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48922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09:34
一种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电驱动泵包括转子组件和电控板,转子组件的成形包括以下步骤:S1、零件加工;包括永磁体注塑成形或烧结成形,永磁体通过注塑或烧结含有钕铁硼的材料;S2、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成形;经过注塑形成包括叶轮上盖板和叶片的第一部分,以永磁体21为注塑嵌件经过注塑形成包括轴套和叶轮下盖板的第二部分;S3、转子组件的组装;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配合而组装,组装后通过焊接固定为一体;S4、充磁,对转子组件进行充磁;通过以上步骤成形转子组件工艺相对简单,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电驱动泵已经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泵,并被大量运用于热循环系统中。电驱动泵具有无电磁干扰,高效环保,无极调速等优点,能很好的满足市场的要求。电驱动泵包括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通过隔离套完全隔离,避免了传统的电机式无刷直流水泵存在的液体泄漏问题;目前,转子组件包括叶轮和转子,转子组件通常一体注塑成形,即叶轮和转子的材料相同,转子进行充磁,叶轮不充磁,这样浪费了磁性材料,制造成本高,同时磁性材料比较脆,导致叶轮韧性差,容易破损,工艺复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制造成本降低,同时工艺简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所述电驱动泵包括转子组件、电控板和电机壳体,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叶轮上盖板以及叶片,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叶轮下盖板、转子永磁体,所述转子组件的成形包括以下步骤:S1、零件加工;包括所述永磁体注塑成形或烧结成形,所述永磁体通过注塑或烧结含有钕铁硼的材料形成,所述永磁体为极性各向异性取向;S2、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成形;经过注塑包含聚苯硫醚塑料和玻纤的混合材料形成包括叶轮上盖板和叶片的所述第一部分,以永磁体21为注塑嵌件经过注塑包含聚苯硫醚塑料和碳纤的混合材料形成包括轴套和叶轮下盖板的所述第二部分;S3、转子组件的组装;将加工好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叶片和后盖板的连接结构配合而组装,组装后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为一体;S4、充磁,对所述转子组件进行充磁。其中S1步骤中成形的所述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大致呈环状结构,所述永磁体的外周面成形有间隔分布的平面,所述永磁体包括上、下两个端面即第一端面、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成形有第一凸起块,所述第二端面成形有第二凸起块,所述第一凸起块从所述第一端面向外凸出,所述第二凸起块从所述第二端面向外凸出,所述第一凸起块与所述第二凸起块截面形状不同;所述平面设置于相邻的N极和S极之间,所示第一凸起块和所示第二凸起块均设置于与N极和S极相对应的部位。其中步骤S2中形成的所述第二部分,所述永磁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覆盖有注塑层,所述第一凸起块和所述第二凸起块的顶部与注塑层大致平齐,所述第二端面覆盖的注塑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凸起块凸起的高度大致相同,所述第一端面覆盖的注塑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凸起块凸起的高度大致相同。所述电驱动泵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部、导热部和密封圈,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将所述电控板热量传递并散热,所述散热组件的组装包括:S10、零件的成形:所述散热部成形,所述导热部成形、所述密封圈的成形以及散热组件安装部的成形;S20、零件的组装,将成形的所述散热部、所述导热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散热组件安装部固定。所述散热组件的组装还包括:S30、导热胶的填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导热胶,所述导热部和所述电控板之间填充有导热胶。其中S10步骤成形的散热部包括散热片以及第一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包括第一表面,所述散热片固定于所述第一金属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形呈扇面状,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外周呈弧形;所述第一金属板成形有散热部安装部,所述散热部安装部包括扇面凸起部、圆柱凸起部以及螺纹孔;所述扇面凸起部包括成形于所述第二表面并凸出于所述第二表面的凸起部;所述圆柱凸起部包括成形于所述第一表面并凸出于第一表面的凸起部;所述螺纹孔自所述扇面凸起部深入所述圆柱凸起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为盲孔,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所述扇面凸起部成形有凹陷部。其中S10步骤的零件的成形包括:所述电机壳体设置有散热组件安装部,所述散热组件安装部包括一扇面孔、台阶部以及凸起环;所述扇面孔为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底部的贯穿孔;所述台阶部位于所述电机壳体底部的外表面并围绕所述扇面孔设置,所述台阶部的台阶面低于所述电机壳体底部的外表面;所述凸起环位于所述电机壳体底部的内表面围绕所述扇面孔设置。其中S10步骤成形的导热部包括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形状呈扇面状,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外缘大于所述扇面孔并且小于所述凸起环,第二金属板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二金属板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电控板靠近设置,所述电控板的发热较大的几块元器件向所述电机壳体底部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金属板的第一侧面所在区域,所述第一侧面设置有沉孔;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沉台部,所述沉孔贯穿所述沉台部设置,所述沉台部自所述第二侧面凸起一定的高度,所述沉台部的外表面大致呈圆柱形。