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窑热风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8169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窑热风循环装置,它解决了耐材受热不均匀导致的产品合格率低,炉子整体受热效率低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在隧道窑预热段炉顶(3)安装热风循环风机(9),炉膛两侧设置了循环风道(13),炉膛顶部设有风罩(8),风罩(8)顶部吸风口与循环风机(9)的进风口相连,其底部设有分风板(11),内设热风管道(7)。具有加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产品质量优良等优点,减少了烧嘴布置和燃气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产品烧成合格率达到99%,节能38%。(*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窑热风循环装置,它解决了耐材受热不均匀导致的产品合格率低,炉子整体受热效率低的问题,其特征在于:在隧道窑预热段炉顶(3)安装热风循环风机(9),炉膛两侧设置了循环风道(13),炉膛顶部设有风罩(8),风罩(8)顶部吸风口与循环风机(9)的进风口相连,其底部设有分风板(11),内设热风管道(7)。具有加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产品质量优良等优点,减少了烧嘴布置和燃气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产品烧成合格率达到99%,节能38%。【专利说明】隧道窑热风循环装置一、
本专利技术属于耐火材料烧成的热エ设备,尤其是涉及到使炉内温度控制稳定、加热效率高、耐火材料受热均匀性好的隧道窑热风循环装置。ニ、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エ业设备技术的突飞猛进,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钢铁行业、有色金属エ业、化学エ业、窑业等耐火材料的需求量在不断攀升。耐火材料在烧成过程中的温度均匀性是影响耐火材料质量优劣的因素之一,尽管我国的耐材品质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耐材性能可与国外进ロ耐材媲美,但是耐材的表面质量、组织及力学性能等仍不稳定,造成上述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加热方式造成的材料受热不均匀。目前的耐材生产设备及エ艺技术水平差异较大,很多产品因为设备的落后,加热方式的固有缺陷,无法满足产品的加热要求,降低了产品性能;同时,由于受热的不稳定,会导致耐材性能的不稳定。一般的同类生产设备还存在炉体长,配置等问题,这无形中给企业増加了成本。总而言之,现有技术主要存在耐材产品受热不均匀导致产品合格率低、温度控制不稳定、炉子整体热效率低等问题。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为市场提供ー种使产品受热均匀、温度控制简便、炉子整体热效率高的隧道窑热风循环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外墙、保温墙体、炉顶、窑底曲封砖和窑车等部件构成,在隧道窑预热段炉顶安装热风循环风机,炉膛两侧设置由内墙板和外墙板组成的循环风道,由槽钢通过螺栓固定于保温墙体的内壁,炉膛顶部设有风罩,通过托板固定安装于炉膛内两侧的循环风道上,风罩顶部吸风ロ与循环风机的进风ロ相连,其底部设有分风板,内设热风管道,循环风机的出风ロ与设置于炉膛两侧的循环风道相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在炉膛内两侧增设了循环风道,与炉膛隔离,热风被循环风机从炉膛吸入,从两边侧墙风道送出,从而完成热风循环,使得炉温更均匀。该结构具有加热均匀,温度易于控制、产品质量优良等优点,減少了烧嘴布置和燃气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产品烧成合格率达到99%,节能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说明。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截面结构主视图。图中:1为外墙,2为保温墙体,3为炉顶,4为曲封砖,5为窑车,6为产品,7为热风管道,8为风罩,9为循环风机,11为分风板,12为托板,13为循环风道,14为内墙板,15为外墙板,16为槽钢。五、【具体实施方式】以建设一条117.4m高温隧道的企业为例,在该隧道窑的升温阶段,由于朵码层数高,数量大,单纯的传统加热方式,会使得每辆窑车承载耐材的上下温差大,内外温差大的诸多缺点。该隧道窑的升温阶段的设置热风循环装置,该装置是在隧道窑预热段炉顶3安装热风循环风机9,炉膛两侧设置由不锈钢板制作的内墙板14和外墙板15组成的循环风道13,由槽钢16通过螺栓固定于保温墙体2的内壁,炉膛顶部设有风罩8,通过托板12固定安装于炉膛内两侧的循环风道13上,风罩8顶部吸风口与循环风机9的进风口相连,其底部设有分风板11,内设热风管道7,循环风机9的出风口与设置于炉膛两侧的循环风道13相通。本技术的实施,首先是高温烟气进入热风管道7,通过热风管道7上的分风孔吹入炉膛内。在循环风机9的作用下,将炉膛内的热风自风罩8的吸风口吸入,送至两边侧墙的循环风道13内,从侧墙循环风道13底部吹出,进入炉膛。在循环风机9的抽力作用下,高温烟气不断向炉顶方向流动。由于在炉顶安装的循环风罩底部安装有分风板11。高温烟气遇到分风板11后,被均匀的吸入循环风机9内自两侧的出风口送入炉膛两侧的循环风道13内,如此反复,从而造成整个炉膛内部烟气的均匀流动,达到均衡炉膛气氛,从而实现提1?广品质量的目的ο`【权利要求】1.一种隧道窑热风循环装置,它包括外墙(I)、保温墙体(2)、炉顶(3)、窑底曲封砖(4)和窑车(5),其特征在于:在隧道窑预热段炉顶(3)安装热风循环风机(9),炉膛两侧设置由内墙板(14)和外墙板(15)组成的循环风道(13),由槽钢(16)通过螺栓固定于保温墙体(2)的内壁,炉膛顶部设有风罩(8),通过托板(12)固定安装于炉膛内两侧的循环风道(13)上,风罩(8)顶部吸风口与循环风机(9)的进风口相连,其底部设有分风板(11),内设热风管道(7),循环风机(9)的出风口与设置于炉膛两侧的循环风道(13)相通。【文档编号】F27B9/30GK203432300SQ201320535386【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0日 【专利技术者】余阳春, 付力, 余新焕, 陈雄军 申请人:黄冈市中洲安达热工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窑热风循环装置,它包括外墙(1)、保温墙体(2)、炉顶(3)、窑底曲封砖(4)和窑车(5),其特征在于:在隧道窑预热段炉顶(3)安装热风循环风机(9),炉膛两侧设置由内墙板(14)和外墙板(15)组成的循环风道(13),由槽钢(16)通过螺栓固定于保温墙体(2)的内壁,炉膛顶部设有风罩(8),通过托板(12)固定安装于炉膛内两侧的循环风道(13)上,风罩(8)顶部吸风口与循环风机(9)的进风口相连,其底部设有分风板(11),内设热风管道(7),循环风机(9)的出风口与设置于炉膛两侧的循环风道(13)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阳春付力余新焕陈雄军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市中洲安达热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