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097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6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构件(1),包括:带体(2),将多个合成纤维线编织而形成;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带头罩(3),被安装于所述带体(2)的端部,且具有柔软性,其中,所述带体(2)在所述端部具有以使该端部截面积变小的方式压固形成的压固部(21),所述压固部(21)是将所述端部加热熔化后凝固而形成,所述带头罩(3)通过模制成形而被设置成包围所述压固部(21)的外周。据此,带头罩(3)不易脱离带体(2)的端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作鞋带、或者使用于上衣、裤子等衣服等的带构件。
技术介绍
以往众所周知用作鞋带、或者使用于上衣、裤子等衣服等的带构件。例如在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164368号(以下,简称为“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安装于所述带构件的带头的带头罩。该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带头罩由具有柔软性的合成树脂、橡胶等的材料形成,且具有贯通孔。而且,在该专利文献I中,将贯通孔张开来将带体的端部放入贯通孔内,由此,利用带头罩所具有的弹性力,带头罩将带体的端部从外周侧按压至径向内侧,带头罩被安装于带体的端部。然而,即使如专利文献I那样在贯通孔内放入带体的端部并利用带头罩的弹性力按压带体的端部,例如在带体是编织多个合成纤维线来形成的情况下,由于带体的端部具有空隙,因此,也无法充分地按压带体的端部,其结果,例如在使用中,带头罩有可能脱离带体的端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头罩脱离带体的端部的可能性少的带构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构件,包括:带体,将多个合成纤维线编织而形成;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带头罩,被安装于所述带体的端部,且具有柔软性,其中,所述带体在所述端部具有以使该端部截面积变小的方式压固形成的压固部,所述压固部是将所述端部加热熔化后凝固而形成,所述带头罩通过模制成形而被设置成包围所述压固部的外周。在此,模制成形是指在带体中想要配置树脂成形体(带头罩)的部位设置模具,并向该模具内部注入树脂,使注入的树脂硬化来进行该树脂的成形。根据该结构,压固部以使截面积变小的方式压固形成,并且以包围该压固部的方式通过模制成形来设置带头罩,因此,能够使压固部的内部成为几乎无空隙的状态并且使压固部与带头罩之间成为几乎无空隙的状态。由此,能够使带头罩难以脱离压固部。另外,此时,压固部是将带体的端部加热熔化并凝固而形成的,因此,能够容易形成压固部。另外,带头罩通过模制成形设置于压固部,因此,能够将带头罩容易地安装于压固部,能够容易地进行安装作业。并且,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在带头罩中设置贯通孔,能够防止在带头罩的端面出现贯通孔而有损于外观的情况。另外,带头罩是具有柔软性的合成树脂制,因此,能够防止在带头罩例如接触身体的情况下损伤身体。在所述带构件中,优选:所述压固部的外周呈凹凸状。根据该结构,通过凹凸,带头罩与压固部拉开时的阻力增大,能够使带头罩难以脱离压固部。在本说明书中,“凹凸状”是指至少具有一个凸起或凹陷的形状。另外,表面不平滑的形状也属于本说明书中的凹凸状。在所述带构件中,进一步优选:所述凹凸状包括凸部。更具体地说,在所述带构件中,进一步优选:在所述压固部的外周设置有沿所述压固部的长边方向形成的凸部,所述凸部包括:在所述压固部的所述长边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排列的多个第I凸部;以及位于所述压固部外周的与所述第I凸部相反的一侧、并在所述长边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排列的多个第2凸部,所述多个第I凸部中的各第I凸部分别设置成在所述长边方向上位于听述多个第2凸部中相互邻接的两个第2凸部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带头罩更紧固地连接于压固部,能够进一步使带头罩难以脱离压固部。在所述带构件中,另外优选:所述带头罩由聚氨酯树脂形成。根据该结构,带头罩由聚氨酯树脂形成,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在带头罩接触身体的情况下损伤身体。根据本技术,能够实现带头罩脱离带体的端部的可能性少的带构件。【附图说明】图1是省略了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构件的一部分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I1-1I线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1-1II线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1的带构件的带体的端部的主要部分放大正视图。