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小红专利>正文

带阀门的油压碟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2608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8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阀门的油压碟刹,其上泵体(1)的油缸里有放置上泵密封圈(15)的圆环槽和安装阀门芯(6)的孔;上泵活塞(8)为圆柱体;阀门芯(6)维持油路常开,上泵活塞(8)运动时,对阀门芯(6)产生压力而关闭油路阀门;把手座(2)和把手(3)可拆卸式连接,把手(3)的角度可进行调节;排油柱(16)挤占体积减少油量;大泵体(20)和小泵体(21)的每个缸有二孔,两边孔镜像对应;连通螺丝(17)与大泵体(20)小泵体(21)之间的间隙形成刹车油流动的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了油压碟刹漏油的可能,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消费者维护的麻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阀门的油压碟刹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中使用的油压碟盘式刹车器,简称油压碟刹。
技术介绍
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广泛使用油压碟刹,是这些车辆必备的部件,目前常用的油压碟刹由于设计结构和制造的原因,容易产生下列不足:一是,目前油压碟刹的上泵易漏油,原因是开放式设计的油压碟刹的上泵有两个活动的橡胶密封圈,工作时这两个密封圈一直不停来回运动磨损和受力变形,易损坏;油路与外部仅仅隔一个简单的O型密封圈或是一个喇叭型密封圈,这样易漏油。二是,上泵体油缸内的螺旋弹簧自身压缩后的长度,造成上泵体高度减不下来。三是,由于调节把手角度的通用结构造成至少5毫米左右高度减不下来。四是,由于刹车油热膨胀系数较大,应尽量减少刹车油路中的总油量,一些产品忽视这一问题。五是,一般油压碟刹采用的油路不够合理,以致消费者自己维护修理困难,仅换油就成为一个技术活,一般消费者自己搞不定,而且往往易残留空气在油缸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带阀门的油压碟刹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放式油路的油压碟刹,使密封圈寿命更长更不易损坏,改进易漏油的不足;降低上泵体的高度;减少总油量;减化加油和换油的步骤,防止空气残留。实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这是一种带阀门的油压碟刹,包括上泵体、把手座、把手、贮油杯、调节螺母、调节螺丝、阀门芯、弹簧片、上泵活塞、上泵弹簧、圆头顶柱、上泵销子、上泵密封圈、排油柱、连通螺丝、外密封圈、内密封圈、大泵体和小泵体,上泵体的油缸孔是一个圆形深孔,孔壁上开有一个或二个放置上泵密封圈的圆环槽,孔壁侧面或者孔底部有一安装阀门芯的通孔或螺丝孔;上泵活塞为圆柱体,一端有一个半圆球型凹孔,另一端有一圆形盲孔,该盲孔用于放置上泵弹簧;阀门芯在自然状态下,保持通往贮油杯的油路常开状态,当上泵活塞一运动,对阀门芯产生压力而关闭油路阀门;把手座一端有限位作用的突出段,另一端与把手可拆卸式连接,借助调节螺母和调节螺丝对把手的角度进行调节;圆头顶柱的与把手座连接的一端为T字型,顶在上泵活塞上的另一端为圆球头型,或者其两端都为圆球头型,直接顶在上泵活塞和把手座之间:排油柱在油路中挤占体积,减少总油量;大泵体的油缸里有两个孔,与小泵体的油缸里两个孔镜像对应,其油缸内的两个孔的距离在0.01毫米至9毫米范围之间,大泵体的油缸内一个孔为加油孔,另一个孔为出油孔并连通至小泵体油缸内;连通螺丝将大泵体和小泵体紧固在一起,同时在外密封圈和内密封圈密封的条件下,连通螺丝与大泵体小泵体之间的间隙形成一条刹车油流动的通路,或者在压铸浇铸大泵体和小泵体时预埋金属细管,留下通道。上泵活塞的与阀门芯接触的一端有平滑的倒角,减少摩擦阻力便于将阀门芯推动。阀门芯在自然状态下受到弹簧片的压力,而使通往贮油杯的油路常开,阀门芯上嵌有密封用的小橡胶圈。