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9668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2 04:25
一种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包括配置不同形态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以执行不同形态的多个上行链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本分案申请是申请日为2009年5月5日、申请号为200910138137.2、专利技术名称为“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及其基站与移动站”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关于多载波上行链路控制的系统与方法。
技术介绍
采用多载波方法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OFDM)的通信系统,因其广泛的应用性而逐渐遍及全球。多载波方法允许多载波通信系统操作于多载波之上,而多载波则不限于连续或是不连续的载波。各个载波对应至相对窄的频率范围,且具有不同的带宽。传统上,离散的快速傅立叶转换(fastFouriertransform,FFM)模块和射频(radiofrequency,RF)模块可被用于各频带、而媒体存取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模块也被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以达成多载波功能。依据各用户端彼此相异的能力,可采用如基站(basestation,B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Mobil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所定义的节点B(NodeB)、或接入点(accesspoint,AP)等网络侧(networkside),以对不同的用户端提供不同的带宽。举例而言,以多载波方法为基础,基站可弹性地使用可取得的带宽资源以达成高流量及高处理量。为了控制及使用多载波,必需将多载波分类成主载波(完全已组态载波)或次载波(部分已组态载波)。举例而言,主载波一般用于同时传送控制信息(controlinformation)及数据(data),而次载波多半仅用于传送数据(data)。依据控制信息及数据的传输特性,下行链路控制法可对主载波及次载波采用不同的下行链路控制架构。图1表示使用于IEEE标准802.16m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传统下行链路控制方法100。为方便说明,帧结构102指多载波系统中多载波的主载波CH0、第一次载波CH1及第二次载波CH2。举例而言,该帧结构102可包括多个超帧,如第一超帧104及第二超帧106。各超帧还包括多个帧。依据IEEE标准802.16m的定义,这些超帧在本实施例中将包括四个帧112、114、116及118。一般而言,三个控制信道为同步控制信道(synchronizationcontrolchannel,SCH)122、广播控制信道(broadcastcontrolchannel,BCH)124及单播服务控制频道(UnicastServiceControlChannel,USCCH)126,可被用以进行下行链路控制。举例而言,该SCH122可提供时间、频率、帧同步、和基站识别的参考信号。该SCH122仅可被配置于该主载波CH0。此外,该SCH122可在该主载波CH0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帧传送,而图1中则以四个帧为例,该SCH122的位置可固定于各个超帧中。该次载波CH1及CH2可与该主载波CH0一同分担该SCH122。此外,该BCH124可提供诸如邻近基站信息、页码信息等系统组态信息及广播信息。该BCH124仅可被配置于该主载波CH0。此外,该BCH122可在该主载波CH0以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帧传送,而图1中则以四个帧为例,该SCH122的位置可固定于各个超帧中。该次载波CH1及CH2可与该主载波CH0一同分担该BCH124。再者,该USCCH126可提供资源配置以进行单播服务。该USCCH126可被配置于该主载波CH0及该次载波CH1及CH2。此外,该USCCH126与该SCH122可在不同时间被传送,而该USCCH126及该BCH124也可在不同时间被传送。
技术实现思路
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提供一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实施例,包括配置不同形态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以执行不同形态的多个上行链路操作。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另提供一基站实施例,用以配置不同形态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以执行不同形态的多个上行链路操作。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另提供一移动站实施例,用以对不同形态的多个随机接入执行不同形态的多个上行链路操作。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另提供一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带宽请求方法实施例,包括订定多个通信连接中各通信连接的服务质量(QualityofService,QoS),其中这些通信连接为传送带宽请求时所请求的对象;以及依据上述订定的结果传送该带宽请求。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另提供一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其中该多载波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载波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次载波。该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包括:在该主载波及该次载波上配置不同形态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以执行不同形态的多个上行链路操作;在该多载波上对该通信系统的用户端执行不同的上行链路操作,其中初始上行链路同步化作业、切换作业、带宽请求作业只执行在主载波上。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另提供一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装置,其中该多载波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载波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次载波。