图5中的(a)是将带头罩模制成形时的说明图,(b)是(a)的V-V线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省略了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构件的一部分的正视图,图2是图1的I1-1I线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的II1-1II线放大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带构件I包括带体2和分别设置在带体2的两端部的带头罩3。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如下方法形成弯曲自如的带体2,即:从带体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向另一端侧依次以筒状编织由聚酯等的合成树脂形成的多个合成纤维线。另外,带体2在两端部分别具有如图4所示那样以使该两端部的截面积变小的方式压固形成的规定长度的压固部2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各压固部21的外周具备凸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凸部由形成在压固部21上的两个第I凸部22a、22a和三个第2凸部22b、22b、22b构成,即由五个构成)。基于该凸部,压固部21的外周呈凹凸状。凸部包括:设置在各压固部21的外周的图中上部侧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有两个)第I凸部22a ;隔着压固部21而设置在第I凸部22a的相反侧的图中下部侧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有三个)第2凸部22b。各第I凸部22a从压固部21的外周向上方侧(外周侧)突出。而且,第I凸部22a在压固部21的长边方向(图的左右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排成I列。各第2凸部22b从压固部21的外周向下方侧(外周侧)突出。而且,第2凸部22b在各压固部21的长边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排成I列。另外,第I凸部22a分别被设置成在长边方向上位于相互邻接的两个第2凸部22b之间。此外,第I凸部22a和第2凸部22b的数量不限于上述方式的数量,例如,只要第I凸部22a和第2凸部22b中的某一方或两方至少为一个即可,也可以适当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形成这些压固部21和凸部(第I凸部22a、第2凸部22b)。首先,通过加热装置将带体2的端部加热至形成带体2的多个合成纤维线软化而熔化的程度。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加热装置采用对带体2的端部施加超声波振动,利用伴随该振动所产生的摩擦热来加热带体2的端部的超声波加热装置。而且,在该加热状态下,例如使用具有未图示的凸部形成用凹部的按压夹具,以压缩带体2的端部的方式按压。由此,压固部21和凸部22a、22b同时形成。此外,加热装置不限于超声波加热装置,可以适当变更。作为加热方式,除超声波加热方式之外,例如也可采用通过高频来加热的方式、或者其它加热方式。如图3所示,如上所述地形成的压固部21的厚度tl和上下的宽度LI分别小于图2所示的未被按压的中间部20a的厚度t2、上下的宽度L2,如上所述地形成的压固部21的内部处于几乎无空隙的状态。另外,从加热状态冷却至室温的压固部21与中间部20a相比变硬,处于难以弯曲的状态。另外,凸部22a、22b成为与压固部21大致相同的硬度而处于难以变形的状态。带头罩3由具有柔软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头罩3由TPU (热可塑性聚氨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形成。此外,带头罩3不限于由TPU形成的方式,只要由具有柔软性的材料形成即可,例如也可以由聚氨酯类树脂、或硅树脂(以硅为主成分的合成树脂)中橡胶状的硅橡胶等形成,可以适当变更。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带头罩3的(与其长边方向垂直的)截面形状大致呈圆形。而且,该带头罩3通过使用模具进行的模制成形来安装于带体2的压固部21。详细地说,如图5所示,模具4具备:具有固定侧成形部41a的固定侧模具4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将多个合成纤维线编织而形成;以及合成树脂制的带头罩,被安装于所述带体的端部,且具有柔软性,其中,所述带体在所述端部具有以使该端部截面积变小的方式压固形成的压固部,所述压固部是将所述端部加热熔化后凝固而形成,所述带头罩通过模制成形而被设置成包围所述压固部的外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31 JP 2013-0044141.一种带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体,将多个合成纤维线编织而形成;以及 合成树脂制的带头罩,被安装于所述带体的端部,且具有柔软性,其中, 所述带体在所述端部具有以使该端部截面积变小的方式压固形成的压固部, 所述压固部是将所述端部加热熔化后凝固而形成, 所述带头罩通过模制成形而被设置成包围所述压固部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固部的外周呈凹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岛田昌建
申请(专利权)人:岛田商事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