R5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二输入接口 VLCl以及分压电阻R4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三输入接口 VLC2以及分压电阻R3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至第二电源输入VDD2,其阴极通过分压电阻Rl连接至三极管Ql的基极b以及通过电容Cl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e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c通过分压电阻R2连接至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0,且所述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还通过电容C2接地。一种MCU模块,其包括:MCU 单元;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其包括分压电阻R1-R6、二极管D1、三极管Q1,以及电容Cl和C2,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源输入VDD1,其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以及分压电阻R5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二输入接口 VLCl以及分压电阻R4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三输入接口 VLC2以及分压电阻R3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至第二电源输入VDD2,其阴极通过分压电阻Rl连接至三极管Ql的基极b以及通过电容Cl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e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c通过分压电阻R2连接至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且所述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还通过电容C2接地。—种电器产品,其包括如上所述的MCU模块,所述MCU模块包括:MCU 单元;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其包括分压电阻R1-R6、二极管D1、三极管Q1,以及电容Cl和C2,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源输入VDD1,其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以及分压电阻R5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二输入接口 VLCl以及分压电阻R4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三输入接口 VLC2以及分压电阻R3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至第二电源输入VDD2,其阴极通过分压电阻Rl连接至三极管Ql的基极b以及通过电容Cl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e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c通过分压电阻R2连接至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且所述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还通过电容C2接地。相比于现有的方案采用MCU的内部偏压来驱动液晶显示模块,但是其在无市电(电池供电)的情况下,电池功耗非常大,寿命短,往往电池在使用几年后电量就耗尽,而采用本技术,此电路可以实现市电供电与电池供电的MCU驱动电压的转换,并且由于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通过电容C2接地及Cl、Rl、Ql构成的回路,以致此电路在强弱电之间进行切换的情况之下,可以消除强弱电切换时在液晶显示模块上显示的鬼影,除此之外,此电路由于采用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其可以降低电池的功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在市电供电情况之下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在电池供电情况之下的等效电路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异效果,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以及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其包括分压电阻R1-R6、二极管D1、三极管Q1,以及电容Cl和C2,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源输入VDDl,其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IXO以及分压电阻R5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二输入接口 VLCl以及分压电阻R4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三输入接口 VLC2以及分压电阻R3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至第二电源输入VDD2,其阴极通过分压电阻Rl连接至三极管Ql的基极b以及通过电容Cl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e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c通过分压电阻R2连接至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0,且所述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还通过电容C2接地。其中,MCU上的VCL0、VCL1、VCL2三点的电压输入可以依据现有技术组合出目标电压值以驱动液晶显示模块,本文对此不作细述。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在市电供电情况之下的等效电路图,当有市电的情况下,第一电源输入VDDl以及第二电源输入VDD2均有电,电池不供电,此时三极管Ql导通,其构成的等效回路如图2所示,通过所述电阻R2-R6的分压作用,得到MCU第一-第三输入接口 VCLO、VCL1、VCL2三点上想要的电压值。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在电池供电情况之下的等效电路图,当无市电的情况下,与市电连接的第二电源输入VDD2无电,与电池的电压输出接口相连的第一电源输入VDDl由电池供电,此时三极管Ql截止,构成的等效回路如图3所示,以此通过所述电阻R3-R6的分压作用,得到MCU第一-第三输入接口 VCLO、VCLU VCL2三点上想要的电压值。并且,在拔掉市电并切换到电池供电时,VDD2上的电压小时,但此时可以通过电容C2储存的电压来维持三极管Ql在一段时间内的导通,从而起到平滑电压的作用,并且,让VDDl上的电压慢慢靠近电池电压,从而不至于被MCU驱动的液晶显示模块出现鬼影的现象。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MCU模块,其包括:MCU 单元;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参考图1,其包括分压电阻R1-R6、二极管D1、三极管Q1,以及电容Cl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电阻R1‑R6、二极管D1、三极管Q1,以及电容C1和C2,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源输入VDD1,其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的第一输入接口VLC0以及分压电阻R5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二输入接口VLC1以及分压电阻R4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三输入接口VLC2以及分压电阻R3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至第二电源输入VDD2,其阴极通过分压电阻R1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b以及通过电容C1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e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c通过分压电阻R2连接至MCU的第一输入接口VLC0,且所述MCU的第一输入接口VLC0还通过电容C2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部偏压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电阻R1-R6、二极管D1、三极管Q1,以及电容Cl和C2,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至第一电源输入VDD1,其另一端分别连接至微控制单元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以及分压电阻R5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二输入接口 VLCl以及分压电阻R4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MCU的第三输入接口 VLC2以及分压电阻R3的一端,所述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至第二电源输入VDD2,其阴极通过分压电阻Rl连接至三极管Ql的基极b以及通过电容Cl接三极管Ql的发射极e并接地,所述三极管Ql的集电极c通过分压电阻R2连接至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0,且所述MCU的第一输入接口 VLCO还通过电容C2接地。2.—种MCU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MCU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信合杨立萍黄庶锋黄开平麻百忠雷俊董远张永亮乔维君袁宏斌杨乐房振黄兵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