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77815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08 2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吹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包括内模头,第一挤出模头,吹膜头,以及第二挤出模头,内模头的轴心居中开设有第一吹膜通道,内模头的外径开设有第一挤出通道;第一挤出模头设有第一入料口、以及第一挤出口,第一入料口和第一挤出口分别连接第一挤出通道的两端;吹膜头的内径套设在第一挤出模头的外径,吹膜头开设有吹膜接气口、第二吹膜通道以及吹膜出气口;第二挤出模头设有第二入料口以及第二挤出口,第二挤出模头的内径设有第二挤出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双层挤出结构单一,稳定性差等现象,双层挤出容易粘接形成一体的问题。双层挤出容易粘接形成一体的问题。双层挤出容易粘接形成一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吹膜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吹膜机是将塑料粒子加热融化再吹成薄膜;吹膜机分很多种,有PE、POF、 PVC等等;用全新的粒子吹出的是新料,色泽均称,干净,袋子拉伸好,并且现代塑料工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工作原理是,由挤出机将高低压塑料加热、挤压后熔融,再由模头挤出时用压缩空气吹成膜泡,然后由安装在模头上方的压辊压成薄膜。
[0003]双层共挤吹膜,是将两组模具组合同时挤出形成双层的膜料,现有在双层共挤过程中容易将两层吹膜粘接在一起,影响后续加工,为了保证分层现有都是涂粉,但结构复杂,成本高,而且后续处理叶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采用了双层共挤结构,并具有内模头和吹膜头对挤出的产品进行吹膜成型输送,在第一挤出模头与第二挤出模头之间设置吹膜头,能够在两者挤出后进行吹膜成型,预防两者粘接在一起,方便后续收卷,解决了现有双层挤出结构单一,稳定性差等现象,双层挤出容易粘接形成一体的问题的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
[0005]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包括内模头,第一挤出模头,吹膜头,以及第二挤出模头,所述内模头的轴心居中开设有第一吹膜通道,所述内模头的外径开设有第一挤出通道;所述第一挤出模头的内径套设在内模头的外径、并设有第一入料口、以及第一挤出口,所述第一入料口和第一挤出口分别连接第一挤出通道的两端;所述吹膜头的内径套设在第一挤出模头的外径,所述吹膜头开设有吹膜接气口、第二吹膜通道以及吹膜出气口,所述第二吹膜通道开设在吹膜头的内径、并与第一挤出模头的外径贴合,所述吹膜接气口与吹膜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二吹膜通道的两端,所述吹膜出气口位于第一挤出口的外侧;所述第二挤出模头的内径套设在吹膜头的外径、并设有第二入料口以及第二挤出口,所述第二挤出模头的内径设有第二挤出通道,所述第二挤出通道的两端连接第二入料口和第二挤出口,所述第二挤出口位于吹膜出气口的外侧。
[000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内模头呈圆柱形,所述第一吹膜通道的出口位置开设有扩张口。
[000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吹膜通道呈直孔状;所述第一挤出通道呈螺旋状。
[000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入料口设有第一入料接口、以及第一入料通道,所述第一入料通道将第一入料接口与第一挤出通道连接。
[000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挤出口开设有第一挤出槽。
[00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吹膜接气口设有进气接口、以及进气通道,所述
进气通道将进气接口与第二吹膜通道连接。
[00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吹膜通道呈螺旋状。
[00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吹膜出气口与第二吹膜通道连接位置设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用于将气体压缩后从吹膜出气口吹出。
[00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挤出模头对应压缩腔开设有避空凹槽,所述避空凹槽用于增大压缩腔的空间。
[00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入料口设有第二入料接口、以及第二入料通道,所述第二入料通道将第二入料接口与第二挤出通道连接;所述第二挤出通道呈螺旋状。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相比现有的双层吹膜结构,本技术采用了双层共挤结构,并具有内模头和吹膜头对挤出的产品进行吹膜成型输送,在第一挤出模头与第二挤出模头之间设置吹膜头,能够在两者挤出后进行吹膜成型,预防两者粘接在一起,方便后续收卷,解决了现有双层挤出结构单一,稳定性差等现象,双层挤出容易粘接形成一体的问题,整体结构稳定可靠,挤出稳定。具体是,设置了内模头,第一挤出模头,吹膜头,以及第二挤出模头,所述内模头的轴心居中开设有第一吹膜通道,所述内模头的外径开设有第一挤出通道;所述第一挤出模头的内径套设在内模头的外径、并设有第一入料口、以及第一挤出口,所述第一入料口和第一挤出口分别连接第一挤出通道的两端;所述吹膜头的内径套设在第一挤出模头的外径,所述吹膜头开设有吹膜接气口、第二吹膜通道以及吹膜出气口,所述第二吹膜通道开设在吹膜头的内径、并与第一挤出模头的外径贴合,所述吹膜接气口与吹膜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二吹膜通道的两端,所述吹膜出气口位于第一挤出口的外侧;所述第二挤出模头的内径套设在吹膜头的外径、并设有第二入料口以及第二挤出口,所述第二挤出模头的内径设有第二挤出通道,所述第二挤出通道的两端连接第二入料口和第二挤出口,所述第二挤出口位于吹膜出气口的外侧。通过第一吹膜通道用于对第一挤出口所挤出的膜料进行吹膜,吹膜出气口用于在第一挤出口和第二挤出口之间进行吹气,采用直线吹气,保持两者分隔定型即可,吹膜成型稳定。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内模头1、第一吹膜通道11、扩张口111、第一挤出通道12、第一挤出模头2、第一入料口21、第一入料接口211、第一入料通道212、第一挤出口22、第一挤出槽221、避空凹槽23、吹膜头3、吹膜接气口31、进气接口311、进气通道312、第二吹膜通道32、吹膜出气口33、压缩腔331、第二挤出模头4、第二入料口41、第二入料接口411、第二入料通道412、第二挤出口 42、第二挤出通道43。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
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24]如图1~图3所示,一种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设置了内模头1,第一挤出模头2,吹膜头3,以及第二挤出模头4,所述内模头1的轴心居中开设有第一吹膜通道11,所述内模头1的外径开设有第一挤出通道12;所述第一挤出模头2的内径套设在内模头1的外径、并设有第一入料口21、以及第一挤出口22,所述第一入料口21和第一挤出口22分别连接第一挤出通道12的两端;所述吹膜头3的内径套设在第一挤出模头2的外径,所述吹膜头3开设有吹膜接气口 31、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模头,所述内模头的轴心居中开设有第一吹膜通道,所述内模头的外径开设有第一挤出通道;第一挤出模头,所述第一挤出模头的内径套设在内模头的外径、并设有第一入料口、以及第一挤出口,所述第一入料口和第一挤出口分别连接第一挤出通道的两端;吹膜头,所述吹膜头的内径套设在第一挤出模头的外径,所述吹膜头开设有吹膜接气口、第二吹膜通道以及吹膜出气口,所述第二吹膜通道开设在吹膜头的内径、并与第一挤出模头的外径贴合,所述吹膜接气口与吹膜出气口分别连接第二吹膜通道的两端,所述吹膜出气口位于第一挤出口的外侧;第二挤出模头,所述第二挤出模头的内径套设在吹膜头的外径、并设有第二入料口以及第二挤出口,所述第二挤出模头的内径设有第二挤出通道,所述第二挤出通道的两端连接第二入料口和第二挤出口,所述第二挤出口位于吹膜出气口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头呈圆柱形,所述第一吹膜通道的出口位置开设有扩张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双层共挤吹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吹膜通道呈直孔状;所述第一挤出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军李俊元白春光陈军寿左文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正茂精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