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屈强比0.45~0.49、抗拉强度630~670MPa热轧轮辐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6156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4 1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屈强比0.45~0.49、抗拉强度630~670MPa热轧轮辐用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轧钢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种热轧后的分段式冷却工艺,精确控制铁素体、马氏体岛的尺寸和体积分数,提供了一种屈强比0.45~0.49、抗拉强度630~670MPa的热轧双相钢钢带。该钢带厚度为2.5~4.0mm,具有26~29%的延伸率,适用于冲压轮辐的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屈强比0.45~0.49、抗拉强度630~670MPa热轧轮辐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轧钢
,涉及汽车车轮轮辐用高强度钢制造,具体涉及一种屈强比0.45~0.49、抗拉强度630~670MPa热轧钢带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低成本、高强度汽车结构用钢的开发,一直是国内外钢铁材料研究热点。近10年来,利用细晶强化机制,开发了低成本、C-Mn成分的500MPa级热轧“超细晶粒”铁素体钢带。利用马氏体相变强化机制,开发了 590MPa级热轧铁素体、马氏体双相钢带。但是,上述两种材料在制造截面复杂车轮轮辐的冲压加工过程中,均产生较大回弹,即冲压成形性能较差。这与两种材料较高的屈服强度有密切关系,500MPa级“超细晶粒”铁素体钢的屈服强度(Rel)在400MPa以上,屈强比大于0.70 ;590MPa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Rp0.2)在345MPa以上,屈强比在0.60~0.67之间。因此,在保证抗拉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轮辐用钢带的屈服强度是解决冲压成形性能的关键。大量研究表明,热轧双相钢中的岛状马氏体相变时,对相邻铁素体晶粒产生“挤压”,这种“挤压”会使铁素体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屈强比0.45~0.49、抗拉强度630~670MPa的热轧轮辐用钢,其特征在于,该钢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0.05~0.07%C、0.10~0.30%Si、1.20~1.50%Mn,O、N、S、P、Al、Ca等杂质元素总含量低于0.06%,余量为Fe;该钢微观组织为细晶粒多边形铁素体与弥散分布于铁素体晶粒间的多边形岛状马氏体,其中: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4~5μm,体积分数80~85%;多边形岛状马氏体平均直径3~5μm,体积分数15~20%;该钢厚度为2.5~4.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屈强比0.45~0.49、抗拉强度630~670MPa的热轧轮辐用钢,其特征在于,该钢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数为:0.05~0.07%C、0.10~0.30%S1、l.20~1.50%Mn,0、N、S、P、Al、Ca等杂质元素总含量低于0.06%,余量为Fe ; 该钢微观组织为细晶粒多边形铁素体与弥散分布于铁素体晶粒间的多边形岛状马氏体,其中: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平均直径4~5 μ m,体积分数80~85% ;多边形岛状马氏体平均直径3~5 μ m,体积分数15~20% ; 该钢厚度为2.5~4.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彦春钱爱文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