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化炉加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30573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化炉加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化炉的加料槽口边缘的第一水封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槽上的第一水封盖,所述第一水封盖上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顶部竖直地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和所述下料管之间设置有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活化炉加料装置通过在活化炉的加料槽口上设置第一水封槽和第一水封盖有效地避免活化炉料槽内的有害气体溢出,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通过下料管和阀门向活化炉的料槽内添加物料,无需操作人员掀盖加料,消除了加料操作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安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化炉加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活化炉加料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活化炉自上而下通常包括预热带、补充炭化带、活化带和冷却带,其中,所述预热带上方设置有加料槽口,所述加料槽口上面盖有密封盖,加料时,现有技术中的活化炉往往需要至少一位操作人员进行加料操作,劳动强度较大,加料效率较低。现有技术中的活化炉需要操作人员手动掀开密封盖进行加料操作,在揭开密封盖的瞬间,活化炉的料槽中会有火苗窜出,并伴随散发出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可见,加料操作的安全性较低,容易造成生产事故,危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化炉加料装置,该装置能够提高活化炉加料操作的安全性。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活化炉加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化炉的加料槽口边缘的第一水封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槽上的第一水封盖,所述第一水封盖上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顶部竖直地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和所述下料管之间设置有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封盖的下方设置有分料板,所述分料板与所述下料管的管口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分料板为圆锥形分料板,所述圆锥形分料板的椎顶与所述下料管的管口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管和所述第一水封盖之间设置有第二水封槽和第二水封盖,所述第二水封槽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封盖上,所述第二水封盖连接在所述下料管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阀门为闸板阀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水封盖的侧壁上设置有进料观察孔。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斗和所述第一水封盖之间设置有两根下料管。进一步地,所述两根下料管分别与所述进料斗形成120°的夹角。本技术提供的活化炉加料装置通过在活化炉的加料槽口设置第一水封槽和第一水封盖,有效地抑制活化炉料槽内的有害气体溢出,避免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此夕卜,本技术还通过下料管和阀门向活化炉的料槽内添加物料,无需操作人员掀盖加料,消除了加料操作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生产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活化炉加料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活化炉加料装置,包括设置在活化炉的加料槽口边缘的第一水封槽I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槽I上的第一水封盖2,所述第一水封盖2上连接有下料管3,所述下料管3的顶部竖直地设置有进料斗4,所述进料斗4和所述下料管3之间设置有阀门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水封槽I环绕所述活化炉的加料槽口设置,所述第一水封槽I为环形槽,所述第一水封盖2的底部与所述第一水封槽I的形状相适配,从而便于所述第一水封盖2的底部扣设在所述第一水封槽I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是,上述第一水封槽I和第一水封盖2的结构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密封结构,此处不再赘述。本技术所提供的加料装置在下料前,首先将所述第一水封盖2扣设在所述第一水封槽I中,然后向所述第一水封槽I中注入水,使第一水封槽中的水没过所述第一水封盖2的下边缘,从而料槽内的有害气体无法从加料槽口溢出,实现了水封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操作人员工作环境,消除了安全隐患。当然,本技术的述第一水封槽I中还可以注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适合作为液封使用其它液体,并不局限于水,例如油状液体,当然,为了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本技术优选地采用水作为密封液体。为了进一步地提高加料装置的密封性,本技术的下料管3和第一水封盖2之间设置有第二水封槽7和第二水封盖8,所述第二水封槽7连接在所述第一水封盖2上,所述第二水封盖8连接在所述下料管3的底部,所述第二水封槽7优选地为环形槽,所述第二水封盖8优选地为设置在所述下料管3的下关口的边缘的环套,当然,为了获得更好的密封性所述环套可以与所述下料管一体成型。使用时,首先将所述第二水封盖8扣设在第二水封槽7中,然后向所述第二水封槽7中注入水,使第二水封槽7中的水没过所述第二水封盖8的下边缘,防止有害气体从下料管3和第一水封盖2之间的缝隙溢出,从而实现水封效果,进一步地改善了加料装置的密封性能。在向活化炉中投送物料时,首先将物料投放至进料斗4中,然后打开阀门5,物料从下料管3中滑落至活化炉的料槽中,为了使物料能够在活化炉的料槽中均匀分布,本技术还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水封盖2的下方设置分料板6,所述分料板6与所述下料管3的管口相对设置,便于物料能够经由分料板6的滑落引导面改变物料原始的滑落方向和滑落位置,从而使物料均匀地散落在料槽中,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分料板6为圆锥形分料板,所述圆锥形分料板的椎顶与所述下料管3的管口相对设置,物料落下后,便可以经由圆锥形分料板的锥面滑落,改变物料原有的运动方向和预定滑落位置,使其能够均匀地分布在料槽底部。当然,圆锥形滑落引导面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便于物料滑落的其它形状,例如物料滑落的引导面可以设置为弧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注意的是,所述分料板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其它可以均匀分布物料的装置,此处不再赘述。为了便于控制进料斗4加入到料槽中物料的量,本实施例的阀门5优选地为闸板阀门,所述闸板阀门可选择气动闸板阀门,操作人员可以远距离的操作气动闸板阀门的开启或关闭,进一步地减少了加料过程存在的安全隐患,不但能够避免料槽的加料槽口处窜出的火苗或有害气体伤及操作人员,还能够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加料效率。本实施例的第一水封盖2的侧壁上还优选地设置有进料观察孔9,操作人员可以透过进料观察孔9观测料槽内进料情况,以便于调整阀门5。当然,在第一水封盖2的侧壁上设置进料观察孔9仅是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方案,本技术可以在所述加料装置能够观测到料槽内情况的任何位置设置进料观察孔9,并不局限于第一水封盖2的侧壁。为了提高加料效率,本实施例的进料斗4和第一水封盖2之间设置有两根下料管3,当然,本技术的进料斗4和第一水封盖2之间设置的下料管3并不局限于两根,本技术还可以根据进料斗4的大小设置更多根下料管,以提高进料效率。更优选地,本实施例的两根下料管3分别与所述进料斗4形成120°的夹角,为了使物料在下料管3中更快地滑落,提高加料效率,本技术也可以通过增大下料管3与进料斗4之间的夹角,经过试验验证,本实施例优选地采用120°的夹角所获得滑落速度更便于操作人员对加料过程的控制,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0° -180°的夹角。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化炉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活化炉的加料槽口边缘的第一水封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槽上的第一水封盖,所述第一水封盖上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顶部竖直地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和所述下料管之间设置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化炉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活化炉的加料槽口边缘的第一水封槽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水封槽上的第一水封盖,所述第一水封盖上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顶部竖直地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和所述下料管之间设置有阀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炉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封盖的下方设置有分料板,所述分料板与所述下料管的管口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化炉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板为圆锥形分料板,所述圆锥形分料板的椎顶与所述下料管的管口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化炉加料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儒堂陆军朱会刚吕全胜王有贵张广魁马典松
申请(专利权)人: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