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官昕专利>正文

多出入口分设提栅移车式大型自动立体车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820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出入口分设提栅移车式大型自动立体车库,其结构为,升降井的两侧分别设有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层停车间;升降井在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之间设有升降室,升降室的高度与顶层停车间的高度相匹配;升降井内设有升降机,升降机依次通过升降牵引链和导轮连接载车移动装置;升降机连接中央控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需要确定出入口数量,出入库井然有序,快捷方便,节能省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出入口分设提栅移车式大型自动立体车库
[0001 ]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库,尤其涉及一种多出入口分设提栅移车式大型自动立体车库。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了私家车;这对城市的交通和环境造成重大的影响,停车难问题将时刻伴随着我们。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进入汽车大国,再加上现在寸土寸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相当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向空间发展。这样在大中城市和车辆集中区域如大型小区、宾馆酒店、医院等建立大型自动立体车库就十分必要。这样即可以节省稀缺的土地资源、又可以避免机动车占道影响交通、同时还节能环保。大型车库关键是要解决好下面几个问题:1、方便;2、停车出车时间短;3、设计工艺简单;4、设备运行稳定安全;5、造价相对低廉;6、土地利用率高等。现在的一些立体车库停车时对驾驶者的技术高求较高,停车位置不准确会影响设备运行,影响存取车时间。有些立体车库出入口共用,当集中存取时、时间会很长。有些立体车库设计复杂,容易出现故障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出入口分设提栅移车式大型自动立体车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取车效率低、实用性不强的问题。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升降井的两侧分别设有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层停车间;升降井在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之间设有升降室,升降室的高度与顶层停车间的高度相匹配;升降井内设有升降机,升降机依次通过升降牵引链和导轮连接载车移动装置;升降机连接中央控制器。所述的停车栅台为,底座上设置支撑栅,底座和支撑栅的横截面为T形。所述的支撑栅的结构为,中间为通梁,通梁的两侧分别并列连接至少2个支撑梁,每侧的支撑梁相互之间间隔有空隙。所述的支撑梁为圆形或方形管。所述的升降井的两侧均设有至少2层停车间;同一纵列的停车间的下方均分别设有出口和入口。所述的载车移动装置为,本体上设有液压升降机,本体的下方设置自动牵引轮,本体的底部设有提车栅,提车栅为中空,两边由多个并行排列的的支撑管构成,每个支撑管的宽度与支撑梁间的空隙相匹配。所述的升降井的下方设有轨道,轨道与自动牵引轮相配套。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1、是并列设计多个出入口,可根据需要确定出入口数量,出入库井然有序。2、在每个出入口内设有固定的停车栅台,驾驶者只要将车驶入停车栅台即可,不需要驶入准确的位置,车的轴距和车宽多少都不影响正常停车,容错空间大。3、出入口分开设计,出入库快捷方便。4、每个出入口中间设有升降机,如果停车层少,几个出入口间可以共用一个升降机,节省时间。5、设有带提车栅的载车移动装置,负责将车在升降室与停车间移动车辆,不带载车板,减少升降机运动次数,节能省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停车栅台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停车栅台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载车移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载车移动装置的俯视图。图8为载车移动装置的侧视图。图中,1、轨道,2、提车栅,3、自动牵引轮,4、载车移动装置,5、升降井,6、液压升降机,7、停车栅台,8、中央控制器,9、升降机,10、升降牵引链,11、导轮,12、升降室,13、停车间,14、入口,15、出口 ;701、底座,702、支撑栅。【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如图1-8所示,升降井5的两侧分别设有入口停车栅台7和出口停车栅台,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层停车间13 ;升降井在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之间设有升降室12,升降室的高度与顶层停车间的高度相匹配;升降井内设有升降机9,升降机9依次通过升降牵引链10和导轮11连接载车移动装置4 ;升降机连接中央控制器8。