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摊铺机行驶系统及摊铺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34823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5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摊铺机行驶系统及摊铺机。该摊铺机行驶系统包括前轮胎机构和后履带机构,所述前轮胎机构设置于摊铺机的料斗下方,所述后履带机构设置于摊铺机的主机下方。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前轮胎机构和后履带机构结合的复合式行驶系统,接地比压小,承载能力强,不易打滑,熨平板仰角稳定,可保证施工效果及机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摊铺机行驶系统及摊铺机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路面施工机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摊铺机行驶系统,以及设置有该摊铺机行驶系统的摊铺机。
技术介绍
摊铺机是进行路面摊铺作业的主要机械设备,其将拌制好的混合料按照路面的形状和厚度要求,均匀地摊铺在修筑好的路基上,并可施以初步的捣实和整平,形成满足一定宽度、厚度、平整度和密实度要求的面层。现有技术中,摊铺机常采用履带行驶系统,主要由驱动链轮、支重轮、引导轮、拖链轮、履带总成及履带张紧装置等组成,用来承受机身重量,并保证摊铺机行驶。此外,其还可以缓和地面对机体冲击和振动的作用。为获得较好移动性,现有技术中也有摊铺机采用轮胎式结构。轮胎摊铺机虽然机动性好、转场方便、行驶速度高,但施工效果(平整度)相对履带摊铺机较差,且施工过程一致性不好。图1所示是现有技术的轮胎摊铺机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料斗3’、摊铺机主机4’及熨平板5’,其中在料斗3’下方设置有前轮胎1’,在摊铺机主机4’下方设置有后轮胎2’。采用轮胎驱动摊铺机行驶时,轮胎靠恒定胎内气压建立力学条件。由于料斗3’内的物料是动态变化的,操作人员不可避免地需要上下车动作,并且时常还会受到料车的撞击作用,这必然会导致作为柔性力学体的轮胎的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整机发生上下位移,进而使得熨平板仰角变化,摊铺平整度受到影响。此外,轮胎的接地比压大、承载能力弱、牵引性能差,在负荷较大时极易出现打滑,对已铺底层造成极大破坏。与此同时,由于摊铺现场温度高、载荷大,轮胎爆胎的隐患相对较大,施工时一旦爆胎则整机瘫痪,维修麻烦,施工损失很大。因此,如何既能保证摊铺机的机动性,又能保证施工效果和使用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摊铺机行驶系统,可解决现有技术摊铺平整度差、易于打滑和易于瘫痪的缺陷或至少其中之一。本专利技术的摊铺机行驶系统,包括前轮胎机构和后履带机构,所述前轮胎机构设置于摊铺机的料斗下方,所述后履带机构设置于摊铺机的主机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前轮胎机构连接转向部件,所述后履带机构连接第一驱动部件。进一步地,所述前轮胎机构还连接第二驱动部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为连接驱动桥的单个马达,所述驱动桥分别连接主机两侧的履带,所述驱动桥上还设置可实现辅助转向的差速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为两个马达,各马达分别通过减速机连接主机两侧的履带,通过控制马达的差速可实现辅助转向。进一步地,所述前轮胎机构为二桥结构,包括左侧的2个轮胎和右侧的2个轮胎。进一步地,所述前轮胎机构采用实心橡胶轮胎或充气轮胎。进一步地,所述后履带机构采用高速橡胶履带或轨链履带。进一步地,所述后履带机构采用平行式履带或三角履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摊铺机,包括设置于前部的料斗,和设置于所述料斗后部的主机及熨平板,所述摊铺机还包括前述任一项的摊铺机驶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前轮胎机构和后履带机构结合的复合式行驶系统,后履带机构起主要的承载作用,接地比压小,承载能力强。进一步地,可以在后履带机构设置第一驱动部件,承担主要的驱动能力,提高了整机牵引性能,不会因打滑而对已铺底层造成破坏,使用时稳定可靠。 此外,该结构的摊铺机行驶系统,提高了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在冲击、撞击及料斗内重量变化等因素产生时,整机位置稳定,熨平板仰角保持不变,因而能保证提高施工效果,具有质量稳定的优点。本专利技术可降低或消除轮胎爆胎的隐患,即使爆胎也不会造成整机瘫痪,不会因轮胎失效而造成整机瘫痪,避免或减轻了施工损失。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后履带机构可采用高速履带,与前轮胎机构配合,能保证整机的机动性,便于转场。【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一种摊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摊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摊铺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后履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后履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前轮胎-1’后轮胎_2’料斗-3’主机_4’熨平板_5’图2-图5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前轮胎机构-1 后履带机构_2马达-21驱动桥_22履带-23料斗-3主机-4熨平板_5【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2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摊铺机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的摊铺机包括设置于前部的料斗3,和设置于该料斗3后部的主机4及熨平板5。