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6542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子屏及第二触摸子屏,该第一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均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其中该第一触摸子屏和该第二触摸子屏均设置于第一基底上且拼接成为一体,且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该触摸屏的尺寸较大,满足人们对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0001 ]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摸屏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平面显示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制造成本的日益降低,具有辐射低、厚度小、功耗低等优点的平面显示装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中。为了符合现代人对于更加便利、更加直观的人机界面的需要,近年来市场上逐渐推出各种各样具有触控功能的平面显示装置,即触控显示装置。触控显示装置一般可以分为外置式和内嵌式两种;其中,外置触控显示装置是在传统的平面显示装置基础上附加一触控屏,从而将触控功能和显示功能集成。近年来,采用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由于耐用性较好,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电子产品中。然而,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导电性与其内部的碳纳米管的长度相关,通常地,碳纳米管的长度越长,其构成的碳纳米管导电层沿该长度方向的导电性就越差,这一特性极大限制了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制作尺寸。另外,受碳纳米管晶元大小的限制,碳纳米管导电层的在垂直碳纳米管延伸方向上的宽度也难于制作成较大尺寸。也就是说,目前,碳纳米管导电层难于制作成较大尺寸,因而采用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也难于制作大尺寸触摸屏幕,故,现有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的触摸屏难于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出一种较大尺寸的碳纳米管导电层制作成的触摸屏。也有必要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触摸屏的触控显示装置。—种触摸屏,其包括第一触摸子屏及第二触摸子屏,该第一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均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其中该第一触摸子屏和该第二触摸子屏均设置于第一基底上且拼接成为一体,且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及设置于该显示面板上方的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子屏及第二触摸子屏,该第一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均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其中该第一触摸子屏和该第二触摸子屏均设置于第一基底上且拼接成为一体,且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触摸屏及采用上述触摸屏的触控显示装置中,将原本相互独立制作的两块触摸子屏拼接于一体,从而获得较大尺寸的触摸屏,满足人们对较大尺寸触摸屏幕的需求,进一步地,该第一及第二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可以保证一个触摸子屏在另一个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上拼接,有效改善由于该一个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沿其长度方向的导电性较差而限制其制作尺寸的问题,得到导电性较好且尺寸较大的触摸屏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触摸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四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五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所示的触摸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第六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触摸屏10、20、30、40、50、60 第一触摸子屏lla、21a、31a、41a、51a、61a 第二触摸子屏llb、21b、31b、41b、51b、61b 第三触摸子屏51c、61c 第四触摸子屏51d、61d 触摸区域110、310、410 第一周边区域111、211、311、511 第二周边区域112、212 第三周边区域113、213 第四周边区域114、214、514 软性电路板115、215、415、615 第一侧130 第二侧132 第一基底18 第二基底12 碳纳米管导电层 13、53 碳纳米管131 第一导电线路14、24 第一电极141、241 第一传输线142、242 第二电极143、243 连接电极118 第二导电线路16、26 第三电极161、261 第二传输线162、262 中轴线s-s、s’-s’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专利技术触摸屏10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触摸屏1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该触摸屏10包括第一基底18、第一触摸子屏Ila及第二触摸子屏lib。该第一触摸子屏Ila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中均为碳纳米管触摸屏,即,该第一触摸子屏Ila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中均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其中该第一触摸子屏I Ia和该第二触摸子屏Ilb均设置于该第一基底18上且拼接成为一体,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进一步地,该第一基底18可以为透明玻璃板或透明塑料板。该第一、第二触摸子屏IlaUlb通过胶体粘接固定于该第一基底18上或者通过固定件或夹持件固定于该第一基底18上,并且该第一、第二触摸子屏11a、Ilb并列设置且相互接触从而拼接为一体,使得该第一、第二触摸子屏IlaUlb形成一个整体的触摸屏幕。在一种变更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基底18可以为显示面板,如液晶显示面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或等离子显示面板。可以理解,当该第一基底18为显示面板时,该触摸屏10与该显示面板构成一具有触摸控制及显示功能的触控显示装置。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第二触摸子屏IlaUlb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中每一触摸子屏Ila或Ilb包括触摸区域110、第一周边区域111、第二周边区域112、第三周边区域113、第四周边区域114及软性电路板115。该第一周边区域111与该第二周边区域112分别连接于该触摸区域110的相对两侧。该第三周边区域113连接于该触摸区域110且与该第一周边区域111及该第二周边区域112均相邻。该第四周边区域114连接该触摸区域110的与该第三周边区域113相对的一侧,S卩,该第四周边区域114与该第三周边区域113相对且与该第一、第二周边区域111、112均相邻。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周边区域111、112、113、114首尾相连构成位于该触摸区域110外围的外围区域,其中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周边区域111、112、113还定义该触摸子屏IlaUlb的布线区域。