所述的停车栅台为,底座701上设置支撑栅702,底座和支撑栅的横截面为T形。所述的支撑栅的结构为,中间为通梁,通梁的两侧分别并列连接至少2个支撑梁,每侧的支撑梁相互之间间隔有空隙;所述的支撑梁为圆形或方形管。所述的升降井的两侧均设有至少2层停车间;同一纵列的停车间的下方均分别设有出口和入口 ;每个停车间的结构与停车栅台的结构相同。所述的载车移动装置4为,本体上设有液压升降机6,本体的下方设置自动牵引轮3,本体的底部设有提车栅2,提车栅为中空,两边由多个并行排列的支撑管构成,每个支撑管的宽度与支撑梁间的空隙相匹配;升降井的下方设有轨道1,轨道与自动牵引轮相配套。所述的中央控制器与用户卡无线连接,自动控制车的出入库及停车等。实施例2所述的支撑栅的结构与提车栅的结构互换设置,其它结构同实施例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1、停车,驾驶者将车从入口 14驶上固定的停车栅台7后,驾驶者下车出卡。升降机9承载着载车移动装置4来到入口 14,载车移动装置4在自动牵收轮3的带动下沿轨道I从升降室12驶出,进入入口 14内。载车移动装置4上的提车栅2从停车栅台7的下方穿过。载车移动装置4进入预设定的准确位置后,液压升降机6启动,带动提车栅2交错穿过停车栅台7支撑栅的空隙,同时提升起停车栅台7上的车辆到预定高度停止。自动牵引轮3启动,驱动载车移动装置4连带所载车辆一起进入升降室12内,升降机9启动,载车移动装置4连带所载车辆一起升到空位的停车间n,n指立体车库相同出入口上方的某个空位处,自动牵引轮3启动,驱动载车移动装置4连带所载车辆一起进入停车间n预定位置。液压升降机6启动,带动提车栅2交错穿过停车间n停车栅来到其下方,并将所载车辆停在停车间n停车栅台上。自动牵引轮3启动驱动载车移动装置4从停车间n驶出,返回到升降室12内,从而完成了入库动作。2、取车,驾驶者在存车入口 14的对面出口 15外划卡,升降机9带动升降室12来到停车间n处。自动牵引轮3启动驱动载车移动装置4进入停车间n,其提车栅2从停车间n停车栅下方穿过,停在预定位置。液压升降机6启动,带动提车栅2交错穿过停车间n停车栅,来到其上方的预定高度停止。自动牵引轮3启动,驱动载车移动装置4连带所载车辆一起进入升降室12内。升降机9启动,承载载车移动装置4连带所载车辆一起下降到出口15处。载车移动装置4连带所载车辆一起在自动牵收轮3的带动下沿轨道I从升降室12驶出,进入出口 15。液压升降机6启动,带动提车栅2交错穿过停车栅台,提车栅2停在出口 15的固定的停车栅台下方预定位置。车辆即停在出口 15的固定的停车栅台上。自动牵引轮3启动驱动载车移动装置4从出口 15处的固定停车栅台驶出,返回到升降室12内,驾驶者从出口 15处的固定停车栅台将车开出从而完成了出库动作。本技术设计两套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和半自动控制系统。本技术的全部过程进行中央集成,由中央控制系统集中控制。正常情况下,实施方式中所有机械运动都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完成。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人工进行半自动控制。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任何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出入口分设提栅移车式大型自动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升降井的两侧分别设有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层停车间;升降井在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之间设有升降室,升降室的高度与顶层停车间的高度相匹配;升降井内设有升降机,升降机依次通过升降牵引链和导轮连接载车移动装置;升降机连接中央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出入口分设提栅移车式大型自动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升降井的两侧分别设有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的上方设有至少一层停车间;升降井在入口停车栅台和出口停车栅台之间设有升降室,升降室的高度与顶层停车间的高度相匹配;升降井内设有升降机,升降机依次通过升降牵引链和导轮连接载车移动装置;升降机连接中央控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出入口分设提栅移车式大型自动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停车栅台为,底座上设置支撑栅,底座和支撑栅的横截面为T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出入口分设提栅移车式大型自动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栅的结构为,中间为通梁,通梁的两侧分别并列连接至少2个支撑梁,每侧的支撑梁相互之间间隔有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昕官永博
申请(专利权)人:官昕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