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65429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子屏及第二触摸子屏,该第一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中至少一触摸子屏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每一触摸子屏包括触摸区域及连接于该触摸区域一侧的第一周边区域,该第一周边区域相对该触摸区域弯折从而与该触摸区域呈一夹角连接,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对应叠合固定,使得该第一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接触并拼接为一体。该触摸屏的尺寸较大,满足人们对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制造成本的日益降低,具有辐射低、厚度小、功耗低等优点的平面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中。为了符合现代人对于更加便利、更加直观的人机界面的需要,近年来市场上逐渐推出各种各样具有触控功能的平面显示装置,即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装置一般可以分为外置式和内嵌式两种;其中,外置触控显示装置是在传统的平面显示装置基础上附加一触控屏,从而将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集成。近年来,采用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由于耐用性较好,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然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导电性与其内部的碳纳米管的长度相关,通常地,碳纳米管的长度越长,其构成的碳纳米管导电层沿该长度方向的导电性就越差,这一特性极大限制了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制作尺寸。另外,受碳纳米管晶元大小的限制,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在垂直碳纳米管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也难于制作成较大尺寸。也就是说,目前,碳纳米管导电层难于制作成较大尺寸,因而采用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也难于制作大尺寸触摸屏幕,故,现有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难于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较大尺寸的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成的触摸屏。也有必要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触摸屏的触控显示装置。—种触摸屏,其包括第一触摸子屏及第二触摸子屏,该第一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中至少一触摸子屏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每一触摸子屏包括触摸区域及连接于该触摸区域一侧的第一周边区域,该第一周边区域相对该触摸区域弯折从而与该触摸区域呈一夹角连接,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对应叠合固定,使得该第一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接触并拼接为一体。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及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方的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子屏及第二触摸子屏,该第一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均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每一触摸子屏包括触摸区域及连接于该触摸区域一侧的第一周边区域,该第一周边区域相对该触摸区域弯折从而与该触摸区域呈一夹角连接,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对应叠合固定,使得该第一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接触并拼接为一体。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触摸屏及采用上述触摸屏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将原本相互独立制作的两块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弯折后叠合,使该两块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拼接于一体,从而获得较大尺寸的触摸屏,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触摸屏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触摸屏组装前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触摸屏组装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触摸屏组装前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所示触摸屏组装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触摸屏的立体分解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触控显示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摸屏10、20、40、520 第一触摸子屏lla、21a、41a 第二触摸子屏llb、21b、41b 第三触摸子屏41c 第四触摸子屏41d 触摸区域110、210、410 第一周边区域111、211、411 第二周边区域112、212、412 第三周边区域113、213、413 第四周边区域114、214、414 软性电路板115、215 胶体116 第一侧边117、217 连接电极118 驱动芯片119 基底12、22 碳纳米管导电层 13、23 碳纳米管131 导电线路14、24 第一电极141、241 第一传输线142、242 第二电极143、243 触控显示装置500 显示面板510 第一方向X 第二方向Y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10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触摸屏10的立体分解图。该触摸屏10包括第一触摸子屏Ila及第二触摸子屏lib。其中该第一触摸子屏Ila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中至少一触摸子屏为碳纳米管触摸屏,换句话说,该第一触摸子屏Ila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中至少一触摸子屏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触摸子屏Ila和该第二触摸子屏Ilb均为碳纳米管触摸屏。每一触摸子屏lla/llb包括触摸区域110、第一周边区域111、第二周边区域112、第三周边区域113、第四周边区域114及连接于该第二周边区域112的软性电路板115。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周边区域111、112、113及114首尾相连形成位于该触摸区域110外围的外围区域(未标示)。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周边区域111与该第三周边区域113相对设置,该第二周边区域112与该第四周边区域114相对设置。并且,该第一周边区域111相对该触摸区域110弯折从而与该触摸区域110呈一夹角连接。优选地,该夹角为直角,即该第一周边区域111与该触摸区域110垂直连接。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一周边区域111和第三周边区域113位置关系与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一周边区域111和第三周边区域113位置关系刚好相反,从而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一周边区域111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一周边区域111相邻,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三周边区域113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三周边区域113相对。进一步地,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一周边区域111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一周边区域111对应叠合,使得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触摸区域110与第二触摸子屏Ilb的触摸区域110拼接为一体。