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霜冷却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26978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能源与动力领域,特别是一种避霜冷却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避霜冷却单元,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吸热流体通道的出口和/或入口处设脉冲控制阀。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避霜冷却单元,结构简单、效率高、造价低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与动力领域,特别是一种避霜冷却单元。本专利技术所述避霜冷却单元,包括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吸热流体通道的出口和/或入口处设脉冲控制阀。本专利技术所述避霜冷却单元,结构简单、效率高、造价低使用寿命长。【专利说明】避霜冷却单元
本专利技术涉及能源与动力领域,特别是一种避霜冷却单元。
技术介绍
在热动力和化学工程领域中,存在大量冷却含湿气体的操作单元,而在冷却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霜和冰,从而严重影响冷却效果,甚至使冷却器堵塞不能正常工作,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含湿气体冷却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避霜冷却单元,包括冷却器,在所述冷却器的吸热流体通道的出口和/或入口处设脉冲控制阀。所述吸热流体通道的壁厚设为小于1mm。本专利技术中,为了提高所述避霜冷却单元的效率,应当选择热容量尽可能低、导热率高的材料作为吸热流体通道的壁,这样可以减少吸热流体通道的壁随壁两侧流体温度变化的滞后度。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所述脉冲控制阀控制吸热流体的流动,使附着在吸热流体通道外表面的霜或冰迅速融化,从而防止因霜或冰影响冷却器的正常工作。本专利技术所述避霜冷却单元,可以用在热动力系统中对含湿气体进行冷却,也可以用在航空发动机上对含湿气体进行冷却,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吸热流体通道的壁厚设为小于1mm、0.9mm、0.8mm、0.7mm、0.6mm、0.5mm、0.4mm、0.3mm、0.2mm 或小于 0.1mm。本专利技术中,应根据能源与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所述避霜冷却单元,结构简单、效率高、造价低、使用寿命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I冷却器、2脉冲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避霜冷却单元,包括冷却器1,在所述冷却器I的吸热流体通道的出口和入口处均设脉冲控制阀2,且所述吸热流体通道的壁厚设为小于1_,图中所述吸热流体通道的壁厚设为0.5_。可变换地,仅在所述冷却器I的吸热流体通道的出口处设脉冲控制阀2或仅在所述冷却器I的吸热流体通道的入口处设脉冲控制阀2。可变换地,所述吸热流体通道的壁厚改设为小于1_、0.9mm、0.8mm、0.7mm、0.6mm、0.4mm、0.3mm、0.2mm或小于0.lmm,当然,也可不对所述吸热流体通道的壁厚做出限制。本专利技术所述避霜冷却单元正常工作时,所述设脉冲控制阀2处于开启状态,当需要除霜除冰时,所述设脉冲控制阀2关闭或减小开启程度控制所述吸热流体通道内吸热流体的通断或者流量,附着在所述吸热流体通道外表面的霜或冰被在所述吸热流通道外侧流动的含湿气体等需要被冷却的热流体迅速融化,从而防止因霜或冰影响冷却器的正常工作。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避霜冷却单元,包括冷却器(I),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器(I)的吸热流体通道的出口和/或入口处设脉冲控制阀(2)。2.如权利要求1所述避霜冷却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流体通道的壁厚设为小于Imm0【文档编号】F28F17/00GK103673737SQ201310675011【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7日 【专利技术者】靳北彪 申请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避霜冷却单元,包括冷却器(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器(1)的吸热流体通道的出口和/或入口处设脉冲控制阀(2)。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