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件处理工艺,尤其为一种工件热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工件的热处理通常需要多道工序,例如加热、淬火、回火和冷却等。现有技术中对工件处理的控制大多为操作员手动操作,而且所需的加热、淬火等装置是独立的,当操作员完成一道工序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启用相应的装置进入下一道工序,这样不仅对操作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耗费较大的人力成本,而且由于工件的单独处理和装置的分散性,工作效率较低,对于批量处理的工件,由于每个工件的差异性,难免会影响到各个工件处理的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其使用一种工件热处理装置,能够同时通过电机控制四个载有工件的容器组件转动,使四个工件依次经过加热、油淬火、回火加热和冷却装卸四个工序,并在每个工件的全部工序完成时,使工件自动输出,然后继续处理新工件,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件处理精度。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其使用了一种热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四个容器组件、四个升降组件、旋转定位装置、环形支架、热处理组件和机架。所述热处理组件包括淬火加热装置、油淬火装置、回火加热装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了手动开启窗口和接触传感器的工件热处理方法,其使用了一种热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四个容器组件、四个升降组件、旋转定位装置、环形支架(30)、热处理组件和机架,所述热处理组件包括淬火加热装置(6)、油淬火装置(7)、回火加热装置(8)和冷却装卸装置(9),以上四个所述装置沿着所述环形支架(30)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所述四个升降组件分别与所述四个容器组件对应地组合,用于对容器组件分别进行升降操作;所述四个升降组件在圆周方向均匀固定在所述旋转定位装置上,所述旋转定位装置能够使所述四个升降组件与容器组件的组合在圆周方向运动,从而分别依次与所述环形支架上四个所述装置的位置相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了手动开启窗口和接触传感器的工件热处理方法,其使用了一种热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四个容器组件、四个升降组件、旋转定位装置、环形支架(30)、热处理组件和机架, 所述热处理组件包括淬火加热装置(6)、油淬火装置(7)、回火加热装置(8)和冷却装卸装置(9),以上四个所述装置沿着所述环形支架(30)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 所述四个升降组件分别与所述四个容器组件对应地组合,用于对容器组件分别进行升降操作;所述四个升降组件在圆周方向均匀固定在所述旋转定位装置上,所述旋转定位装置能够使所述四个升降组件与容器组件的组合在圆周方向运动,从而分别依次与所述环形支架上四个所述装置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四个容器组件分别为第一容器组件、第二容器组件、第三容器组件和第四容器组件; 每个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电机(5 )、内套筒(3 )、螺杆(2 )和外套筒(4 ),其中所述电机(5 )固定设置在支架上,用于驱动所述内套筒(3)转动,所述螺杆(2)与内套筒(3)螺纹配合,所述外套筒(4)套设在内套筒(3 )和电机(5 )之外,其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具有开口供螺杆(2)穿过,所述螺杆(2)设置有轴向凹槽(10),所述外套筒(4)的所述另一端的开口内侧具有径向向内的凸出,所述凸出与所述轴向凹槽(10)配合,用于限制螺杆(2)与外套筒(4)之间的相对转动,所述轴向凹槽(10)的上下两个截止端部与所述凸出配合,能够起到对螺杆(2)的上下移动进行限位的作用;所述螺杆(2)的下端与容器组件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容器(I)和驱动组件,所述容器(I)用于容纳工件,所述容器(I)为笼子结构,其各个面镂空,从而使得所述工件能够连同容器(I) 一起直接置放在热处理组件的各个装置内执行相应的工艺步骤;容器(I)的底板(12)左端与容器的左侧板铰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容器开闭电机(14)、摆动杆(13)和连杆(11 ),所述容器开闭电机(14)靠近容器的右侧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容器的顶板上;所述摆动杆(13)与所述容器开闭电机(14)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1)上端与摆动杆(13)铰接,下端与底板(12)的右端铰接;当所述容器开闭电机(14)带动所述摆动杆(13)转动并进而带动所述连杆(11)运动时,所述底板(12)能够转动从而实现容器的开闭;所述底板(12)闭合时其右端与所述右侧板的下端紧密配合;容器右侧板的下端设置有接触传感器,当所述底板(12)与所述右侧板的下端紧密配合后能够触发所述接触传感器,所述容器开闭电机能响应于所述接触传感器发出的信号而自动停止运行;在所述容器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下部分别设置有左侧手动开启窗口和右侧手动开启窗口,所述两个手动开启窗口相对设置,能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