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框架燕尾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2310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框架燕尾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其包括本体和标贴,标贴包裹于本体之外,本体包括框架上盖、框架下盖、以及设于该框架上盖和框架下盖组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圆角电芯、青稞纸、镍片和保护板,圆角电芯通过镍片与保护板电连接,青稞纸设于保护板之下;框架上盖包括第一支杆、第一左侧杆和第一右侧杆,第一左侧杆的一端和第一右侧杆的一端分别垂直设于第一支杆的两端,以容纳圆角电芯,第一左侧杆的自由端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右侧杆的自由端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为燕尾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下框架燕尾槽的装配让电池半成品结构更紧凑,让电池更耐用,且增大了电芯,最终使电池加大了容量,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框架燕尾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
本技术涉及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各种电器中的不断应用和推广,其便携性、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质量能量密度,因此越来越受到业界和客户的青睐,并在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部分逐渐代替了传统电池,并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般均为框架结构,该动力锂离子电池100包括框架101、方角电芯102、绝缘青稞纸103、镍片104、保护板105和标贴106,首先镍片104与保护板105焊接,然后焊接方角电芯102,然后保护板105下面垫上绝缘青稞纸103实现绝缘,装入框架101,贴电池标贴106,最终完成电池成品的制作。由以上可知,整个框架结构全靠框架101来支撑方角电芯102,在装配的过程中难免会有间隙,且各部件之间装配时没有固定连接,容易影响各部件在框架里面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框架燕尾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对其结构进行改进,避免影响各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框架燕尾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标贴,标贴包裹于本体之外;所述本体包括框架上盖、框架下盖、以及设于该框架上盖和框架下盖组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圆角电芯、青稞纸、镍片和保护板,圆角电芯通过镍片与保护板电连接,青稞纸设于保护板之下;所述框架上盖包括第一支杆、第一左侧杆和第一右侧杆,第一左侧杆的一端和第一右侧杆的一端分别垂直设于第一支杆的两端,第一左侧杆的自由端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右侧杆的自由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框架下盖包括第二支杆、第二左侧杆和第二右侧杆,第二左侧杆的一端和第二右侧杆的一端分别垂直设于第二支杆的两端,第二左侧杆的自由端具有与第一卡槽对应配合的第一突起,第二右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框架燕尾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标贴,标贴包裹于本体之外; 所述本体包括框架上盖、框架下盖、以及设于该框架上盖和框架下盖组成的容置空间内的圆角电芯、青稞纸、镍片和保护板,圆角电芯通过镍片与保护板电连接,青稞纸设于保护板之下; 所述框架上盖包括第一支杆、第一左侧杆和第一右侧杆,第一左侧杆的一端和第一右侧杆的一端分别垂直设于第一支杆的两端,第一左侧杆的自由端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右侧杆的自由端开设有第二卡槽; 所述框架下盖包括第二支杆、第二左侧杆和第二右侧杆,第二左侧杆的一端和第二右侧杆的一端分别垂直设于第二支杆的两端,第二左侧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久孟占巍熊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科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