其中S20步骤的零件的组装包括:将所述密封圈置于所述电机壳体的台阶部,所述第一金属板的扇面凸起部插入所述电机壳体的扇面孔,将所述第二金属板设置于所述电机壳体底部内表面,所述第二金属板的沉台部插入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凹陷部,通过螺钉穿过所述沉孔和所述螺纹孔连接所述第一金属板和所述第二金属板,进而将所述散热部和所述导热部形成的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电机壳体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转子组件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分别注塑,这样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同时轴套与第二部分一体成形,简化制造工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电驱动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转子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转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转子组件的底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所示转子组件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第一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所示第二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8所示第二部分的顶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所示永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第二端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9所示永磁体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9所示第一端面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同时示意图磁力线分布示意图;图13是图1所示电机壳体与散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所示电机壳体与散热组件组合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所示电机壳体与散热组件组合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4的A-A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3所示散热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3所示导热部的第二金属板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是图18所示导热部的第二金属板的一个截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一种电驱动泵100的结构示意图,电驱动泵100包括叶轮腔盖10、隔离套20、电机壳体30、泵轴40、转子组件50、定子组件60、电控板70、散热组件80;泵内腔包括叶轮腔盖10、电机壳体30之间的空间,隔离套20将泵内腔分隔为流通腔91和容纳腔92,流通腔91内可以有工作介质流过,转子组件50设置于流通腔91,容纳腔92无工作介质通过,定子组件60和电控板70设置于容纳腔92内;泵轴40与隔离套20注塑固定,转子组件50可以围绕泵轴40转动,转子组件50与定子组件60通过隔离套20隔开,定子组件60与电控板70电连接,电控板70与外部线路通过插接件连接,散热组件80用于将电控板70热量传递并散热,散热组件80与电机壳体30固定安装。本实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所述电驱动泵包括转子组件、电控板和电机壳体,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叶轮上盖板以及叶片,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叶轮下盖板、转子永磁体,所述转子组件的成形包括以下步骤:S1、零件加工;包括所述永磁体注塑成形或烧结成形,所述永磁体通过注塑或烧结含有钕铁硼的材料形成,所述永磁体为极性各向异性取向;S2、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成形;经过注塑包含聚苯硫醚塑料和玻纤的混合材料形成包括叶轮上盖板和叶片的所述第一部分,以永磁体21为注塑嵌件经过注塑包含聚苯硫醚塑料和碳纤的混合材料形成包括轴套和叶轮下盖板的所述第二部分;S3、转子组件的组装;将加工好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叶片和后盖板的连接结构配合而组装,组装后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为一体;S4、充磁,对所述转子组件进行充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所述电驱动泵包括转子组件、电控板和电机壳体,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叶轮上盖板以及叶片,所述第二部分包括叶轮下盖板、转子永磁体,所述转子组件的成形包括以下步骤:S1、零件加工;包括所述永磁体注塑成形或烧结成形,所述永磁体通过注塑或烧结含有钕铁硼的材料形成,所述永磁体为极性各向异性取向;S2、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成形;经过注塑包含聚苯硫醚塑料和玻纤的混合材料形成包括叶轮上盖板和叶片的所述第一部分,以永磁体21为注塑嵌件经过注塑包含聚苯硫醚塑料和碳纤的混合材料形成包括轴套和叶轮下盖板的所述第二部分;S3、转子组件的组装;将加工好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叶片和后盖板的连接结构配合而组装,组装后通过超声波焊接固定为一体;S4、充磁,对所述转子组件进行充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S1步骤中成形的所述永磁体,所述永磁体大致呈环状结构,所述永磁体的外周面成形有间隔分布的平面,所述永磁体包括上、下两个端面即第一端面、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成形有第一凸起块,所述第二端面成形有第二凸起块,所述第一凸起块从所述第一端面向外凸出,所述第二凸起块从所述第二端面向外凸出,所述第一凸起块与所述第二凸起块截面形状不同;所述平面设置于相邻的N极和S极之间,所示第一凸起块和所示第二凸起块均设置于与N极和S极相对应的部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S2中形成的所述第二部分,所述永磁体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均覆盖有注塑层,所述第一凸起块和所述第二凸起块的顶部与注塑层大致平齐,所述第二端面覆盖的注塑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凸起块凸起的高度大致相同,所述第一端面覆盖的注塑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凸起块凸起的高度大致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泵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部、导热部和密封圈,所述散热组件用于将所述电控板热量传递并散热,所述散热组件的组装包括:S10、零件的成形:所述散热部成形,所述导热部成形、所述密封圈的成形以及散热组件安装部的成形;S20、零件的组装,将成形的所述散热部、所述导热部、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散热组件安装部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驱动泵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