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合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7528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0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合模结构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提高强度和刚度,受力均匀,使用稳定可靠,具有较广使用适应性的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合模装置,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两个移模油缸,两个第一锁模油缸以及两个第二锁模油缸,四个锁模油缸均采用单活塞杆结构,并且相对定模板对称设置,其中两个第一锁模油缸为内循环油缸。锁模油缸内由活塞分为无杆腔和有杆腔,四个有杆腔通过连接管连通,锁模油缸的活塞杆直径是活塞直径的0.52~0.72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四个有杆腔的行程容积总和能够等于两个无杆腔的行程容积总和,可实现真正的“内循环”,从而能耗低,升压时间短,同时在实际使用中有多种使用模式,适用于多种合模机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合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合模结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较广使用适应性的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合模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内循环二板直压式注塑机具有锁模性能优异、高效、节能的优点,其特殊的锁模结构和优异的运动特性特别适用于精密特殊制品的注塑成型,充分体现了注塑机朝向精密、节能、高效方面发展的主题。其中内循环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合模装置的工作过程为:在移模时,移模油缸驱动动模板向定模板移动,同时锁模油缸的活塞随动,锁模油缸内的液压油通过打开的活塞阀心从活塞一侧的无杆腔“内循环”至另一侧的有杆腔;在锁模时,锁模油缸的活塞阀心关闭,由于液压油进入有杆腔,封闭的有杆腔维持高压实现锁模。这种合模装置的运动特点为:移模和锁模时,相对静止的拉杆和动模板整体相对于定模板运动,锁模只是在合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目前,内循环二板直压式注塑机合模装置的典型代表为德国设备生产商KraussMaffei公司生产的二板式合模装置(专利号为US5336462)。该合模装置采用四缸直锁,在一组对角的两个锁模油缸中的活塞杆(拉杆)内部设置有移模油缸,另一组对角的两个锁模油缸为内循环油缸,即活塞中设置有启闭滑阀可使活塞两侧连通。其特点是移模速度快,锁模稳定,节能效果明显。但拉杆结构复杂,不仅加工制造精度要求高、难度大,而且由于在拉杆里开设移模油缸,大大地降低了合模装置的强度和刚度。申请号为200520145200.2的“直压式锁模油缸合模机构”公开了一种带调模装置的内循环直压式合模装置,移模采用两个小直径的油缸,锁模采用四个双活塞杆的内循环式油缸。其特点是能适应多种模具厚度,通用性能好,能耗低。但四个内循环油缸加工量大,加工精度要求高,而且活塞杆长度长,增大了合模装置的尺寸,拉杆断裂的危险性大大增加。为了克服内循环锁模油缸双活塞杆外伸结构存在的缺点,申请号为200910087805.3的“一种等容积置换四缸直锁二板式合模机构”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注塑机的等容积置换四缸直锁二板式合模机构,该装置的特点是省去了活塞一侧的拉杆,拉杆长度短,采用的调节套筒结构可使用更小的拉杆直径,具有节能省材的特点。但为满足内循环的要求,锁模油缸的活塞两侧有效面积必需成一定比例,此专利并没有明确等容积置换的相关尺寸,而且过小的拉杆直径降低了强度和刚度,增加了拉杆断裂的风险,另外用于内循环开闭的滑阀和活塞开口太小,增加了开合模的阻力。申请号为200920265549.8的“二板式直压锁模装置”公开了一种锁模装置,锁模采用四个油缸,拉杆为单活塞杆结构,其中三个锁模油缸为内循环油缸,另一个锁模油缸的无杆腔与空气相通,可以实现活塞左右两侧油腔的行程容积相同。合模动作时,油缸的油液不需排油或少排油回油箱,开模动作时也不需从油箱吸油或少吸油。但是由于三个油缸和另外一个油缸的结构不同,在开合模过程中的升压与泄压历史差异大、存在受力不均匀和动作不稳定的缺点,增加了活塞杆断裂事故发生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提高强度和刚度,受力均匀,使用稳定可靠,具有较广使用适应性的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合模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合模装置,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还包括:移模油缸,所述移模油缸为两个,分别设于定模板的周边并相对定模板呈中心对称,所述移模油缸与动模板连接并驱动动模板;第一锁模油缸,所述第一锁模油缸为两个,分别对称设于定模板的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一锁模油缸内设有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将第一锁模油缸内分为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并设有通孔将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第一有杆腔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塞和动模板,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杆的连接处设于启闭装置,以打开或关闭通孔;第二锁模油缸,所述第二锁模油缸为两个,分别对称设于定模板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二锁模油缸内设有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将第二锁模油缸内分为第二无杆腔和第二有杆腔,所述第二无杆腔和第二有杆腔互不相通,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第二有杆腔内,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活塞和动模板,每个第二有杆腔分别通过连接管与两个第一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无杆腔通过通气孔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直径为第一活塞的直径的0.52、.72倍,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直径为第二活塞的直径的0.52、.72倍。