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滤接头安装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58510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3 17:33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容易地将套筒反转取出,且机滤接头不会被带转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由前套筒和后套筒构成,所述前套筒设有轴向贯穿的内螺纹孔;后套筒的一端设有直径小于后套筒直径的螺柱,所述螺柱旋入至前套筒的内螺纹孔内;所述后套筒朝向前套筒的端部设有凸块,所述前套筒朝向后套筒的端部设有凸体,所述凸块与凸体处于同一圆周上,且凸块与凸体共同所占据的圆心角小于360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实现,可以方便地安装机滤接头,且可在机滤接头安装完毕后很容易地将套筒反转取出,且取出套筒的过程中不会带动机滤接头反向旋转,从而保证机滤接头的安装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机滤接头安装套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拆卸、安装紧固件的专用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拆卸和安装机滤接头的安装套筒。
技术介绍
机滤接头是带有外螺纹的紧固件,通过在两端的非装配外螺纹端装上螺母进行配合锁紧,用于紧固机械零件等,一般装配后还需要将两个相互锁紧的螺母取下,装配效率比较低。现在有些是通过套筒来进行锁紧机滤接头的,这种套筒一般由内螺纹杆和六角螺套组合而成,即将套筒的内螺纹与机滤接头的非装配外螺纹端配合锁紧,这种结构虽然操作效率较高,但具有如下缺陷:1、在将机滤接头完全装入零件后,需将套筒与装入的内螺纹杆分离,而在拧下套筒时,机滤接头也一起被拧松或拧下,不仅使双头螺栓不能一次性装配到位,还会破坏双头螺栓与螺孔的螺纹配合;2、在套筒拧出时,需要用另外一扳手或者套筒六角螺套,才能保证套筒在反向转动时机滤接头不会跟着转动,影响零件之间的紧固效果,具有操作繁琐、机滤接头容易被带转等缺陷;3、由于套筒内的内螺纹螺杆和六角螺套之间没有防脱结构,当套筒完成退出时六角螺套易脱离内螺纹螺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容易地将套筒反转取出,且机滤接头不会被带转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本专利技术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由前套筒和后套筒构成,所述前套筒设有轴向贯穿的内螺纹孔;所述后套筒的一端设有直径小于后套筒直径的螺柱,所述螺柱旋入至前套筒的内螺纹孔内;所述后套筒朝向前套筒的端部设有凸块,所述前套筒朝向后套筒的端部设有凸体,所述凸块与凸体处于同一圆周上,且凸块与凸体共同所占据的圆心角小于360度。上述机滤接头安装套筒的工作原理如下: 安装套筒的过程:首先将前套筒的内螺纹孔对准机滤接头的配合端,然后利用力矩扳手或者气动工具转动后套筒,后套筒旋转的同时带动凸块及螺柱转动,凸块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后,就会被前套头的凸体挡住,此时后套筒通过凸块、凸体带动前套筒转动,以使机滤接头旋入前套筒的内螺纹孔内,直至机滤接头与螺柱的端面相抵,由于后套筒的凸块与前套筒的凸体已经相互限位固定,前套筒的继续旋转则会使得机滤接头与螺柱端面压紧,在该压力的作用下,此时套筒开始带动机滤接头同步旋转,将机滤接头的另一端旋入待连接零件的螺纹孔中并旋紧安装到位。拆卸套筒的过程:反向转动后套筒,带动螺柱及凸块同步转动,此时,后套筒的凸块与前套筒的凸体脱离(即脱离限位),而且螺柱反向旋转逐渐远离机滤接头,机滤接头不再受到螺柱的压力;后套筒继续反向旋转一定角度后,后套筒的凸块转动至前套筒的凸体的另一端,并再次被凸体挡住限位,这时后套筒通过凸块、凸体带动前套筒同步反向转动,以使套筒旋出机滤接头。在套筒旋出机滤接头的过程中,由于螺柱与机滤接头之间的压紧力已经消失了,因此,前套筒旋转时,不会带动已安装好的机滤接头一起转动,从而保证套筒反转取出时不需要辅助扳手即可轻易取出,且不会破坏机滤接头与零件之间的紧固配口 O进一步地,所述螺柱的端面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活动安装有钢珠,所述钢珠的部分露出于螺柱的端面。这样钢珠会先于螺柱的端面与机滤接头相抵,使面接触改为点接触,且钢珠可以滚动,从而减小对机滤接头的摩擦力,避免对机滤接头造成损伤。进一步地,为更好地对钢珠进行限位,所述空腔为球形腔体,所述球形腔体位于连接轴端面的开口的直径小于钢珠的直径。进一步地,所述后套筒与螺柱为分体结构,所述后套筒设有一端开口的槽孔,所述螺柱的远离前套筒的一端卡入至所述槽孔内,以实现螺柱与后套筒的同步旋转;所述后套筒与螺柱设有防止螺柱脱离的防脱结构。将后套筒与螺柱设计为分体结构,可以方便加工。进一步地,所述槽孔及螺柱的远离前套筒的一端的截面为形状相符的正多边形,这样槽孔可以对螺柱施加均匀的转动力,带动螺柱同步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防脱结构由螺柱侧面所设有的凹槽及后套筒所设有的卡入凹槽内的卡柱构成,该卡柱可以采用穿过后套筒筒壁的螺钉,固定比较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后套筒的侧面设有切削面或者后套筒设有六角法兰凸体,以方便利用扳手夹紧后套筒,从而转动后套筒。