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刚专利>正文

一种提高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加工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3375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5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材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提高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加工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选取黄褐色或褐色的川贝母种子,将种子与腐熟后的牛粪混合,将混合后的种子装入塑料包装袋内,然后抽去包装袋内部的空气,密封袋口,将密封完整的包装袋放入存储槽内存储,存储条件为:储藏室内温度控制在5-10℃,空气湿度60-80%,存储处理30-60天;将所得种子进行破眠处理后播种于育苗床,待收获种子时用清水冲洗种子,沥干后将新鲜川贝母鳞茎平摊烘盘上,采用45-60℃温度恒温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种植的川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过低,疗效差的问题。该方法步骤简单,操作方便,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川贝母种植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种提高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加工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物栽培
,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川贝母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种植物的干燥鳞茎。《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川贝母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鳞茎。川贝母具有喜冷凉的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荫蔽的特性,主产于四川甘孜州、阿坝州、青海、西藏交界地区。由于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川贝母市场需求量大,而野生来源的川贝母不能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人工引种成为目前解决川贝母供需矛盾的最主要手段,但目前研究对川贝母生理特性研究较少,如何解决引种和野生抚育碰到的繁殖系数低,产量低,保苗率低及引种后川贝母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含量低等问题还需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川贝母药材原植物来源多,其分布环境的多样性造成种质差异显著,而不同的引种和抚育方式所产出的川贝母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成分组成也有不同的差异,进而导致临床疗效差异较大。因此,在工业化大生产过程中需要一种能有效提高川贝母生物碱含量的处理方法,从而提高川贝母的临床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川贝母出苗率低,整齐度差,有效成分总生物碱含量少的问题,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加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S1:选取黄褐色或褐色的川贝母种子,将种子与腐熟后的牛粪混合,将混合后的种子装入塑料包装袋内,然后抽去包装袋内部的空气,密封袋口,将密封完整的包装袋放入存储槽内存储,存储条件为:储藏室内温度控制在5?10℃,空气湿度60?80%,存储处理30?60天;S2:将S1步骤处理后的川贝母种子取出用温度为30~40℃的水中浸泡8~12h;将种子滤出放置在光照强度为4000~8000Lx照射12~24h;S3:将S2步骤处理后的种子与腐殖土混合,播种于育苗床上,播种密度为800?1000粒/平方米,在种子表面覆盖一层3?5cm的腐殖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加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黄褐色或褐色的川贝母种子,将种子与腐熟后的牛粪混合,将混合后的种子装入塑料包装袋内,然后抽去包装袋内部的空气,密封袋口,将密封完整的包装袋放入存储槽内存储,存储条件为:储藏室内温度控制在5-10°C,空气湿度60-80%,存储处理30-60天; 52:将SI步骤处理后的川贝母种子取出用温度为30~40°C的水中浸泡8~12h ;将种子滤出放置在光照强度为4000~8000Lx照射12~24h ; 53:将S2步骤处理后的种子与腐殖土混合,播种于育苗床上,播种密度为800-1000粒/平方米,在种子表面覆盖一层3-5cm的腐殖土 ; 54: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收川贝母,将新鲜川贝母鳞茎用清水冲洗,浙干后将新鲜川贝母鳞茎平摊烘盘上,采用45-60°C温度恒温干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高川贝母总生物碱含量的加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所述的种子与腐熟后的牛粪混合,所述混合比例为1: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刚韩开华余强王强王晓蓉
申请(专利权)人:薛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