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组件和密集型射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5498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1 01:06
一种射频组件和密集型射频装置,包括:射频模块,包括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盒和设于所述外盒内的内部电路;至少一个射频连接器,设于第一侧壁上,并适于连接射频电缆;外接部件,设于第二侧壁,且每一个外接部件都有一个对应的射频连接器;外接部件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其中第一触点连接射频模块的内部电路,第二触点接地,第三触点连接对应的射频连接器;负载组件,用于在与外接部件连接时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间接入匹配阻抗;在从外接部件移除时取消匹配阻抗。上述负载组件避开了盘绕的射频电缆的影响,与所述内部电路和接地端连接,实现阻抗匹配。且负载组件为插塞式元件,便于快速的拔插,能够实现快速的调整信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射频组件和密集型射频装置
本技术涉及有线电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频组件和密集型射频装置。
技术介绍
有线电视网络的机房中会要用到非常多的射频混合器或射频分配器等射频模块,为了便于管理和确保传送信号的稳定,一般采用如机架式安装等安装方式将很多射频模块集中在一起构成密集型射频装置。图1为以几个射频模块10’集中在一起形成的密集型射频装置100’的示意图。实际的有线电视网络的机房中,一个机柜内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个按类似方式集中在一起的射频模块10’。如图1中所示,多个射频模块10’整齐的叠在一起,每个所述射频模块10’的背面的侧壁上具有若干个射频连接器20’作为输入输出信号端口。其中,大部分射频连接器22’都需要连接射频电缆90’进行信号传输,而有少数空余或者暂时闲置的射频连接器21’没有连接电缆进行信号传输。而为了保证信号的匹配,也为了不影响其他射频连接器的信号,通常会在空余或者暂时闲置的射频连接器上直接安装一个负载以确保连接线路中阻抗匹配。如图2所示,按照现有的相关标准,射频连接器20’的外形为金属圆筒状。其中,在射频连接器20’中还设置有螺纹216’,用于外接电缆、负载或者别的部件。如图3所示,为传统技术中所提供的用来与闲置的射频连接器20’连接的负载91。所述负载91’与射频模块10’上的射频连接器20’连接好之后,电路原理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3中可见,所述负载也为圆筒状,其大小与射频连接器20’相适应,其中,所述圆筒状的负载91’内部伸出一根金属丝917’,在所述负载91’与射频模块10’上的射频连接器20’连接上后,所述金属丝917’与射频连接器连接。且所述负载91’其朝向射频连接器20’的一端也设置有螺纹,以能够拧到射频连接器20’上。当负载91’拧到射频连接器20’上时,可等效为接地端和射频模块的内部电路12’的输出端a之间阻值为R的电阻。而上述密集型射频装置100’中射频模块10’密度非常高,而且这些射频模块10’的射频连接器20’安装了大量的射频电缆90’,大量的射频电缆90’会盘绕在射频连接器20’外。在安装或取出负载91’时,需要在大量射频电缆90’之间操作,而射频电缆90’之间空隙很小,使得安装或者去除负载91’的操作会非常困难。即使有特殊的工具,也不能快速的安装或取出负载91’。在一些情况下,甚至还不得不拔掉一些射频电缆90’,再进行负载91’的安装或取出。这样不仅不能保证有线电视机房信号的快速调整、维护,甚至会影响大量用户的安全播出。另外,一方面由于当宽带RF (射频)信号传输路径串接多级模块及长线电缆时,需要调整信号的电平和均衡,所以模块上需要预留插塞装配来完成调整,实际应用中预留在某一射频连接器与内部电路之间便于单独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射频组件和密集型射频装置中不便于安装或者去除负载的问题,提供射频组件,包括:射频模块,包括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盒和设于所述外盒内的内部电路;射频连接器,至少为一个,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并适于连接射频电缆;外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且每一个外接部件都对应一个所述的射频连接器;所述外接部件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其中第一触点连接所述射频模块的内部电路,所述第二触点接地,所述第三触点连接对应的射频连接器;负载组件,用于在与所述外接部件连接时在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间接入匹配阻抗;在从所述外接部件移除时取消所述匹配阻抗。可选的,所述负载组件为插塞式元件,所述外接部件为收纳所述负载组件的插塞式连接器;所述负载组件包括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内延伸出的至少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主体部内的一端相互之间连接第一阻抗匹配电路。可选的,所述负载组件还包括第三引脚,其中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用于插接在所述外接部件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连接。可选的,所述负载组件还包括从所述主体部内延伸出的第三引脚,所述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在所述主体部内的一端相互之间连接第二阻抗匹配电路;所述第二阻抗匹配电路和第一阻抗匹配电路阻抗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用于插接在所述外接部件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用于插接在所述外接部件内并分别与所述第三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一触点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阻抗匹配电路和第二阻抗匹配电路的特性阻抗为75 Ω或50 Ω。可选的,所述主体部的远离所述引脚的一端设置有手持部。