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能耗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30511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5:14
一种低能耗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包括机架、环形隧道式烘炉和旋转台,环形隧道式烘炉沿周向布置有若干区域,环形隧道式烘炉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不同区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排气装置,与传统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相比,可以节能15%-20%,节能效果明显,避免了能源浪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能耗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管制造加工
,特别是一种低能耗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热水器中的真空集热管作为影响热转换效率的关键部件,其生产水平决定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整体质量。真空集热管如图1所示,它由平口的内管a和外管b组装而成,内管a的外壁上涂覆有一层吸热镀膜,外管b的一端接有排气管C。组装时将内管a的封闭端装入外管b内,使两管间保持均匀的间隙,然后将两管的环形接口部d加热焊合、封闭,然后通过排气管(尾管)c将两管之间环状缝隙里的空气抽出,使之形成真空,抽气完毕,马上将排气管加热、焊合,保持内外管之间的间隙为真空状态。为了提升真空集热管的加工效率,现有技术如中国专利CN2740604Y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玻璃真空集热管退火排气装置,其包括一个下端开口的环形隧道式烘炉、至少一套抽真空机组、一个旋转台,抽真空机组设置在旋转台上,环形隧道式烘炉具有水平方向的出口和入口,在该入口和出口之间具有上管和卸管工位,在出口端具有尾管封离装置,与真空机组连接的真空管道上连接有集热管尾管插座,其位于烘炉下端开口的下方并随旋转台一起转动。这样的设计,通过旋转台连续旋转,实现连续作业,从而大大提升了真空集热管的生产效率,但是,由于烘炉所处的区域,每区的加热温度均依靠该区域的加热棒进行调解,并通过温度监控设备保持该区的温度恒定,这样的设计,当该区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需要对该区进行降温,而降温导致的热量流失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能源浪费严重,而提供了一种可以节能15%-20%的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能耗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包括:机架,用于将所述排气装置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环形隧道式烘炉,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具有水平方向的出口和入口,且在底面设置有供集热管通过的开口,在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外于其入口和出口之间具有上管和卸管工位;旋转台,其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至少一套抽真空机组和真空管道,所述真空管道上连接有若干个抽真空支管,每个所述抽真空支管上至少连通有一个集热管尾管插座,各个所述尾管插座在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的下方于所述旋转台上呈环形布置,且所述旋转台具有固定的中心轴并可以绕所述中心轴转动;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沿周向布置有若干区域,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上设置有至少 一个流体通道,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不同所述区域。上述排气装置中,所述流体通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上述排气装置中,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流体通道通断及流量的风 机。上述排气装置中,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的每个所述区域设置有加热装置。上述排气装置中,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内设置有对每个所述区域的温度进行实时 监控的温度监控设备,所述加热装置受到所述温度监控设备的控制。上述排气装置中,所述温度监控设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风机的信号输入端, 所述温度监控设备适于在所述区域温度异常时控制所述风机的开启/关闭。上述排气装置中,所述流体通道的数目为一个。上述排气装置中,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的所述区域之间相隔至少一个区 域。上述排气装置中,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的所述区域之间相隔三个区域。上述排气装置中,所述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的所述区域之间相隔五个区域。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本技术的排气装置,包括机架、环形隧道式烘炉和旋转台,环形隧道式烘炉 沿周向布置有若干区域,环形隧道式烘炉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两端分 别连通不同区域。当流体通道连通的区域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时,多余的热量可以通过流 体通道输送至其他区域,并由环形隧道式烘炉底面设置的开口补充温度较低的空气,整体 排气装置的热量流失很小,避免了能源浪费,经过实验计算,本技术的排气装置与传统 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相比,可以节能15%-20%。②本技术的排气装置,流体通道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控制流体通道通断及流量的风机。这样的设计,可以根据该区域的温度情况,随时调整 风机的启闭,从而在区域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关闭流体通道,避免能源浪费,进一步提升 了节能效果。③本技术的排气装置,环形隧道式烘炉内设置有对每个区域的温度进行实时 监控的温度监控设备,温度监控设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风机的信号输入端,温度监控设备 适于在区域温度异常时控制风机的开启/关闭。