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混凝土搅拌站及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18793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0 06: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桩混凝土搅拌站及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方法,包括:采集步骤:采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搅拌主机的主机混凝土容量;获取步骤:根据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计算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比较步骤: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分别与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并将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与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控制步骤: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确定管桩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模式,并按照确定的生产模式生产。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布料效率和布料精度,降低了废管的产生率,节约了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粧混凝土搅拌站及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桩混凝土搅拌站及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管桩混凝土搅拌站工作过程中,搅拌主机搅好混凝土后,将混凝土全部卸至可在轨道上移动的小车中。然后根据每个管桩位的浇筑需求,小车移动至某一管桩位,将相应需求量的混凝土卸至相应的管桩位储料斗中,由该管桩位的操作员进行管桩浇筑,之后移至下一个管桩位,继续卸料。小车卸料完成后,重新回到搅拌主机卸料口下方,继续接下一车混凝土。现有的管桩卸料分配方法基本上是由操作人员手动操作,包括搅拌主机每次生产,以及从小车接料到控制卸料完成再到小车返回接料,全由人工在现场操作完成。这种操作方式可以及时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控制异常,但是需要人员实时操作,而且由人工控制的下料精度很难达到要求,误差率较大,易造成材料浪费,以及生产出废管、废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下料精度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及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方法,包括:采集步骤:采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搅拌主机的主机混凝土容量;获取步骤:根据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计算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比较步骤: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分别与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并将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与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控制步骤: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确定管桩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模式,并按照确定的生产模式生产。进一步地,控制步骤包括当第一比较结果为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均小于或者等于主机混凝土容量,且第二比较结果为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小于或者等于主机混凝土容量时,控制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按照第一模式生产;控制步骤包括当第一比较结果为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均小于或者等于主机混凝土容量,且第二比较结果为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大于主机混凝土容量时,控制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按照第二模式生产;控制步骤包括当第二比较结果为至少一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大于主机混凝土容量时,控制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按照第三模式生产;其中,第一模式为控制搅拌主机一次生产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并对每个管桩位按照单桩混凝土需求分别下料;第二模式包括控制搅拌主机生产所有单桩混凝土需求中最大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不超过剩余容量的最大单桩混凝土需求,剩余容量为主机混凝土容量与所有单桩混凝土需求中最大的单桩混凝土需求的差;第三模式包括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对主机混凝土容量取余数,并存储每个管桩位的倍数和余数;然后对每个管桩位的余数作为单桩混凝土需求后返回采集步骤。进一步地,第二模式还包括:在搅拌主机每执行完一次生产之后对还没有生产的管桩位计算剩余管桩位混凝土总量,并将剩余管桩位混凝土总量作为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返回比较步骤。进一步地,第三模式还包括:在对每个管桩位的余数作为单桩混凝土需求返回采集步骤执行生产过程中,每执行完一次控制步骤之后,判断生产的管桩位的倍数是否为零,当生产的管桩位的倍数不为零时,控制搅拌主机按照主机混凝土容量插入生产该管桩位的倍数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装置,包括: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搅拌主机的主机混凝土容量;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计算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比较单元,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分别与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并将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与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控制单元,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确定管桩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模式,并按照确定的生产模式生产。进一步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控制单元,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一比较结果为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均小于或者等于主机混凝土容量,且第二比较结果为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小于或者等于主机混凝土容量时,控制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按照第一模式生产;第二控制单元,第二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一比较结果为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均小于或者等于主机混凝土容量,且第二比较结果为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大于主机混凝土容量时,控制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按照第二模式生产;第三控制单元,第三控制单元用于当第二比较结果为至少一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大于主机混凝土容量时,控制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按照第三模式生产;其中,第一模式为控制搅拌主机一次生产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并对每个管桩位按照单桩混凝土需求分别下料;第二模式包括控制搅拌主机生产所有单桩混凝土需求中最大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不超过剩余容量的最大单桩混凝土需求,剩余容量为主机混凝土容量与所有单桩混凝土需求中最大的单桩混凝土需求的差;第三模式包括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对主机混凝土容量取余数,并存储每个管桩位的倍数和余数;然后对每个管桩位的余数作为单桩混凝土需求后返回采集步骤。