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转子磁力驱动多级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7551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0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双转子磁力驱动多级泵,包括进液泵口盖(10)、前泵腔筒(12)、前导流盘架(13)、前多级叶片(14),出液口蜗盘(3)、后泵腔筒(22)、后导流盘架(23)、后多级叶片(24)、轴承座端盘(4)、内磁转子(40)、隔离套(41)、外磁转子(42)、连接架(43)、轴承架(44)、泵轴(5),其特征是,泵轴(5)由主动泵轴(5a)和从动泵轴(5b)两段轴组成,在主动泵轴(5a)的前端安装有从动外磁转子(52b)与安装在从动泵轴(5b)的后端的从动内磁转子(50b)配合,带动从动泵轴(5b)转动。其结构简单,大大降低了加工难度,使泵的运行平衡性提高,延长使用寿命,而且实现分体组装,安装、拆卸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转子磁力驱动多级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多级泵,特别是一种多级离心叶片(轮)串联磁力驱动泵。
技术介绍
一根轴上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叶轮的泵称为多级泵,多级泵主要应用于流量较小、扬程较高的场合。多级泵的设计难点在于轴向力的控制及泵轴的加工精度。多级泵往往可利用循环管和背对式排布叶片控制轴向力,4-6级的多级泵的泵轴长度相对普通泵的泵轴稍长一些,但加工还是基本可以保证精度要求。而级数更高的多级泵,如16级甚至更高级数的多级泵,其泵轴过长,对泵轴的加工就很难保证精度要求,泵轴精度不够,侧会严重影响泵的平衡运行,降低使用寿命,而且安装、维修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转子磁力驱动多级泵,以降低泵轴加工难度,提高泵轴加工精度,使泵平衡运行,提高使用寿命,而且安装、维修方便。本专利技术包括进液泵口盖10、前泵腔筒12、前导流盘架13、前多级叶片14,出液口蜗盘3、后泵腔筒22、后导流盘架23、后多级叶片24、轴承座端盘4、内磁转子40、隔离套41、夕卜磁转子42、连接架43、轴承架44、泵轴5,前泵腔筒12与出液口蜗盘3的前侧对接固定连接在,后泵腔筒22与口液蜗盘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转子磁力驱动多级泵,包括进液泵口盖(10)、前泵腔筒(12)、前导流盘架(13)、前多级叶片(14),出液口蜗盘(3)、后泵腔筒(22)、后导流盘架(23)、后多级叶片(24)、轴承座端盘(4)、内磁转子(40)、隔离套(41)、外磁转子(42)、连接架(43)、轴承架(44)、泵轴(5),前泵腔筒(12)与出液口蜗盘(3)的前侧对接固定连接,后泵腔筒(22)与口液蜗盘(3)的后侧对接固定连接在,进液泵口盖(10)与前泵腔筒(12)的前侧对接固定连接,轴承座端盘(4)与后泵腔筒(22)的后侧固定连接,隔离套(41)与轴承座端盘(4)密封固定连接,连接架(43)与后泵腔筒(22)的后侧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双转子磁力驱动多级泵,包括进液泵口盖(10)、前泵腔筒(12)、前导流盘架(13)、前多级叶片(14),出液口蜗盘(3)、后泵腔筒(22)、后导流盘架(23)、后多级叶片(24)、轴承座端盘(4)、内磁转子(40)、隔离套(41)、外磁转子(42)、连接架(43)、轴承架(44)、泵轴(5),前泵腔筒(12)与出液口蜗盘(3)的前侧对接固定连接,后泵腔筒(22)与口液蜗盘(3)的后侧对接固定连接在,进液泵口盖(10)与前泵腔筒(12)的前侧对接固定连接,轴承座端盘(4)与后泵腔筒(22)的后侧固定连接,隔离套(41)与轴承座端盘(4)密封固定连接,连接架(43)与后泵腔筒(22)的后侧固定连接,在泵轴(5)的后侧轴端上固定连接内磁转子(40),外磁转子(42)固定安装在驱动轴的轴端上与内磁转子(40)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强杨德乾柴鹏举马伟利王晓龙王廷波王勐冷旭何德贵许斌滕朋李景涛窦文强佟有德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克隆先锋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