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阀及润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6337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5 02: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阀及润滑系统,包括阀体,阀体内部形成有第一阀腔、第二阀腔和过油孔;阀体两端安装有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第一阀盖具有与第一阀腔连通的进油孔;第二阀盖具有与第二阀腔连通的出油孔;包设置于第一阀腔内、可滑动地往返于第一阀盖与过油孔进油端之间的阀芯,阀芯与阀体之间设置有弹性复位部件;阀芯的外侧面与阀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延伸方向与阀芯的轴线平行的油槽;第二阀腔内具有与阀体形成单向阀结构、且具有阀孔的锥阀芯,锥阀芯背离第一阀盖的一端面的面积小于阀芯朝向第一阀盖的一端面的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压阀可以对输送管道内的润滑介质进行瞬间增压,从而使润滑介质可以顺利到达润滑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增压阀及润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阀及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机械中的润滑系统对混凝土机械中混凝土缸的活塞、分配阀的轴承和密封、搅拌装置的轴承和密封等具有润滑保护的功能。如图1所示,现有混凝土机械中的润滑系统一般包括盛放润滑油或润滑脂等润滑介质的油箱01,与油箱01连通的润滑泵02,以及通过输送管道依次连接的单向阀03、过滤器04、分油器05和润滑终端06 ;油箱01将其内的润滑介质输送至润滑泵02中,润滑泵02对其内的润滑介质进行加压,并将加压后的润滑介质通过单向阀03输送至过滤器04进行过滤,经过滤器04过滤后的润滑介质被输送至分油器05中,然后再由分油器05将润滑介质输送到各润滑终端06。但是在现有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中,经常会出现润滑系统的压力不足以克服管道内阻力的情况,从而导致润滑介质不能到达润滑终端06进行润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润滑介质在输送管道内流动的阻力太大,使得润滑泵02的出口压力不足以克服输送管道对润滑介质的阻力,造成润滑介质不能到达润滑终端06 ;2)润滑泵02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出口压力会逐渐降低,使得输送管道内润滑介质的压力降低,导致润滑介质不能被输送到润滑终端06,从而影响了润滑终端06处各部件的性能。因此,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中需要一种在润滑介质输送过程中对其进行再次加压的装置,以使润滑介质能够顺利的输送至润滑终端06。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压阀及润滑系统,其中,增压阀可以对润滑系统输送管道内的润滑介质进行增压,从而使润滑介质可以顺利到达润滑系统的润滑终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压阀,包括:阀体,沿所述阀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阀体内部依次形成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且所述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通过过油孔连通;安装于所述阀体两端的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其中,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第一阀腔相对,且所述第一阀盖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的进油孔;所述第二阀盖与所述第二阀腔相对,且所述第二阀盖上具有与所述第二阀腔连通的出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腔内、可滑动地往返于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过油孔进油端之间的阀芯,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部件,常态下,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件的弹性作用下,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将所述第一阀盖的进油孔封堵;所述阀芯的周向侧面与所述阀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阀芯的轴线平行的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阀腔内、与所述阀体形成单向阀结构的具有阀孔的锥阀芯,所述锥阀芯与所述第二阀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部件,常态下,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件的弹性作用下,所述锥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将所述过油孔封堵;所述锥阀芯背离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面的面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压阀在压力脉冲期时,增压阀贯通的瞬间,可以将最先通过增压阀的润滑介质的压力按照增压比λ =Pb/Pa=Sa/Sb进行提升,增压效果明显,尤其是在润滑泵出口压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增压阀的润滑介质形成的高压脉冲快速打通输送管道内的油路,减少了堵管问题的出现,进而提升润滑系统克服输送管道内的阻力顺利将润滑介质输送至润滑终端的能力。优选地,所述阀芯朝向所述过油孔的一端凸起形成一沿所述阀芯轴线方向延伸的柱体结构,以便于阀芯滑动到过油孔的进油端时将过油孔封堵。为了增强阀芯在增压完成后对过油孔的封堵效果,使阀芯将过油孔封堵的更为紧密,以防止润滑介质由第一阀腔通过过油孔进入第二阀腔,优选地,所述柱体结构朝向所述过油孔的一端面为锥面,当所述阀芯滑动到所述过油孔的进油端时,所述阀芯通过所述柱体结构的锥面将所述过油孔的进油端封堵。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套设在所述柱体结构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阀腔中远离所述第一阀盖一侧的侧壁相抵。弹簧的耐疲劳性能较高,能够降低阀芯往复移动时对弹簧反复施力而造成弹簧失效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产品质量。优选地,所述第一阀盖上进油孔的出油端为喇叭口结构,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喇叭口结构的内侧面相匹配的锥面。阀芯第一端的锥面与喇叭口结构的内侧面相抵,增大了阀芯和进油孔出油端的接触面积,提高了阀芯对进油孔的封堵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一阀盖上的进油孔为阶梯孔,且所述进油孔出油端的孔径大于其进油端的孔径,常态下,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面与所述阶梯孔的阶梯面相抵将所述进油孔封堵。阀芯朝向第一阀盖的一端可以插入阶梯孔中孔径较大的孔内,直至阀芯朝向第一阀盖的一端与阶梯孔中的一个阶梯面相抵,从而将进油孔封堵。