可选的,所述射频模块为射频混合器、射频分配器或分支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提供了一种密集型射频装置,包括多个叠放的如上所述的射频组件;所述射频模块的第一侧壁朝向同一方向。上述射频组件中,可以通过在射频模块的第二侧壁设置外接部件连接上除了射频电缆以外的部件,避开了射频模块具有射频连接器的第一侧壁上盘绕的射频电缆的影响。并且所提供的负载组件适于容于所述外接部件中,以与所述内部电路和接地端连接,以实现阻抗匹配。所述负载组件为插塞式元件,便于快速的拔插,能够实现快速的调整信号。【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技术中的密集型射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传统技术中的射频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传统技术中的负载的示意图。图4为传统技术中的负载与射频连接器连接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模块的外盒的示意图。图6至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外接部件与射频连接器连接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8至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负载组件的示意图。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密集型射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提供的射频组件包括:射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包括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盒和设于所述外盒内的内部电路;射频连接器,至少为一个,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并适于连接射频电缆;外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且每一个外接部件都对应一个射频连接器;所述外接部件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其中第一触点连接所述射频模块的内部电路,所述第二触点接地,所述第三触点连接对应的射频连接器。负载组件,用于在与所述外接部件连接时在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间接入匹配阻抗;在从所述外接部件移除时取消所述匹配阻抗。这样,可以通过外接部件使得射频模块的内部电路连接上除了射频电缆以外的部件,避开了射频模块具有射频连接器的一面上盘绕的射频电缆的影响。且所述负载组件为直插式,能够方便的从外接部件中拔插出来,实现快速便捷的对信号的调整。为使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图5至图10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射频组件包括射频模块10,外接部件50和负载组件60。如图5所示,为一实施例的射频模块的外盒示意图。所述外盒用于容置射频模块10的内部电路(未图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盒为金属质,包括第一侧壁I和第二侧壁2。所述第一侧壁I为传统的射频模块设置射频连接器20的侧壁,所述第二侧壁2位于第一侧壁I相对的一面。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2也可以为射频模块10的外盒表面其它与第一侧壁I不同面的侧壁。在外盒的所述第二侧壁2上,与射频连接器20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开口 14,所述开口 14内设置有外接部件50。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模块,包括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盒和设于所述外盒内的内部电路;射频连接器,至少为一个,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并适于连接射频电缆;外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且每一个外接部件都对应一个射频连接器;所述外接部件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其中第一触点连接所述射频模块的内部电路,所述第二触点接地,所述第三触点连接对应的射频连接器;负载组件,用于在与所述外接部件连接时在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间接入匹配阻抗;在从所述外接部件移除时取消所述匹配阻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射频模块,包括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盒和设于所述外盒内的内部电路; 射频连接器,至少为一个,设于所述第一侧壁上,并适于连接射频电缆; 外接部件,设于所述第二侧壁,且每一个外接部件都对应一个射频连接器;所述外接部件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其中第一触点连接所述射频模块的内部电路,所述第二触点接地,所述第三触点连接对应的射频连接器; 负载组件,用于在与所述外接部件连接时在所述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间接入匹配阻抗;在从所述外接部件移除时取消所述匹配阻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组件为插塞式元件,所述外接部件为收纳所述负载组件的插塞式连接器;所述负载组件包括主体部、从所述主体部内延伸出的至少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在所述主体部内的一端相互之间连接第一阻抗匹配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组件还包括第三引脚,其中所述第一引脚、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用于插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东江甘杰对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拓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