料斗3、主机4及熨平板5的结构可参考现有及改进的技术。该实施例的摊铺机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行驶系统,包括前轮胎机构I和后履带机构2,其中,该前轮胎机构I设置于摊铺机的料斗3下方,该后履带机构2设置于摊铺机的主机4下方。前轮胎机构I包括可转动的轮胎,后履带机构2包括可转动的履带。在施工过程中,熨平板5对路面进行捣实和整平,轮胎和履带同步转动,使得摊铺机整体向前行进。该实施例由于采用前轮胎机构I和后履带机构2结合的复合式行驶系统,后履带机构2起主要的承载作用,接地比压小,承载能力强,可提高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在冲击、撞击及料斗3内重量变化等因素产生时,整机位置稳定,熨平板仰角保持不变,因而能保证提高施工效果,具有质量稳定的优点。而且,该实施例还可以消除或降低轮胎爆胎的隐患,即使爆胎也不会造成整机瘫痪,避免或减轻了施工损失。更具体地,前轮胎机构I连接转向部件,后履带机构2连接第一驱动部件。该实施例的前轮胎机构I作为主要转向机构,相应地后履带机构2辅助转向。此外,后履带机构2可为系统提供全部或主要驱动力,前轮胎机构I则可采用有驱动或无驱动两种方式。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前轮胎机构I可为系统提供部分驱动力,其还连接第二驱动部件。本专利技术的前轮胎机构I优选可采用实心(橡胶)轮胎,其也可以采用充气轮胎。在采用实心轮胎时,可承受摊铺施工现场的高温和高载荷环境,消除轮胎爆胎的隐患。轮胎数量可以为多对,优选前轮胎机构I为二桥结构,包括左侧的2个轮胎和右侧的2个轮胎。本专利技术的后履带机构2的履带可采用多种可能的结构,优选为高速橡胶履带,其也可以是轨链履带,包括普通的履带板和轨链。履带可以为多种空间布置形式,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后履带机构2形成平行式履带;而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后履带机构2形成三角履带。应当清楚,在履带布置为梯形等形式时,同样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图3所示实施例的其它部分可参考前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后履带机构2可采用多种可能结构,以实现驱动和辅助转向。图4所示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后履带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该后履带机构2的第一驱动部件为连接驱动桥22的单个马达21,驱动桥22分别连接主机4两侧的履带23,驱动桥22上还设置可实现辅助转向的差速器。图5所示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后履带机构2的结构示意图,该后履带机构2的第一驱动部件为两个马达21,各马达21分别通过减速机连接主机4两侧的履带23,通过控制马达21的差速可实现辅助转向。相对于传统包括两个长履带的行驶系统,或者传统的轮胎式行驶系统(前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摊铺机行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摊铺机行驶系统包括前轮胎机构(1)和后履带机构(2),所述前轮胎机构(1)设置于摊铺机的料斗(3)下方,所述后履带机构(2)设置于摊铺机的主机(4)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摊铺机行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摊铺机行驶系统包括前轮胎机构(I)和后履带机构(2),所述前轮胎机构(I)设置于摊铺机的料斗(3)下方,所述后履带机构(2)设置于摊铺机的主机(4)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摊铺机行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胎机构(I)连接转向部件,所述后履带机构(2)连接第一驱动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摊铺机行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胎机构(I)还连接第二驱动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摊铺机行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为连接驱动桥(22)的单个马达(21),所述驱动桥(22)分别连接主机(4)两侧的履带(23),所述驱动桥(22)上还设置可实现辅助转向的差速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摊铺机行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为两个马达(21),各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漾倪东升刘秋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三一路面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