为了便于油槽的加工,优选地,所述油槽开设于所述阀芯的周向侧面。优选地,所述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分别与所述阀体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的稳定性和强度均较高,可以提高本专利技术增压阀的产品质量。为了提高第一阀盖与阀体之间、以及第二阀盖与阀体之间连接的密封性,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阀体之间、以及所述第二阀盖与所述阀体之间分别通过密封圈密封。密封圈可以防止润滑介质从阀体与第一阀盖或第二阀盖的接口处泄漏,以保证第一阀腔及第二阀腔内的液体压力,从而提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压阀的增压效果。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件为弹簧,所述锥阀芯的阀孔中设置有挡体,所述弹簧的一端伸入所述阀孔中与所述挡体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阀盖相抵。弹簧的耐疲劳性能较高,能够降低增压阀使用过程中锥阀芯往复移动时对弹簧反复施力而造成弹簧失效的概率,进而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产品质量。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润滑系统,包括油箱,以及与所述油箱通过输送管道连通的润滑泵,还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增压阀。在压力脉冲期时,润滑系统中的润滑泵脉冲式启动,使输送管道中的润滑介质通过增压阀进行增压,而最先通过增压阀的润滑介质可以形成高压脉冲,并快速向前面的输送管道中流动,以打通整个润滑介质中的油路,顺利输送至润滑终端。【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机械的润滑系统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压阀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压阀处于压力脉冲期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压阀增压动作完成后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压阀回程时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油孔为阶梯孔的增压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增压阀包括:包括阀体1,沿阀体I的延伸方向,阀体I内部依次形成有第一阀腔11和第二阀腔13,且第一阀腔11和第二阀腔13通过过油孔12连通;安装于阀体I两端的第一阀盖2和第二阀盖5,其中,第一阀盖2与第一阀腔11相对,且第一阀盖2上具有与第一阀腔11连通的进油孔21 ;第二阀盖5与第二阀腔13相对,且第二阀盖5上具有与第二阀腔13连通的出油孔51 ;设置于第一阀腔11内、可滑动地往返于第一阀盖2与过油孔12进油端之间的阀芯3,阀芯3与阀体I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增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沿所述阀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阀体内部依次形成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且所述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通过过油孔连通;安装于所述阀体两端的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其中,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第一阀腔相对,且所述第一阀盖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的进油孔;所述第二阀盖与所述第二阀腔相对,且所述第二阀盖上具有与所述第二阀腔连通的出油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腔内、可滑动地往返于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过油孔进油端之间的阀芯,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部件,常态下,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件的弹性作用下,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将所述第一阀盖的进油孔封堵;所述阀芯的周向侧面与所述阀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阀芯的轴线平行的油槽;设置于所述第二阀腔内、与所述阀体形成单向阀结构的具有阀孔的锥阀芯,所述锥阀芯与所述第二阀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部件,常态下,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件的弹性作用下,所述锥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将所述过油孔封堵;所述锥阀芯背离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面的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体,沿所述阀体的延伸方向,所述阀体内部依次形成有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且所述第一阀腔和第二阀腔通过过油孔连通; 安装于所述阀体两端的第一阀盖和第二阀盖,其中,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第一阀腔相对,且所述第一阀盖上具有与所述第一阀腔连通的进油孔;所述第二阀盖与所述第二阀腔相对,且所述第二阀盖上具有与所述第二阀腔连通的出油孔; 设置于所述第一阀腔内、可滑动地往返于所述第一阀盖与所述过油孔进油端之间的阀芯,所述阀芯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复位部件,常态下,在所述第一弹性复位部件的弹性作用下,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将所述第一阀盖的进油孔封堵;所述阀芯的周向侧面与所述阀体内壁之间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阀芯的轴线平行的油槽; 设置于所述第二阀腔内、与所述阀体形成单向阀结构的具有阀孔的锥阀芯,所述锥阀芯与所述第二阀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复位部件,常态下,在所述第二弹性复位部件的弹性作用下,所述锥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将所述过油孔封堵;所述锥阀芯背离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面的面积小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第一阀盖的一端面的面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过油孔的一端凸起形成一沿所述阀芯轴线方向延伸的柱体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结构朝向所述过油孔的一端面为锥面,当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诗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