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机及饮水机制冷内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8792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6: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饮水机制冷内胆,包括内胆本体和设置在内胆本体外壁上的外蒸发器,外蒸发器为铝制外蒸发器,外蒸发器缠绕设置在内胆本体的外壁上。制冷内胆由外蒸发器提供制冷冷量,冷量通过内胆本体传导到其内部,并完成制冷,通过将铜制外蒸发器更换为铝制外蒸发器,由于铝制外蒸发器较铜制蒸发器具有更加柔软的性质,因此在缠绕设置在内胆本体上时,能够与制冷内胆的内胆本体的外壁具有更加紧密的贴合度,从而使得在由外蒸发器传递冷量时,冷量损失量小,提高了冷量传递量;且铝制外蒸发器较铜制外蒸发器材料成本低,提高了饮水机制冷内胆的性价比。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饮水机制冷内胆结构的饮水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饮水机及饮水机制冷内胆。技术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水机早已成为了每个家庭不可或缺的家电之一,人们对使用的饮水机性价比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压缩机制冷饮水机的制冷内胆结构是内胆外部缠绕多圈铜制外蒸发器制冷盘管,再采用焊接的方式将铜制外蒸发器制冷盘管固定在制冷内胆外壁。铜制外蒸发器制冷盘管产生冷量,通过内胆金属侧壁将冷量传递内胆的内部,从而对内胆内的水进行降温。因铜制蒸发器与制冷内胆的固定方式为缠绕后焊接,而铜管较硬,故铜制外蒸发器与制冷内胆外壁接触面贴合受限,冷量传递时损失较大。且铜管的价格偏高,所以设计一种性价比高的制冷内胆结构是本专利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传统饮水机的制冷内胆结构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饮水机制冷内胆的结构示意图,制冷内胆包括冷胆I',铜制外蒸发器2',铜制外蒸发器2'的盘管通过缠绕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制冷内胆Γ的外壁,铜制蒸发器2'与制冷内胆Γ外壁贴合面有限,在冷量传递时冷量损失较大。因此,如何提高饮水机制冷内胆上外蒸发器的冷量传递量,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饮水机制冷内胆,以实现提高饮水机制冷内胆上外蒸发器的冷量传递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饮水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饮水机制冷内胆,包括内胆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内胆本体外壁上的外蒸发器, 所述外蒸发器为铝制外蒸发器,所述外蒸发器缠绕设置于所述内胆本体的外壁上。优选地,在上述饮水机制冷内胆中,所述外蒸发器为盘管式外蒸发器。优选地,在上述饮水机制冷内胆中,所述内胆本体和所述外蒸发器之间设置用于对所述外蒸发器进行安装固定的卡箍。优选地,在上述饮水机制冷内胆中,所述卡箍为多个,多个所述卡箍间隔卡设于所述外蒸发器的单根盘管上。优选地,在上述饮水机制冷内胆中,所述卡箍为两个,两个所述卡箍卡设于所述盘管式外蒸发器的顶端的单根盘管上,且位于所述盘管式外蒸发器直径方向的两端。优选地,在上述饮水机制冷内胆中,所述卡箍为两个,两个所述卡箍卡设于所述盘管式外蒸发器的外圈上,且位于所述盘管式外蒸发器直径方向的两端。优选地,在上述饮水机制冷内胆中,所述内胆本体上开设有与所述卡箍配合安装的卡箍安装槽,所述卡箍安装于所述卡箍安装槽中。优选地,在上述饮水机制冷内胆中,所述卡箍为环式卡箍,所述环式卡箍罩设于所 述外蒸发器的外圈上。优选地,在上述饮水机制冷内胆中,所述卡箍为铝制卡箍。一种饮水机,包括饮水机壳和设置于所述饮水机壳内的制冷内胆,所述制冷内胆 为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饮水机制冷内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饮水机制冷内胆,包括内胆本体和设置在内胆本体外壁上的外蒸发 器,外蒸发器为铝制外蒸发器,外蒸发器缠绕设置在内胆本体的外壁上。饮水机通过制冷内 胆对其内的饮用水进行制冷,在使用过程中,外蒸发器提供制冷冷量,冷量通过内胆本体传 导到其内部,并完成制冷,通过将铜制外蒸发器更换为铝制外蒸发器,由于铝制外蒸发器较 铜制蒸发器具有更加柔软的性质,因此在缠绕设置在内胆本体上时,能够与制冷内胆的内 胆本体的外壁具有更加紧密的贴合度,从而使得在由外蒸发器传递冷量时,冷量损失量小, 提高了冷量传递量;且铝制外蒸发器较铜制外蒸发器材料成本低,提高了饮水机制冷内胆 的性价比。