该软性电路板115连接于该第二周边区域112。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相对于该第一触摸子屏Ila逆时针旋转了 90度。进而,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四周边区域114与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一周边区域111相邻且接触,使得该第一触摸子屏Ila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拼接在一起。具体地,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触摸区域110经由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一周边区域111、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第四周边区域114与该第二触摸子屏Ilb的触摸区域110拼接为一体。并且,拼接后,该第一触摸子屏Ila的第三周边区域113与该第二触摸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子屏及第二触摸子屏,该第一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均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其中该第一触摸子屏和该第二触摸子屏均设置于第一基底上且拼接成为一体,且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包括第一触摸子屏及第二触摸子屏,该第一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均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层,其中该第一触摸子屏和该第二触摸子屏均设置于第一基底上且拼接成为一体,且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不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垂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一触摸子屏包括触摸区域、第一周边区域、第二周边区域、第三周边区域、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该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二周边区域分别连接于该触摸区域的相对两侧,该第三周边区域连接于该触摸区域且与该第一周边区域及该第二周边区域均相邻,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周边区域定义该触摸子屏的布线区域,该碳纳米管导电层覆盖该触摸区域且该碳纳米管导电层独自定义该触摸子屏的触摸感测结构,该第一导电线路及该第二导电线路设置于该布线区域,用于将该碳纳米管导电层电连接至软性电路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线路包括设置于该第一周边区域且连接该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第一侧的第一电极、用于连接该软性电路板的第二电极及连接于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传输线,该第二导电线路包括设置于该第二周边区域且电连接该碳纳米管导电层的与该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的第三电极、用于连接该软性电路板的第四电极及连接于该第三电极与该第四电极之间的第二传输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摸子屏的触摸区域与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相邻并接触进而该第一触摸子屏和该第二触摸子屏拼接成为一体。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摸子屏还包括连接该触摸区域的第四周边区域,该第二触摸子屏中,该第四周边区域与该第三周边区域相对且与该第一、第二周边区域均相邻,其中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与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相邻并接触进而该第一触摸子屏和该第二触摸子屏拼接成为一体。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触摸屏还包括均设置于第一基底上的第三触摸子屏及第四触摸子屏,该第三触摸子屏与该第二触摸子屏结构相同且该第二、第三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该第四触摸子屏与该第一触摸子屏结构相同且该第一、第四触摸子屏的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相同,该第三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接触该第一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该第三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接触该第四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且该第二触摸子屏的第一周边区域与该第四触摸子屏的第四周边区域接触,使得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触摸子屏拼接为一体。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一触摸子屏中,该第一导电线路为多条,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一电极间隔排列于该第一周边区域。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一触摸子屏中,该第二导电线路为多条,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多个第三电极间隔排列于该第二周边区域。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一触摸子屏中,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第二电极与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第四电极间隔排列于该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一传输线位于该第一周边区域及该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二传输线位于该第二周边区域及该第三周边区域。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摸子屏中,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第二电极与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第四电极间隔排列于该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一传输线位于该第一周边区域及该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二传输线位于该第二周边区域及该第三周边区域;该第二触摸子屏中,该多条第一导电线路的第二电极与该多条第二导电线路的第四电极间隔排列于该第二周边区域,该第一传输线位于该第一、第三、第二周边区域,该第二传输线位于该第二周边区域。12.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该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是从该第一侧延伸至该第二侧。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屏,其特征在于:每一触摸子屏中,该第一、第二及第三周边区域均为条形区域,该碳纳米管导电层的碳纳米管的延伸方向与该第一及第二周边区域的延伸方向垂直,且与该第三周边区域的延伸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和虔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富纳源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