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6542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基底、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该基底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该触摸屏可以满足人们对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摸屏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特别涉及一种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的触摸屏。
技术介绍
近年来,采用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由于耐用性较好,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然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导电性与其内部的碳纳米管的长度相关,通常地,碳纳米管的长度越长,其构成的碳纳米管导电层沿该长度方向的导电性就越差,这一特性极大限制了碳纳米管导电层的沿其碳纳米管延伸方向的长度。另外,受碳纳米管晶元大小的限制,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在垂直碳纳米管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也难于制作成较大尺寸。也就是说,目前,碳纳米管导电层难于制作成较大尺寸,因而采用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也难于制作大尺寸触摸屏幕,故,现有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难于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较大尺寸的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成的触摸屏。一种触摸屏,其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基底、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该基底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触摸屏将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同该基底的同一表面上,使得该两个碳纳米管导电层能够共同形成一较大尺寸的触摸屏,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三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四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五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摸屏10、20、30、40、50 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21、31、51 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22、32、52 基底15、25第一触摸区域110、310第二触摸区域120、320第一导电线路111、311、411、511第二导电线路121、321、421、521第一电极112、312、512第一传输线113、313、513第二电极114、314、414、514第三电极122、322、522第二传输线123、323、523第四电极124、324、424、524第一周边区域181、381、581第二周边区域182、382、582第三周边区域183、383、583第四周边区域184、384、584第五周边区域185、385第六周边区域186、386间隔区域170、370驱动电路模组16第一软性电路板161、361、461、561碳纳米管101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23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24第三触摸区域230第四触摸区域240第三导电线路231第四导电线路241第五电极232第三传输线233第六电极234第七电极242第四传输线243第八电极244第七周边区域287第八周边区域288第九周边区域289第十周边区域280另一间隔区域272第二软性电路板262第一侧边318、518 触摸区域502 第二侧边528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10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该触摸屏10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基底15、第一导电线路111、第二导电线路121及驱动电路模组16。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相邻设置于该基底15的第一表面(未标不)上。该第一导电线路111电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U。该第二导电线路121电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该驱动电路模组16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161,该第一软性电路板161连接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与该第二导电线路121,进而该第一软性电路板161经由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与该第二导电线路121向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提供电信号。可以理解,该驱动电路模组16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连接该第一软性电路板161的印刷电路板或驱动芯片。该基底15可以为透明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可以粘结于该基底15的第一表面上。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并列设置于该基底15的第一表面上,并且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之间具有预定间隔。进一步地,图1中所示的两个双向箭头分别代表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可以看出,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请参阅图2,图2是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及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1及12可以包括多条沿同一方向择优取向延伸的碳纳米管101,且每一碳纳米管101与相邻的碳纳米管101通过范德华力首尾相连。该触摸屏10定义有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覆盖的第一触摸区域110、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12覆盖的第二触摸区域120、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与该第二触摸区域120之间且对应该预定间隔的间隔区域170、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170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181、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120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170相对设置的第二周边区域182、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170与该第一周边区域181之间的第三周边区域183、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120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170与该第二周边区域182之间的第四周边区域184、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外围且与该第三周边区域183相对设置的第五周边区域185、及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120外围且与该第四周边区域184相对设置的第六周边区域186。其中,该第一及第二触摸区域120均为矩形,且上下端相互平齐。该间隔区域170为矩形条状区域,且该间隔区域170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一至第六周边区域181至186也均为矩形条状区域,其中,该第一及第二周边区域181及182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该第三至第六周边区域183至186的条状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平行。该第一至第六周边区域181至186首尾相连,从而构成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110、该第二触摸区域120及该间隔区域170的外围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111及该第二导电线路121设置于该间隔区域170与该外围区域。具体来说,该第一导电线路111设置于该间隔区域170、该第一周边区域181及第三周边区域183,该第二导电线路121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182、该第四周边区域184及该第六周边区域186。该第一导电线路111为多条,每一第一导电线路111包括第一电极112、第一传输线113及第二电极114,该第一电极112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11,该第二电极114用于连接驱动电路模组16,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基底、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该基底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包括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基底、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相邻设置于该基底的第一表面上,该第一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导电线路电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并用于传输电信号至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之间具有预定间隔,该触摸屏定义有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一触摸区域、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二触摸区域、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与该第二触摸区域之间且对应该预定间隔的间隔区域及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及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的外围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及该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该间隔区域与该外围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外围区域包括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一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间隔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二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与该第一周边区域之间的第三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且连接于该间隔区域与该第二周边区域之间的第四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一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第三周边区域相对设置的第五周边区域、及位于该第二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第四周边区域相对设置的第六周边区域,该第一导电线路设置于该间隔区域、该第一周边区域及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该第四周边区域及该第六周边区域。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线路为多条,每一第一导电线路包括第一电极、第一传输线及第二电极,该第一电极连接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二电极用于连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一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一 电极设置于该间隔区域及该第一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该第三周边区域。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的第一电极为多个,设置于该间隔区域的第一电极也为多个,且该第一周边区域的第一电极与该间隔区域的第一电极对称。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电线路为多条,每一第二导电线路包括第三电极、第二传输线及第四电极,该第三电极连接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四电极用于连接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二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三电极与该第四电极之间,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三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及该第六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四电极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第四周边区域的第三电极为多个,设置于该第六周边区域的第三电极也为多个,且该第四周边区域的第三电极与该第六周边区域的第三电极对称。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周边区域与该第四周边区域位于该触摸屏的同一侧,该驱动电路模组包括第一软性电路板。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与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四电极电连接同一第一软性电路板。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二电极与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四电极电连接各连接一第一软性电路板。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包括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间隔设置的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电连接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第三导电线路及电连接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第四导电线路,该四个碳纳米管导电层呈矩阵设置于该基底上,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对角设置,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对角设置,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定义有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三触摸区域、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的第四触摸区域、位于该第三触摸区域与该第四触摸区域之间的另一间隔区域、位于该第三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另一间隔区域相对的第七周边区域、位于该第四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另一间隔区域相对的第八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三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第六周边区域相对的第九周边区域及位于该第四触摸区域外围且与该第五周边区域相对的第十周边区域,该第五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一与该第四触摸区域之间,该第六周边区域位于该第二及第三触摸区域之间,该第三导电线路设置于该另一间隔区域、该第七周边区域及该第九周边区域,该第四导电线路设置于该第五周边区域、该第八周边区域及该第十周边区域。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及第四导电线路均为多条,每一第三导电线路包括第五电极、第三传输线及第六电极,该第五电极连接该第三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六电极用于连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三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五电极与该第六电极之间,该多条第三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五电极设置于该另一间隔区域及该第七周边区域,该多条第三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六电极设置于该第九周边区域,每一第四导电线路包括第七电极、第四传输线及第八电极,该第七电极连接该第四碳纳米管导电层,该第八电极用于连接该驱动电路模组,该第四传输线连接于该第七电极与该第八电极之间,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七电极设置于该第五周边区域及该第十周边区域,该多条第四导电线路的多个第八电极设置于该第十周边区域。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设置于该第七周边区域的第五电极为多个,设置于该另一间隔区域的第五电极也为多个,且该第七周边区域的第五电极与该另一间隔区域的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和虔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