进一步地,第二模式还包括:在搅拌主机每执行完一次生产之后对还没有生产的管桩位计算剩余管桩位混凝土总量,并将剩余管桩位混凝土总量作为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返回比较步骤。进一步地,第三模式还包括:在对每个管桩位的余数作为单桩混凝土需求返回采集步骤执行生产过程中,每执行完一次控制步骤之后,判断生产的管桩位的倍数是否为零,当生产的管桩位的倍数不为零时,控制搅拌主机按照主机混凝土容量插入生产该管桩位的倍数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包括:搅拌主机;如前述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装置;以及卸料小车。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管桩混凝土搅拌站,包括前述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及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控制系统,在生产过程中,根据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搅拌主机的主机混凝土容量的大小,以及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与主机混凝土容量的大小,确定管桩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模式,并按照确定的生产模式自动下料生产,有效地提高了布料效率和布料精度,降低了废管的产生率,节约了材料成本,可以避免人工生产时对每罐生产量把握不准,造成材料浪费或中途断料的情况出现。【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方法,包括:采集步骤:采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搅拌主机的主机混凝土容量;获取步骤:根据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计算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比较步骤: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分别与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并将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与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控制步骤:根据第一比较结果和第二比较结果确定管桩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模式,并按照确定的生产模式生产。本专利技术的控制方法根据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搅拌主机的主机混凝土容量的大小,以及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步骤:采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搅拌主机的主机混凝土容量;获取步骤:根据所述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计算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比较步骤: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分别与所述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并将所述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与所述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控制步骤: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管桩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模式,并按照确定的所述生产模式生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步骤:采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搅拌主机的主机混凝土容量; 获取步骤:根据所述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计算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 比较步骤: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分别与所述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一比较结果,并将所述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与所述主机混凝土容量进行比较,得到第二比较结果; 控制步骤: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和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确定所述管桩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模式,并按照确定的所述生产模式生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步骤包括当所述第一比较结果为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主机混凝土容量,且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主机混凝土容量时,控制所述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按照第一模式生产; 所述控制步骤包括当所述第一比较结果为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均小于或者等于所述主机混凝土容量,且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大于所述主机混凝土容量时,控制所述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按照第二模式生产; 所述控制步骤包括当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至少一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大于所述主机混凝土容量时,控制所述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按照第三模式生产; 其中,所述第一模式为控制所述搅拌主机一次生产所述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并对每个管桩位按照单桩混凝`土需求分别下料; 所述第二模式包括控制所述搅拌主机生产所有单桩混凝土需求中最大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不超过剩余容量的最大单桩混凝土需求,所述剩余容量为所述主机混凝土容量与所有单桩混凝土需求中最大的单桩混凝土需求的差; 所述第三模式包括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对主机混凝土容量取余数,并存储每个管桩位的倍数和余数;然后对每个管桩位的余数作为单桩混凝土需求后返回所述采集步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模式还包括:在所述搅拌主机每执行完一次生产之后对还没有生产的管桩位计算剩余管桩位混凝土总量,并将所述剩余管桩位混凝土总量作为所有管桩位的所需混凝土总量返回所述比较步骤。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模式还包括:在对每个管桩位的余数作为单桩混凝土需求返回所述采集步骤执行生产过程中,每执行完一次所述控制步骤之后,判断生产的管桩位的倍数是否为零,当生产的管桩位的倍数不为零时,控制所述搅拌主机按照主机混凝土容量插入生产该管桩位的倍数次。5.一种管桩混凝土搅拌站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每个管桩位的单桩混凝土需求和搅拌主机的主机混凝土容量; 获取单元,用于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博蒋敦杨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