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合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282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合件及其制造方法,即使基材是由非极性聚合物形成的聚合物基材,该层合件的基材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真空喷镀法等干式成膜法层合而成的薄膜仍然具有优异的粘合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层合件及其制造方法,该层合件具有:聚合物基材;在前述聚合物基材表面形成的含有环化橡胶的底涂层,其中所述环化橡胶为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或其衍生物;在前述底涂层表面通过干式成膜法层合而成的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层合件及其制造方法,该层合件具有:在聚合物模塑材料中混合了环化橡胶的聚合物基材,其中所述环化橡胶为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或其衍生物;在前述聚合物基材的表面通过干式成膜法层合而成的薄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详细地说,涉及即使基材是由非极性聚合物形成的聚合物基材,该基材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真空喷镀法等干式成膜法层合而成的薄膜仍然具有优异粘合性的。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在塑料模塑制品上喷镀金属制成的金属喷镀制品因具有优异的装饰性、阻气性和遮光性而被广泛用作食品容器等,而在塑料薄膜上喷镀氧化硅膜而形成的层合薄膜则被用作具有透明性且具有高阻气性的包装材料等。但是,在以聚丙烯树脂、聚乙烯树脂等非极性聚合物为原料的情况下,存在喷镀而成的薄膜的粘合性差、易剥离的问题。已知有下述方法可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电晕放电、火焰的辐射、放射线照射等对塑料模塑制品或塑料薄膜表面进行物理性毛面处理,利用由此产生的粘固效应,提高与喷镀形成的薄膜之间的粘合性。还已知有下述方法即进一步在实施了毛面处理的表面上涂布聚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等具有极性的聚合物,然后进行喷镀。然而,即使采用这些方法,喷镀而成的薄膜的粘合性仍然不足。也有人提出通过在塑料材料中混合添加剂来提高与喷镀膜的粘合性的方法。例如,将接枝聚合了马来酸酐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混合到聚丙烯中的方法(日本特开昭50-61469号公报);在结晶性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中混合氧化镁和硅酸镁的方法(日本特开平8-104977号公报)。但是,这些方法难以使添加剂均匀分散,塑料材料与喷镀膜的粘合性容易发生不匀,并且喷镀而成的薄膜的粘合性不能满足要求。另一方面,上述薄膜中的一种—无定形碳膜近年来受到关注。无定形碳膜是通过X射线衍射不能清楚显示其结晶结构的无定形态的碳膜,或者说是该碳膜中所存在的碳的未键合位上结合了氢的烃膜,也称为a-C:H膜、i-C膜、类金刚石碳(DLC)膜。无定形碳膜具有高硬度(Hv3000以上),耐磨损性优异,表面平滑性优异,摩擦系数小,脱模性优异,耐化学品、耐腐蚀性优异,对氧、水蒸气等的阻气性优异,对近红外线的透射率优异,绝缘性优异等,在物理性质方法具有接近于金刚石的特性,其成膜条件比金刚石薄膜简单,因而极有希望用作各种基材的表面处理膜。历来已知的无定形碳膜的成膜方法例如有下述方法使含有碳原子的原料在真空、高热条件下气化,在基材表面形成无定形碳膜。但是,该方法需要使基材经受高热,因而基材只能限定于金属、陶瓷等耐热性高的材料。近年来,形成无定形碳膜的干法工艺技术有进步,可以在低温下成膜,这使其在聚合物基材表面处理方面的应用得到扩展。例如,日本特开平11-58587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的薄膜上形成有0.1μm膜厚的无定形碳膜的阻气性层合薄膜;日本特开2001-49433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极性聚合物表面形成有2-3μm膜厚的高硬度且透明的无定形碳膜的层合件。但是,虽然上述聚合物与无定形碳膜的粘合性较好,但聚合物基材若使用聚丙烯等非极性聚合物,则该聚合物基材与无定形碳膜之间有粘合性差、易剥离的问题。例如,日本特开2000-117881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聚丙烯容器的内表面形成有0.025μm膜厚的无定形碳膜的阻气性层合件;日本特开2001-310412号公报中,公开了在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上形成有0.04μm膜厚的无定形碳膜的阻气性层合薄膜。这些层合件不仅存在聚合物基材与无定形碳膜的粘合性差的问题,而且如果想要增加所形成的无定形碳膜的膜厚,则无定形碳膜的内部应力增大,将出现更易剥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致力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由非极性聚合物形成的聚合物基材的情况下,该基材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真空喷镀法等干式成膜法层合而成的薄膜仍然具有优异的粘合性。本专利技术人为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聚合物基材表面设置含有环化橡胶的底涂层,或者使用在聚合物模塑材料中混合了环化橡胶的聚合物基材,可以显著改善聚合物基材与由干式成膜法层合而成的薄膜的粘合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以下的专利技术1-25。1.