该上行链路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在该主载波及该次载波上配置不同形态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以执行不同形态的多个上行链路操作的装置;以及用于在该多载波上对该通信系统的用户端执行不同的上行链路操作的装置,其中初始上行链路同步化作业、切换作业、带宽请求作业只执行在主载波上。依据本专利技术技术另提供一用以操作多载波的移动站执行的方法,其中该多载波包括用以处理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控制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载波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次载波。该方法包括:通过该多载波中不同形态的多个随机接入执行不同形态的多个上行链路操作,其中初始上行链路同步化作业、切换作业、带宽请求作业只执行在主载波上。附图说明图1表示使用在IEEE标准802.16m的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传统下行链路控制方法100;图2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用于上述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200的示意图;图3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用于上述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300的示意图;图4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用于上述多载波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400的示意图;图5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采用集合请求法500对移动站502请求配置于基站504的带宽的示意图;图6为依照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采用离散请求法对移动站602请求配置于基站604的带宽的示意图;图7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示范基站700的框图;图8为依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示范移动站800的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2~帧结构;104~第一超帧;106~第二超帧;112~帧;114~帧;116~帧;118~帧;CH0~主载波;CH1~次载波;CH2~次载波;202~帧结构;204~第一超帧;206~第二超帧;212~帧;214~帧;216~帧;218~帧;CH0~主载波;CH1~第一次载波;CH2~第二次载波;302~帧结构;304~第一超帧;306~第二超帧;312~帧;314~帧;316~帧;318~帧;CH0~主载波;CH1~第一次载波;CH2~第二次载波;402~帧结构;404~第一超帧;406~第二超帧;412~帧;414~帧;416~帧;418~帧;CH0~主载波;CH1~第一次载波;CH2~第二次载波;5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其中该多载波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载波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次载波,该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包括:在该主载波及该次载波上配置不同形态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以执行不同形态的多个上行链路操作;在该多载波上对该通信系统的用户端执行不同的上行链路操作,其中初始上行链路同步化作业、切换作业、带宽请求作业只执行在主载波上;将周期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于各个主载波及次载波;其中该周期随机接入信道分别以各个主载波及次载波对该通信系统的用户端执行周期性上行链路同步化作业;在第一个主载波或第一个次载波上,对多个超帧中的各个超帧传送至少一次该周期随机接入信道;在该第一个主载波或该第一个次载波上,分别依照第一预设配置形态及第二预设配置形态,对多个超帧中的第一超帧及第二超帧传送周期随机接入信道,其中该第一及第二配置形态彼此相异。

【技术特征摘要】
2008.05.05 US 61/071,551;2009.03.11 US 12/401,6641.一种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其中该多载波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载波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次载波,该上行链路控制方法包括:在该主载波及该次载波上配置不同形态的多个随机接入信道以执行不同形态的多个上行链路操作;在该多载波上对该通信系统的用户端执行不同的上行链路操作,其中初始上行链路同步化作业、切换作业、带宽请求作业只执行在主载波上;将周期随机接入信道配置于各个主载波及次载波;其中该周期随机接入信道分别以各个主载波及次载波对该通信系统的用户端执行周期性上行链路同步化作业;在第一个主载波或第一个次载波上,对多个超帧中的各个超帧传送至少一次该周期随机接入信道;在该第一个次载波上,分别依照第一预设配置形态及第二预设配置形态,对多个超帧中的第一超帧及第二超帧传送周期随机接入信道,其中该第一及第二配置形态彼此相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初始随机接入信道只配置于各个主载波;其中该初始随机接入信道用以对该通信系统的用户端执行初始上行链路同步化作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第一个主载波上,对多个超帧中的各个超帧传送至少一次该初始随机接入信道;其中该初始随机接入信道的位置由配置于该第一个主载波的广播控制信道所指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上行链路控制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切换随机接入信道只配置于各个主载波;其中该切换随机接入信道用以对该通信系统的用户端执行切换作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铭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