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饮水机制冷内胆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饮水机制冷内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饮水机制冷内胆,提高了饮水机制冷内胆上外蒸发器的冷量传 递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饮水机。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2所示,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饮水机制冷内胆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饮水机制冷内胆,包括内胆本体I和设置在内胆本体I外壁上 的外蒸发器2,外蒸发器2为铝制外蒸发器,外蒸发器2缠绕设置在内胆本体I的外壁上。饮水机通过制冷内胆对其内的饮用水进行制冷工作,在使用过程中,外蒸发器2 提供制冷冷量,冷量通过内胆本体I传导到其内部,并完成制冷工作,通过将铜制外蒸发器 更换为铝制外蒸发器,由于铝制外蒸发器较铜制蒸发器具有更加柔软的性质,因此在缠绕 设置在内胆本体I上时,能够与制冷内胆的内胆本体I的外壁具有更加紧密的贴合度,从而 使得在由外蒸发器2传递冷量时,冷量损失量小,提高了冷量传递量;且铝制外蒸发器较铜 制外蒸发器材料成本低,提高了饮水机制冷内胆的性价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将饮水机制冷内胆的外蒸发器的制冷过程,通过由铜制外蒸发器的制冷部件,更换为具有与内胆本体具有更好的贴合度的铝制外蒸发器,从而使得外蒸发器制 冷过程中的冷量更多的传递到内胆本体的内部进行制冷工作,从而提高了冷量的传递率, 提高了制冷效率,降低了能量损耗,同时,降低了饮水机制冷内胆的材料成本,提高了饮水 机制冷内胆的性价比。在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外蒸发器2为盘管式外蒸发器。通过将外蒸发器2设 置为盘管式外蒸发器,则在实现外蒸发器2和内胆本体I的安装时,只需要将盘管式外蒸发 器套装到内胆本体I的外壁上后,对外蒸发器2进行固定即完成了对饮水机制冷内胆的装 配工作,通过将外蒸发器2设置为盘管式外蒸发器,易于实现对同一规格的制冷内胆内各 部件进行模块化生产控制,从而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在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例中,内胆本体I和外蒸发器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外蒸发器2 进行安装固定的卡箍3。采用卡箍3的安装方式将外蒸发器2固定在内胆本体I的外壁上, 卡箍3具有使用方便、紧固性强、密封性能好等特点,其较传统的焊接固定的安装方式降低 了外蒸发器2和内胆本体I的安装难度,避免了加大外蒸发器2和内胆本体I的贴合距离,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蒸发器2和内胆本体I制冷冷量的传递量。当然,卡箍3的固定方式具有多种安装形式,卡箍3的材料可以选着多种材质。如 卡箍3和内胆本体I在实现安装固定时,可以在内胆本体I上开设与卡箍3对应安装的卡 箍安装槽,通过在外蒸发器2与内胆本体I安装时,将卡箍3卡设至内胆本体I上的卡箍安 装槽中,在完成卡箍的安装时,完成对外蒸发器2的固定。当然,当卡箍3设置为金属材质的卡箍时,卡箍3和内胆本体I的安装方法还可以 采取焊接的连接方式,通过将卡箍3点焊连接至内胆本体上,实现外蒸发器2和内胆本体I 的连接。具体地,卡箍3设置为铝制卡箍。当然,卡箍3的连接方式多样,由于外蒸发器2为盘管式外蒸发器,且其缠绕设置 在内胆本体I的外壁上,因此在通过卡箍3实现对外蒸发器2和内胆本体I的连接时,可以 将卡箍3设置为多点固定的方式,也可以设置为整体固定的方式。当采用多点固定方式时,卡箍3设置在制冷内胆的周向的多个,由单个卡箍3卡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饮水机制冷内胆,包括内胆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内胆本体(1)外壁上的外蒸发器(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蒸发器(2)为铝制外蒸发器,所述外蒸发器(2)缠绕设置于所述内胆本体(1)的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奇迪
申请(专利权)人:奇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