进一步地,所述前套筒的内螺纹孔由两段直径不同的内螺纹孔构成,其中接近后套筒的一段内螺纹孔的直径大于另一段内螺纹孔的直径,这样接近后套筒的一段内螺纹孔的螺纹规格就不再必须与机滤接头的螺纹规格一致,便于加工,而且可以避免因螺柱旋入过深而导致机滤接头旋入前套筒的内螺纹孔过浅,影响前套筒与机滤接头的之间的受力面积过小。进一步地,所述前套筒的端部为呈锥状,不仅美观,还可以减轻整体重量。进一步地,所述螺柱旋入至前套筒的内螺纹孔内至少360度,在凸块、凸体的限位下,螺柱相对于前套筒的转动不能超过360度,这样可以保证在正转及反转的过程中,螺柱都不会旋出前套筒的内螺纹孔。本专利技术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实现,可以方便地安装机滤接头,且可在机滤接头安装完毕后很容易地将套筒反转取出,且取出套筒的过程中不会带动机滤接头反向旋转,从而保证机滤接头的安装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的整体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1的前套筒的立体结构图。图3是实施例1的前套筒的剖视图。图4是实施例1的连接轴的剖视图。图5是实施例1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的使用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识:1:前套筒;11、12:内螺纹孔;13:凸体;2:连接轴;21:柱体;22:螺柱;23:凹槽;24:球形腔;25:钢珠;3:后套筒;31:槽孔;32:卡柱;33:六角法兰凸体;34:凸块;4:机滤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实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由前套筒1、连接轴2和后套筒3构成,前套筒I设有轴向贯穿的两段直径不同的内螺纹孔11、12构成,其中接近后套筒3的一段内螺纹孔11的直径大于另一段内螺纹孔12的直径;后套筒3设有一端开口且截面为矩形的槽孔31,连接轴2的一端为光滑柱体21,光滑柱体21的截面与槽孔31相符,且卡入至所述槽孔31内,以实现连接轴2与后套筒3的同步旋转,连接轴2的另一端为螺柱22,并旋入至前套筒I的内螺纹孔11内至少360度;螺柱22侧面设有的凹槽23,后套筒3设有卡入凹槽23内的卡柱32,卡柱32与凹槽23配合形成防脱结构,以防止连接轴2与后套筒3脱离。后套筒3的设有六角法兰凸体33,以方便利用扳手夹紧后套筒3,从而转动后套筒3。螺柱22的端面设有球形腔24,球形腔24内活动安装有钢珠25,球形腔24体位于连接轴2端面的开口的直径小于钢珠25的直径,以使钢珠25的部分露出于螺柱22的端面,且保证钢珠25不会脱离球形腔24。后套筒3朝向前套筒I的端部设有凸块34,所述前套筒I朝向后套筒3的端部设有凸体13,所述凸块34与凸体13处于同一圆周上,且凸块34与凸体13共同所占据的圆心角小于360度。如图5所示,上述机滤接头安装套筒的工作原理如下: 安装套筒的过程:首先将前套筒I的内螺纹孔12对准机滤接头4的配合端,然后利用力矩扳手或者气动工具夹紧六角法兰凸体33,转动后套筒3,后套筒3旋转的同时带动凸块34及螺柱22转动,凸块34旋转了一定的角度后,就会被前套头的凸体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滤接头安装套筒,其特征在于由前套筒和后套筒构成,所述前套筒设有轴向贯穿的内螺纹孔;所述后套筒的一端设有直径小于后套筒直径的螺柱,所述螺柱旋入至前套筒的内螺纹孔内;所述后套筒朝向前套筒的端部设有凸块,所述前套筒朝向后套筒的端部设有凸体,所述凸块与凸体处于同一圆周上,且凸块与凸体共同所占据的圆心角小于360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滤接头安装套筒,其特征在于由前套筒和后套筒构成,所述前套筒设有轴向贯穿的内螺纹孔;所述后套筒的一端设有直径小于后套筒直径的螺柱,所述螺柱旋入至前套筒的内螺纹孔内;所述后套筒朝向前套筒的端部设有凸块,所述前套筒朝向后套筒的端部设有凸体,所述凸块与凸体处于同一圆周上,且凸块与凸体共同所占据的圆心角小于360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的端面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活动安装有钢珠,所述钢珠的部分露出于螺柱的端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为球形腔体,所述球形腔体位于连接轴端面的开口的直径小于钢珠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滤接头安装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套筒与螺柱为分体结构,所述后套筒设有一端开口的槽孔,所述螺柱的远离前套筒的一端卡入至所述槽孔内,以实现螺柱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丽夫杨培亮朱运超周梦欣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