具体地,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一周边区域111的外表面和/或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一周边区域111的外表面可以涂布有胶体116,从而使得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一周边区域111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一周边区域111对齐粘结而叠合于一体,同时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触摸区域110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触摸区域110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对齐相接,进而形成一个整体的触摸屏幕。此外,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二周边区域112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二周边区域112也对齐拼接为一体,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三周边区域113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三周边区域113也对齐拼接为一体。当然,可以理解,在一变更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一周边区域111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一周边区域111也可以通过热压接等方式结合于一体。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触摸屏10组装前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此时,该触摸屏10的每一触摸子屏lla/llb的第一周边区域111均未相对于该触摸区域110弯折。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平面结构与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平面结构基本相同,该第一触摸子屏Ila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区别仅在于:该第一触摸子屏Il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子屏及第二触摸子屏,该第一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中至少一触摸子屏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每一触摸子屏包括触摸区域及连接于该触摸区域的第一侧的第一周边区域,该第一周边区域相对该触摸区域弯折从而与该触摸区域呈一夹角连接,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对应叠合固定,使得该第一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接触并拼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子屏及第二触摸子屏,该第一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中至少一触摸子屏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每一触摸子屏包括触摸区域及连接于该触摸区域的第一侧的第一周边区域,该第一周边区域相对该触摸区域弯折从而与该触摸区域呈一夹角连接,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对应叠合固定,使得该第一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接触并拼接为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通过胶体粘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周边区域与该触摸区域垂直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一触摸子屏还包括连接于该触摸区域的第二侧的第二周边区域及与该第二周边区域连接的软性电路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一触摸子屏还包括连接于该触摸区域的第三侧的第三周边区域及连接于该触摸区域的第四侧的第四周边区域,该四个周边区域首尾相连形成位于该触摸区域外围的外围区域。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一触摸子屏还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及导电线路,该导电线路位于该外围区域且用于将该碳纳米管导电层和该软性电路板电性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均沿第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该导电线路包括第一电极、第一传输线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与该碳纳米管导电层连接,该第二电极与该软性电路板连接,该第一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二周边区域相对设置,该第三周边区域与该第四周边区域相对设置,拼接后,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三周边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三周边区域也对应拼接为一体,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也对应拼接为一体。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将该触摸区域的与该第一周边区域相连的该第一侧的边缘定义为第一侧边,该第一侧边沿该第一方向延伸。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线路为多条,该多条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一电极分别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与该第四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周边区域设置有多个沿垂直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电极,该第四周边区域也设置有多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电极,该第二周边区域设置有多个沿该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二电极。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周边区域与该第一周边区域相邻,该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三周边区域相对,该第二周边区域与该第四周边区域相对,并且拼接后,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二周边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二周边区域也对应拼接为一体,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也对应拼接为一体。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将该触摸区域的与该第一周边区域相连的该第一侧的边缘定义为第一侧边,该第一侧边沿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延伸。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线路为多条,该多条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一电极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三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周边区域设置有多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电极,该第三周边区域也设置有多个沿该第二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一电极,该第二周边区域设置有多个沿该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的第二电极。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包括第三触摸子屏及第四触摸子屏,该第三触摸子屏及该第四触摸子屏均包括触摸区域、位于该触摸区域外围的依序连接的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周边区域、及与该第二周边区域连接的软性电路板,该第三触摸子屏及该第四触摸子屏中,该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三周边区域相对设置,该第二周边区域与该第四周边区域相对设置,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触摸子屏中每一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相对于触摸区域弯折从而与该触摸区域呈夹角连接,该第三及第四触摸子屏中每一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相对于触摸区域弯折从而与该触摸区域呈夹角连接,该第三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与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对应叠合,该第四触摸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和虔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