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识别系统、方法以及使用其的姿势识别系统、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6488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7: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位置识别系统以及使用其的姿势识别方法,此姿势识别方法排除以往必须使用数字摄影的方式,转而采用红外线检测的方式。为了达到识别外部物体的轨迹精确度,本案至少需要两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当第一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进行红外线发射时,另一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进行接收红外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藉由发射不同能量的红外光,判定外界物体与检测用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分时多工,因此可掌握外界物体分别对上述至少两个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因而可以掌握外界物体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姿势识别的技术,更进一步来说,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无须利用摄影,反之,采用单纯红外光线作为检测依据的姿势识别系统以及使用其的姿势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手势是一种相当原始又自然的示意方式,因此在日常生活裡,手势为人与人互动中常用的沟通方式之一。随着视觉图像检测、手势互动控制、双眼深度辨识、扩增实境等技术的发展;体感互动的议题已延烧全球,并带来大量相关产品应用的产值。一般来说,手势识别或是姿势识别,以现有的技术来说,都是运用图像处理与辨识的技术让计算机或电子产品能认出不同的手势类别。图1A是现有技术的手势识别方法的流程图。请参考图1A,此手势识别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S101:开始。步骤S102:撷取数字图像。一般来说,现有技术的手势辨识方法需要有至少一台数字摄影机来进行摄影,以撷取数字图像。步骤S103:进行肤色过滤。一般来说,撷取后的数字图像,会透过肤色分析,使撷取的图像只剩下手部与脸部,来方便后续手部撷取。步骤S104:进行手部边缘轮廓辨识。由于进行上一步骤102后,撷取的图像会变得只有黑与白的差异,因此,很容易判断出手部轮廓。如图1B所示,图1B是现有技术的手势识别方法所撷取的手部边缘示意图。步骤S105:进行移动检测,以判断手势或姿势。经由上述几步骤后,画面被二元化,数字处理会变的相对容易。步骤S106:结束。然而,此种方式仍旧是需要许多数字处理以及运算的技术,对于一些具有硬件限制,无法进行高阶运算的产品来说,此种手势辨识方法是完全无法实施的。因此, 申请人:对手势辨识方法做了改良,以增加产品应用的灵活性。【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位置识别系统,藉由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出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以判定外界物体与接收的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进一步判定位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姿势识别系统,在无须利用摄影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的情况下,进行姿势识别。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姿势识别方法,利用红外线的技术,达到姿势识别,且无须数字图像、特征值撷取。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位置识别系统,此位置识别系统包括一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一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一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耦接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在一第一期间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控制电路控制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其中,在第一期间的第j子期间,且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上述控制电路依照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上述物体在第一期间时,距离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在一第二期间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第二期间被分为Q个子期间,其中,第k个子期间时,该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k强度的红外光。在第二期间的第m子期间,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上述控制电路依照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物体在第二期间时,距离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其中,上述控制电路根据物体对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物体对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判断上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又,上述1、j、k、m、P、Q为自然数,且O刍1、j刍P,O刍k、m刍Q。本专利技术另外提供一种姿势识别系统,此姿势识别系统包括一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一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一控制电路。上述控制电路耦接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在一第一期间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控制电路控制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其中,在第一期间的第j子期间,且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上述控制电路依照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上述物体在第一期间时,距离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在一第二期间时,控制电路控制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控制电路控制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第二期间被分为Q个子期间,其中,第k个子期间时,该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k强度的红外光。在第二期间的第m子期间,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上述控制电路依照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物体在第二期间时,距离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上述控制电路根据物体对该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物体对该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判断该物体的相对位置。另外,上述控制电路收集多数个物体对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多个物体对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使上述控制电路判定物体的行径轨迹,以判断出物体的一移动姿势,其中,1、j、k、m、P、Q为自然数,且O兰1、j兰P,O兰k、m兰Q。本专利技术另外提供一种位置识别方法,此位置识别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提供一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在一第一期间时,控制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在上述第一期间时,控制上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上述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其中,在上述第一期间的第j子期间,且上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上述物体在上述第一期间时,距离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在一第二期间时,控制上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在上述第二期间时,控制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上述第二期间被分为Q个子期间,其中,第k个子期间时,上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k强度的红外光,其中,在上述第二期间的第m子期间,且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上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上述物体在上述第二期间时,距离上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根据上述物体对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上述物体对上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判断上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其中,1、j、k、m、P、Q为自然数,且O兰1、j兰P,0兰k、m兰Q。本专利技术另外提供一种姿势识别方法,此姿势识别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提供一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在一第一期间时,控制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在上述第一期间时,控制上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上述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上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其中,在上述第一期间的第j子期间,且上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识别系统包括:一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一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一控制电路,耦接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在一第一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所述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其中,在所述第一期间的第j子期间,且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一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在一第二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所述第二期间被分为Q个子期间,其中,第k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k强度的红外光,其中,在所述第二期间的第m子期间,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二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判断所述物体的相对位 置,其中,i、j、k、m、P、Q为自然数,且0≦i、j≦P,0≦k、m≦Q。...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识别系统包括: 一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一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 一控制电路,耦接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在一第一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一期间的第j子期间,且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一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一第二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二期间被分为Q个子期间,其中,第k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k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二期间的第m子期间,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二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判断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其中,1、j、k、m、P、Q为自然数,且O兰1、j兰P,O兰k、m兰Q。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识别系统还包括: 一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构成一三角形, 在所述第一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一期间的所述第j子期间,且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一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所述第二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所述第二期间被分为Q个子期间,其中,第k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k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二期间的所述第m子期间,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二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一第三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三期间被分为R个子期间,其中,第η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η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三期间的第s子期间,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s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三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位置、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位置以及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位置,判断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其中,R、n、s为自然数,且O兰n、s兰R。