这样的设计,可以将整体排气装置设计为 自动化管理,从而排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同时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④本技术的排气装置,流体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的区域之间相隔至少一个区 域。相隔距离越远,连通区域之间的预设温差越大,本技术的排气装置的节能效果越明 显。【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 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中真空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排气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俯视图。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旋转台,10-中心轴,2-机架,3-抽真空机组,4-真空管 道,5-抽真空支管,6-流体通道,61-风机,7-集热管尾管插座,8-环形隧道式烘炉,81-内 壁,82-外壁,9-风循环发生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3所示,是本技术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 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机架2、环形隧道式烘炉8和旋转台I。所述机架2设置于所述排气装置底部,用于将所述排气装置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固定在所述机架2上,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具有水平方 向的出口和入口,且在底面设置有供集热管通过的开口,在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外于其 入口和出口之间具有上管和卸管工位。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由内壁81、外壁82和顶壁构 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壁81为正多边棱柱面,所述外壁82为圆柱面。进一步地,所述环 形隧道式烘炉8的所述内壁81外切圆直径为60cm?100cm。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隧道式烘 炉8的所述内壁81外切圆直径为80cm。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沿周向布置有若干区域,所述正多边棱柱的侧面数目与所 述区域的数目相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区域的数目为12?16个。进一步地,所述区域的 数目为16个。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内设置有若干加热装置、风循环发生装置9、温度监控设备 以及至少一个两端分别连通不同所述区域的流体通道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体通道6的 数目为一个,所述流体通道6的两端分别连通的所述区域之间相隔至少一个区域。进一步 地,所述流体通道6的两端分别连通的所述区域之间相隔五个区域。所述加热装置用于为所述烘炉8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的每 个所述区域均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流体通道6上设置有流量控制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 用于控制所述流体通道6通断及流量的风机61。所述风循环发生装置9用于在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内部形成循环风,避免了温 度较高的空气在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能耗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包括:????机架(2),用于将所述排气装置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环形隧道式烘炉(8),固定在所述机架(2)上,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具有水平方向的出口和入口,且在底面设置有供集热管通过的开口,在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外于其入口和出口之间具有上管和卸管工位;????旋转台(1),其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至少一套抽真空机组(3)和真空管道(4),所述真空管道(4)上连接有若干个抽真空支管(5),每个所述抽真空支管(5)上至少连通有一个集热管尾管插座(7),各个所述尾管插座(7)在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的下方于所述旋转台(1)上呈环形布置,且所述旋转台(1)具有固定的中心轴(10)并可以绕所述中心轴(10)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沿周向布置有若干区域,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通道(6),所述流体通道(6)的两端分别连通不同所述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能耗真空集热管排气装置,包括:机架(2),用于将所述排气装置固定设置在地面上;环形隧道式烘炉(8),固定在所述机架(2)上,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具有水平方向 的出口和入口,且在底面设置有供集热管通过的开口,在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外于其入 口和出口之间具有上管和卸管工位;旋转台(1),其上设置有相互连通的至少一套抽真空机组(3)和真空管道(4),所述真 空管道(4)上连接有若干个抽真空支管(5),每个所述抽真空支管(5)上至少连通有一个集 热管尾管插座(7 ),各个所述尾管插座(7 )在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 )的下方于所述旋转台(I)上呈环形布置,且所述旋转台(I)具有固定的中心轴(10)并可以绕所述中心轴(10)转 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沿周向布置有若干区域,所述环形隧道式烘炉(8)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流体通道(6),所述流体通道(6)的两端分别连通不同所述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通道(6)上设置有流量控制>J-U装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邑平张朝孔宇栋刘建生杨丽姗张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利玛环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