本技术的使用过程为:合模时,通过启闭装置将通孔打开,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通过通孔连通,移模油缸驱动动模板向定模板方向移动,同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随动,液压油通过打开的通孔从第一无杆腔“内循环”至第一有杆腔,并通过连接管从第一有杆腔“内循环”至第二有杆腔;锁模时,通过启闭装置将通孔关闭,由于液压油进入封闭的第一有杆腔和第二有杆腔,第一锁模油缸和第二锁模油缸动作,通过液压油实现高压锁模;开模时,通过启闭装置将通孔打开,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通过通孔连通,移模油缸驱动动模板返回,同时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随动,液压油通过打开的通孔从第一有杆腔“内循环”至第一无杆腔。本技术可实现真正的“内循环”,即合模时无需将液压油排回油箱,开模时无需从油箱吸油,从而能耗低,升压时间短,具有节能高效的优点。同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技术也可不必在“内循环”模式下工作,可根据生产条件、客户需求、材料强度、开合模速度、液压油质量、使用寿命等不同的因素,无需改变整体结构,仅对锁模油缸的活塞直径以及活塞杆直径进行一定的调节,从而使活塞杆直径与活塞直径之间的比例发生变化,其变化范围为活塞杆直径为活塞直径的0.52、.72倍,从而有多种使用模式,具有较广的使用适应性,适用于注塑机、压铸机等多种合模机器,包括但不限于内循环二板直压式注塑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移模油缸邻近第二锁模油缸布置。由于通孔位于第一锁模油缸中,所以在开合模时液压油更容易在第二锁模油缸中积存,从而对第二锁模油缸的驱动产生一定阻力,因此将移模油缸安装在第二锁模油缸的邻近位置,可起到抵消阻力保证移模平衡均匀的作用。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启闭装置为滑阀,所述第一活塞杆中设有液压油孔,用于驱动滑阀在第一活塞杆中滑动,以打开或关闭通孔,结构简单合理,使用稳定可靠。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直径为第一活塞的直径的0.69、.72倍,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直径为第二活塞的直径的0.69、.72倍。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直径为第一活塞的直径的0.71倍,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直径为第二活塞的直径的0.71倍,可实现四个有杆腔的行程容积总和等于两个无杆腔的行程容积总和,具体分析计算过程详见下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四个有杆腔的行程容积总和能够等于两个无杆腔的行程容积总和,可实现真正的“内循环”,即合模时无需将液压油排回油箱,开模时无需从油箱吸油,从而能耗低,升压时间短,具有节能高效的优点;2、与其他同类型的合模装置相比,在锁模力相当的情况下,锁模油缸的活塞直径略大,而活塞杆直径也大大提高,更粗的活塞杆具有更高的强度和刚度,可防止活塞杆断裂的发生,而且更粗的活塞杆有利于驱动滑阀的液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合模装置,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模油缸,所述移模油缸为两个,分别设于定模板的周边并相对定模板呈中心对称,所述移模油缸与动模板连接并驱动动模板;第一锁模油缸,所述第一锁模油缸为两个,分别对称设于定模板的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一锁模油缸内设有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将第一锁模油缸内分为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并设有通孔将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第一有杆腔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塞和动模板,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杆的连接处设于启闭装置,以打开或关闭通孔;第二锁模油缸,所述第二锁模油缸为两个,分别对称设于定模板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二锁模油缸内设有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将第二锁模油缸内分为第二无杆腔和第二有杆腔,所述第二无杆腔和第二有杆腔互不相通,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第二有杆腔内,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活塞和动模板,每个第二有杆腔分别通过连接管与两个第一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二无杆腔通过通气孔与空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的直径为第一活塞的直径的0.52~0.72倍,所述第二活塞杆的直径为第二活塞的直径的0.52~0.72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板直压式注塑机的合模装置,包括动模板和定模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模油缸,所述移模油缸为两个,分别设于定模板的周边并相对定模板呈中心对称,所述移模油缸与动模板连接并驱动动模板;第一锁模油缸,所述第一锁模油缸为两个,分别对称设于定模板的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一锁模油缸内设有第一活塞和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将第一锁模油缸内分为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并设有通孔将第一无杆腔和第一有杆腔连通,所述第一活塞杆位于第一有杆腔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活塞和动模板,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活塞杆的连接处设于启闭装置,以打开或关闭通孔;第二锁模油缸,所述第二锁模油缸为两个,分别对称设于定模板的另外两个对角处,所述第二锁模油缸内设有第二活塞和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活塞将第二锁模油缸内分为第二无杆腔和第二有杆腔,所述第二无杆腔和第二有杆腔互不相通,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第二有杆腔内,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活塞和动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军王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