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器以及振动陀螺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2742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6:46
实现即便小型化也能有效地降低谐振频率振动器、和能使用该振动器以较高的灵敏度来检测角速度的振动陀螺仪。振动器(1)具备第1圆弧状梁部以及第2圆弧状梁部(2A、2B)、基端侧锤部(3)、和基端侧锤部用连结部(6A)。第1圆弧状梁部以及第2圆弧状梁部(2A、2B)的X轴正方向的端部在Y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X轴负方向的端部相互连结。基端侧锤部(3)配置在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2A、2B)之间。基端侧锤部用连结部(6A)配置成从第1圆弧状梁部(2A)和第2圆弧状梁部(2B)的连结部分起在X轴正方向上延伸,且与基端侧锤部(3)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振动器以及振动陀螺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在主面进行面内振动的振动模式和在与主面垂直的方向上进行面外振动的振动模式的振动器、以及检测绕着与两种振动模式各自的振动方向垂直的旋转轴而施加给振动器的角速度的振动陀螺仪。
技术介绍
检测角速度的振动陀螺仪具备如下的振动器,该振动器具有沿着与旋转轴正交的驱动轴进行振动的第1振动模式(驱动振动模式)、和沿着与旋转轴以及驱动轴正交的检测轴进行振动的第2振动模式(检测振动模式)。若以驱动振动模式进行振动的振动器绕着旋转轴进行旋转,则沿着检测轴的科里奥利力施加给振动器。若施加了科里奥利力,则振动器以检测振动模式进行振动。检测振动模式的振动振幅与旋转运动的角速度的大小、即由旋转运动的角速度所产生的科里奥利力的大小相应。因而,通过对检测振动模式的振动振幅进行检测,从而能够检测旋转运动的角速度。利用于振动陀螺仪的振动器的构造多种多样。某种振动器构成为具备两个悬臂梁的音叉型振动器(参照专利文献1。)。图1(A)是具备以往的音叉型振动器的振动陀螺仪111的俯视图,图1(B)是部分剖视图。振动陀螺仪111具备作为音叉型振动器的振动器101。振动器101具备:腿部101A、101B、支承部101C、和基台部101D。腿部101A、101B分别形成为蜿蜒形状。腿部101A、101B的一端侧与基台部101D连结,且成为固定端。腿部101A、101B的另一端侧成为自由端。支承部101C配置在腿部101A、101B之间,且形成为从基台部101D起在与腿部101A、101B相同的方向上延伸。振动器101由电介质膜102、压电体膜103、电极膜104、基板105、和公共电极106所构成。电介质膜102形成在基板105的上表面。压电体膜103形成在电介质膜102的上表面。电极膜104形成在压电体膜103的上表面。公共电极106形成在基板105的下表面,且被接地。振动器101的支承部101C被未图示的支承基板支承。电极膜104具备电极104A~104C。电极104A具有:分别沿着腿部101A、101B、和支承部101C的线路状的部分;和与这些线路状的部分连接、且形成在基台部101D的部分。电极104B如从作为腿部101A的自由端的端部起经由基台部101D上而至支承部101C的端部这样,形成为线路状。电极104C如从作为腿部101B的自由端的端部起经由基台部101D上而至支承部101C的端部这样,形成为线路状。电极104A~104C、公共电极106、以及压电体膜103构成了机电变换元件。在振动器101中,作为腿部101A、101B的自由端的端部或者远离或者靠近地进行开闭这样的振动被激励。在振动陀螺仪111中,这样的振动模式被用作驱动振动模式。在振动器101中,腿部101A、101B在厚度方向上进行弯曲振动的振动被激励。在振动陀螺仪111中,这样的振动模式被用作检测振动模式。振动陀螺仪111在以驱动振动模式进行振动的状态下,若以与腿部101A、101B平行的轴为中心而向振动陀螺仪111施加角速度,则利用通过科里奥利力使得振动器101以检测振动模式进行振动的特性,来检测角速度。在振动陀螺仪中,期望角速度的检测灵敏度较高。一般而言,在使用了音叉型振动器的振动陀螺仪中,为了提高角速度的检测灵敏度,需要适当地设定振动器的谐振频率。由于音叉型振动器的谐振频率与腿部(梁)的长度的平方成反比例,因此在使音叉型振动器小型化的情况下,谐振频率会变得尤其高。而且,伴随着谐振频率变高而检测灵敏度会变低。因此,在上述的振动陀螺仪111中,通过将腿部101A、101B设为蜿蜒形状,从而即便使振动器101小型化也能将腿部(梁)确保得较长,可防止振动器101的谐振频率变高。在此,对振动器的谐振频率与角速度的检测灵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角速度的检测灵敏度能够表示为与施加给振动器的科里奥利力的最大值、和每1N(牛顿)科里奥利力所输出的检测电压(以下称作检测效率。)之积成比例的值。科里奥利力的最大值能够表示为振动器的质量、驱动振动模式下的振动器的位移的最大速度、和施加给振动器的角速度之积。因此,角速度的检测灵敏度能够表示为与检测效率、振动器的质量、和驱动振动模式下的振动器的位移的最大速度之积成比例的值。这些检测效率、振动器的质量、驱动振动模式下的振动器的位移的最大速度等,不仅与检测灵敏度具有相关,还与振动器的厚度、宽度尺寸、刚性、谐振模式及其谐振频率具有相关。近年来,强烈要求振动陀螺仪的小型化。一般而言,若振动器变小,则振动器的谐振频率会变高。因而,在将具有小振动器的振动陀螺仪搭载于数字照相机等上时,振动器的谐振频率与手抖的频率之差会变大。因而,有时针对手抖等的灵敏度会变低。因此,通过将振动器设为特定的构造,或者使振动器以特定的振动模式进行振动,从而即便振动器小,也可而防止振动器的谐振频率变高。进而,为了改善振动陀螺仪的偏移特性,需要在驱动振动模式和检测振动模式这两种模式中具有公共的节点。通过以公共的节点来支承振动器,从而能够防止自支承振动器的支承部的振动的泄漏、自外部的不必要振动的传播,能够获得良好的偏移特性。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103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具备上述的蜿蜒形状的腿部101A、101B的振动器101中,由于腿部101A、101B的与基台部101D连结的一侧的端部为固定端,因此需要设置刚性强的基台部101D。