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制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730104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4: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制冷/制热系统,包括: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四通阀的D口连接,压缩机的回气口与四通阀的S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四通阀的C口连接;第二换热器和节流部件,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四通阀的E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节流部件与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冷藏/保温装置,冷藏/保温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的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接,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与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该制冷/制热系统可以进行冷藏或保温,并且直接将产生的热量排放到室外,可以提高效率。另外该系统节能,安装方便,成本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制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制冷/制热
,尤其涉及一种制冷/制热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在制冷领域,一般情况下空气调节装置与冷冻冷藏装置单独设立分开进行 工作,其中,空气调节装置通常使用空调热泵,而冷冻、冷藏装置通常使用冰箱、冷柜、展示 柜等,但是在很多场合,由于空间或者成本的限制,只能安装空气调节装置而没有冷藏装 置。例如,以冷柜为例,现有技术中冷柜一般为一单元式独立式制冷系统,以压缩机、冷凝 器、节流部件、蒸发器为基本部件,制冷剂在管路内进行制冷循环,对密闭冷柜内空气进行 制冷降温调节,同时,所产生的热量排入冷柜安装的室内。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有:采用独立式系统,成本大,占用安装空间大。另外,排放的 热量排放在室内,再通过空调将排放的热量运送至室外,即热量进行二次运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制冷/制热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制冷或 保温,并且直接将产生的热量排到室外,可以提高效率。另外该系统节能,安装方便,成本 低。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制冷/制热系统,该制冷/制热系统包括: 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 的D 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S 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 四通阀的C 口连接;第二换热器和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E 口 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节流部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冷藏 /保温装置,所述冷藏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 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制冷/制热系统,通过将冷藏/保温装置与空调器组合,并且可 以通过空调器对冷藏/保温装置进行单独控制,具体为将第三换热器与空调器的第二换 热器进行并联,利用同一室外机,使得制冷剂流经第三换热器与冷藏/保温装置内的空气 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实现冷藏/保温装置的制冷和制热,可以对食物进行冷藏或保温。另 外,冷藏/保温装置内的热量直接通过空调器运送至室外,与普通独立式冷柜相比,可以防 止热量的二级运送,提高效率。此外,本技术的制冷/制热系统安装方便,节能、成本 低。其中,所述冷藏装置进一步包括:箱体,所述第三换热器位于所述箱体的顶侧; 门,所述门和所述箱体组成冷藏/保温空间;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一端与所述第 二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换热器可以包括盘管。优选地,所述盘管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翅片。优选地,所述多个翅片覆盖于所述盘管的表面。进ー步地,所述多个翅片之间相互平行。进ー步地,所述箱体为密封保温箱体。另外,所述盘管的两端设置有管接头。另外,所述冷藏/保温装置还包括:分配器,所述分配器的一端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分配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盘管的一端连接。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制热系统的示意图;以及图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制热系统中冷蔵/保温装置的示意图。【附图说明】: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和第一换热器103,第二换热器104和节流部件105,第三换热器106,箱体201、门202和电子膨胀阀203,盘管204、多个翅片205、分配器20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參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參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エ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エ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另外,以下描述的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形成为直接接触的实施例,也可以包括另外的特征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特征之间的实施例,这样第一和第二特征可能不是直接接触。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參照下面的描述和附图,将清楚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在这些描述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定实施方式,来表示实施本实 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的一些方式,但是应当理解,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范围不受此限 制。相反,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 化、修改和等同物。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制冷/制热系统。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制冷/制热系统包括:空调器和冷藏/保温装 置。其中,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01、四通阀102、第一换热器103、第二换热器104和节流部 件105,压缩机101的排气口 I与四通阀102的D 口连接,压缩机101的回气口 2与四通阀 102的S 口连接,第一换热器103的一端3与四通阀102的C 口连接。第二换热器104的一 端5与四通阀102的E 口连接,第二换热器104的另一端通过节流部件105与第一换热器 103的另一端4连接。冷藏/保温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106,第三换热器106的一端7与第 二换热器104的一端5连接,第三换热器106的另一端8与第二换热器104的另一端6连 接,即第三换热器106与第二换热器104并联。在制冷时,压缩机101将高温高压的媒介例 如制冷剂通过四通阀102输送至第一换热器103,制冷剂在第一换热器103中冷凝放热,制 冷剂变化为液相或气液两相,并通过节流部件105节流降压为低温低压气液两相,然后制 冷剂分别输送至第二换热器104和第三换热器106,在第二换热器104中吸热蒸发气化,从 而使得室内机可以进行制冷,同时,低温低压的制冷剂流经第三换热器106,与冷藏/保温 装置内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使得冷藏/保温装置可以制冷。在制热时,压缩机101将高 温高压的媒介例如气体的制冷剂可以分别输送至第三换热器106和第二换热器104,制冷 剂在第三换热器106中冷凝液化,液化放热且热量排放在冷藏/保温装置内,从而冷藏/保 温装置内的温度升高使得冷藏/保温装置可以进行保温,同时制冷剂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D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四通阀的S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C口连接;第二换热器和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E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节流部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冷藏/保温装置,所述冷藏/保温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压缩机、四通阀和第一换热器,所述压缩机的排气ロ与所述四通阀的D ロ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回气ロ与所述四通阀的S ロ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C ロ连接; 第二换热器和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四通阀的E ロ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节流部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 冷藏/保温装置,所述冷藏/保温装置包括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制热系统,其特征在干,所述冷藏/保温装置进ー步包括: 箱体,所述第三换热器位于所述箱体的顶壁; 门,所述门和所述箱体组成冷蔵/保温空间; 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占磊雷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