一种层合件,该层合件具有聚合物基材;在前述聚合物基材表面形成的含有环化橡胶的底涂层,其中所述环化橡胶为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或其衍生物;在前述底涂层表面通过干式成膜法层合而成的薄膜。2.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环化橡胶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0。3.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环化橡胶的环化率为10%以上。4.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环化橡胶的凝胶量为10%重量以下。5.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底涂层中的环化橡胶含量为10%重量以上。6.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的衍生物是用含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通过改性反应,在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中导入极性基团后形成的物质。7.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极性基团为至少一种选自酸酐基、羧基、羟基、酯基、环氧基和氨基的基团。8.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导入的极性基团的比率是每100g环化橡胶为0.1-200毫摩尔。9.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底涂层的膜厚为0.1-200μm。10.前述层合件,其中构成聚合物基材的聚合物为烃类树脂。11.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薄膜的膜厚为1nm-100μm。12.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薄膜为无定形碳膜。13.一种层压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聚合物基材的表面涂布含有环化橡胶的底涂料,在所述聚合物基材表面形成底涂层后,在前述底涂层表面通过干式成膜法层合薄膜,其中所述环化橡胶为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或其衍生物。14.层合件,该层合件具有在聚合物模塑材料中混合了环化橡胶的聚合物基材,其中所述环化橡胶为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或其衍生物;在前述聚合物基材的表面通过干式成膜法层合而成的薄膜。15.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环化橡胶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0。16.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环化橡胶的环化率为10%以上。17.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环化橡胶的凝胶量为10%重量以下。18.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的衍生物是用含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通过改性反应,在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中导入极性基团后形成的物质。19.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极性基团为至少一种选自酸酐基、羧基、羟基、酯基、环氧基和氨基的基团。20.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导入的极性基团的比率是每100g环化橡胶为0.1-200毫摩尔。21.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环化橡胶的混合量相对于100重量份聚合物模塑材料为0.1-50重量份。22.前述层合件,其中构成聚合物模塑材料的聚合物为烃类树脂。23.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薄膜的膜厚为1nm-100μm。24.前述层合件,其中所述薄膜为无定形碳膜。25.一种层压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聚合物模塑材料中混合环化橡胶而成的聚合物基材表面上,通过干式成膜法层合薄膜,其中所述环化橡胶为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或其衍生物。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该层合件即使在由非极性聚合物形成的聚合物基材的情况下,其基材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真空喷镀法等干式成膜法层合而成的薄膜仍然具有优异的粘合性。特别是在使用无定形碳膜作为薄膜时,即使无定形碳膜很厚,粘合性也可显著改善。实施专利技术的最佳方式以下将本专利技术的分成第一方案和第二方案,分别进行说明。A.第一方案第一方案的层合件的特征在于具有聚合物基材;在前述聚合物基材表面形成的含有环化橡胶的底涂层,其中所述环化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层合件,该层合件具有:聚合物基材;在前述聚合物基材表面形成的含有环化橡胶的底涂层,其中所述环化橡胶为共轭二烯聚合物环化物或其衍生物;在前述底涂层表面通过干式成膜法层合而成的薄膜。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原静夫丰岛哲也前田耕一郎小出村顺司加藤丰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