为此,基台部101D占振动器101的面积较大比例,即便为了减小振动器101而将腿部101A、101B设为蜿蜒形状,由于基台部101D也不得不限定降低振动器101的谐振频率的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即便小型化也能有效地降低谐振频率的振动器、和能使用该振动器以较高的灵敏度来检测角速度的振动陀螺仪。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器具备:第1圆弧状梁部、第2圆弧状梁部、基端侧锤部、和基端侧锤部用连结部。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的第1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在相对于第1轴方向而正交的第2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且第1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相互连结。基端侧锤部配置在第1圆弧状梁部与第2圆弧状梁部之间。基端侧锤部用连结部设置成从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的连结部分起在第1轴方向上延伸,且与基端侧锤部连结。本专利技术的振动器具有:面内振动模式,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的第1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的间隔发生变化;和面外振动模式,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在与第1轴方向以及第2轴方向正交的第3轴方向上交替地弯曲。为使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为圆弧状,在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的连结部分,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被连结成分别沿着第2轴方向。因此,即便不如以往的振动器那样设置基台部,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的连结部分也会成为实质性的固定端。因而,能够省略在以往的振动器中所设置的基台部,与以往的振动器相比,能够减小面积相应基台部的面积。因而,即便是与以往的振动器相同的面积,也能够增大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的长度尺寸,能够降低面内振动模式的谐振频率和面外振动模式的谐振频率。而且,第1圆弧状梁部和第2圆弧状梁部的连结部分成为振动的节点,因为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振动器以及振动陀螺仪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器,具备:第1圆弧状梁部以及第2圆弧状梁部,各自的第1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在相对于第1轴方向正交的第2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且各自的第1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相互连结;基端侧锤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圆弧状梁部与所述第2圆弧状梁部之间;和基端侧锤部用连结部,其设置成从所述第1圆弧状梁部与所述第2圆弧状梁部的连结部分起在第1轴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基端侧锤部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8.01 JP 2011-1684991.一种振动器,具备:第1圆弧状梁部以及第2圆弧状梁部,各自的第1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在相对于第1轴方向正交的第2轴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对置,且各自的第1轴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相互连结;基端侧锤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圆弧状梁部与所述第2圆弧状梁部之间;基端侧锤部用连结部,其设置成从所述第1圆弧状梁部与所述第2圆弧状梁部的连结部分起在第1轴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基端侧锤部连结;支承部用连结部,其设置成从所述第1圆弧状梁部和所述第2圆弧状梁部的连结部分起在与所述基端侧锤部用连结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和支承部,其与所述支承部用连结部连结,所述支承部配置成包围所述第1圆弧状梁部以及所述第2圆弧状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其中,所述振动器具备:第1前端侧锤部,其与所述第1圆弧状梁部的第1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连结;和第2前端侧锤部,其与所述第2圆弧状梁部的第1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器,其中,所述振动器具备:前端侧支承部,其设置成从所述基端侧锤部的第1轴方向的端部起在第1轴方向上延伸,且与所述支承部连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振动器,其中,所述支承部构成为内周沿着所述第1圆弧状梁部以及所述第2圆弧状梁部。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本克己米田年麿羽田拓生堀内秀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