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脉`波的脉波宽度,来调整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且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脉波的脉波宽度,来调整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脉波的脉波宽度,来调整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调整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且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调整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调整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7.一种姿势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姿势识别系统包括: 一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一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 一控制电路,耦接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在一第一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一期间的第j子期间,且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一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一第二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二期间被分为Q个子期间,其中,第k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k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二期间的第m子期间,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二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判断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收集多数个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多个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 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控制电路判定所述物体的行径轨迹,以判断出所述物体的一移动姿势, 其中,1、j、k、m、P、Q为自然数,且O兰1、j兰P,O兰k、m兰Q。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姿势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姿势识别系统还包括: 一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其中,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构成一三角形, 在所述第一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一期间的所述第j子期间,且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一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所述第二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二期间被分为Q个子期间,其中,第k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k强度的红外光,其中,在所述第二期间的所述第m子期间,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二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一第三期间时,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且所述控制电路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三期间被分为R个子期间,其中,第η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η强度的红外 光, 其中,在所述第三期间的第s子期间,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所述控制电路依照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s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三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位置、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位置以及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位置,判断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收集多数个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多个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多个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控制电路判定所述物体的行径轨迹,以判断出所述物体的一移动姿势,其中,R、n、s为自然数,且O兰n、s兰R。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姿势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脉波的脉波宽度,来调整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且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脉波的脉波宽度,来调整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姿势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脉波的脉波宽度,来调整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姿势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调整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且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调整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姿势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调整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13.—种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提供一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在一第一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在所述第一期间时,控制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所述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一期间的第j子期间,且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一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一第二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 在所述第二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二期间被分为Q个子期间,其中,第k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k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二期间的第m子期间,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二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根据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判断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其中,1、j、k、m、P、Q为自然数,且O兰1、j兰P,O兰k、m兰Q。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还包括:提供一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构成一三角形; 在所述第一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在所述第一期间的所述第j子期间,且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一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所述第二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在所述第二期间的所述第m子期间,且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二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一第三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在所述第三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三期间被分为R个子期间,其中,第η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η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三期间的第s子期间,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S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三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根据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位置、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位置以及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位置,判断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其中,R、n、S为自然数,且0≤N、s≤R。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还包括: 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脉波的脉波宽度,来调整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以及 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脉波的脉波宽度,来调整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还包括: 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脉波的脉波宽度,来调整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还包括: 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调整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以及 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调整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置识别方法还包括: 利用调整给予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驱动电流的大小,来调整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度。19.一种姿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姿势识别方法包括: 提供一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提供一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 在一第一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在所述第一期间时,控制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其中,所述第一期间被分为P个子期间,其中,第i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i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一期间的第j子期间,且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一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一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一第二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 在所述第二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二期间被分为Q个子期间,其中,第k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k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二期间的第m子期间,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二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根据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判断所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收集多数个物体对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及多数个所述物体对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以判定物体的行径轨迹,据以判断出所述物体的一移动姿势, 其中,1、j、k、m、P、Q为自然数,且O兰1、j兰P,O兰k、m兰Q。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姿势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姿势识别方法还包括:提供一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其中,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配置构成一三角形; 在所述第一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在所述第一期间的所述第j子期间,且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j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一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所述第二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在所述第二期间的所述第m`子期间,且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外光,依照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第m强度的红外光的强度,判定所述物体在所述第二期间时,距离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距离, 在一第三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多数个不同强度的红外光;在所述第三期间时,控制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为接收模式以进行红外线的接收; 其中,所述第三期间被分为R个子期间,其中,第η个子期间时,所述第三红外线发光二极管发射第η强度的红外光, 其中,在所述第三期间的第s子期间,且所述第一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或所述第二红外线发光二极管检测到所述物体反射的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立声
申请(专利权)人:凌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