排油柱安装在上泵弹簧的里面。这是一种开放式油路的油压碟刹,在上泵体中采用阀门的结构,去掉了往复活动的密封圈,而使用静止不动的密封圈;使用挖空活塞的方式和采用分段式可调式把手;采用排油柱挤占体积,采用镜像对应双孔油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目前一般使用的油压碟刹,减少了漏油的可能,降低了上泵的高度减轻了重量,节省了材料和刹车油,减少了消费者使用维护的麻烦。【附图说明】下面是【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带阀门的油压碟刹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爆炸图。图2和图3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两张剖面构造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构造图,油缸与贮油杯的阀门在最底部。图5和图6是本技术的大泵体小泵体的安装剖视图和立体爆炸图。图7图8和图9是本技术的另一种阀门的构造立体爆炸图、正视图和剖视图。图10和图11是本技术的第二种阀门芯的正视图和首I]视图,是对图4的进一步说明。图12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阀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13是本技术的大泵体小泵体的油路示意图。图14和图15是本技术的大泵体小泵体的油孔位置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中所示,是本技术带阀门的油压碟刹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爆炸图,结合图2和图3说明如下:当人手握紧把手3,把手3带动圆头顶柱10往下压上泵活塞8,上泵活塞8 一旦动作,克服上泵弹簧9的阻力,就推动阀门芯6往外部移动,就将通往贮油杯1.1的油路关闭,这时整个油路就形成封闭油路,当人手继续握紧把手3,就将压力通过油管传递给下泵体,下泵体由大泵体20、小泵体21、连通螺丝17、外密封圈18、内密封圈19和其他公开的常用的零件组成,受压的下泵体就推出摩擦片进行制动刹车。当在静止的自然状态下,阀门芯6受到弹簧片7的压力,而使通往贮油杯1.1的油路常开,整个油路与大气环境只隔一个橡胶盖12,形成开放系统,便于贮油杯1.1里的油和油缸里的油进行互通。从这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可看出,本技术已不存在活动的密封圈,上泵密封圈15安装在上泵体I孔壁上的圆环槽里,如果要加强密封,可以采用两道密封圈,大大提高了密封性。图3表明:上泵体I的油缸孔是一个圆形深孔,孔壁上开有一个或二个放置上泵密封圈15的圆环槽,孔壁侧面有一安装阀门芯6的通孔或螺丝孔,当然将安装阀门芯6孔移到最底部也能起到一样的功能。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构造图,油缸与油杯的阀门在最底部。图10和图11是对图4的进一步说明,是装在最底部阀11芯的正视图和剖视图,阀针的尖端嵌有橡胶圈。图7图8和图9是本技术的另一种阀门的构造立体爆炸图、正视图和剖视图。这种阀门以螺纹形式安装在上泵体I的油缸孔的孔壁侧面螺丝孔里,阀门芯上有橡胶圈,其尾部装有一弹性体。图1和图2说明:把手座2 —端有限位作用的突出段卡住上泵体1,另一端与把手3可拆卸连接,借助调节螺母4和调节螺丝5对把手3的角度进行调节;上泵销子11和连接销14仅用于销接固定。图2和图3所示的圆头顶柱10与把手座2连接的一端为T字型,顶在上泵活塞8上的另一端为圆球头型;或者其两端都为圆球头型,直接顶在上泵活塞8和把手座2之间。图3明示了橡胶盖12、外盖13和排油柱16的位置,排油柱16安装在上泵弹簧9的里面,在油路中挤占体积,减少了油量。图5和图6是大泵体20小泵体21的安装剖视图和立体爆炸图。图13是大泵体20小泵体21的油路示意图。图14和图15是大泵体20小泵体21的油孔位置图。结合这五张图,说明大泵体20的油缸里有两个孔,与小泵体21的油缸里两个孔镜像对应,其油缸内的两个孔的距离在0.01毫米至9毫米范围之间;大泵体20的油缸内一个孔为加油孔,另一个孔为出油孔并连通至小泵体21油缸内;连通螺丝17将大泵体20和小泵体21紧固在一起,同时在外密封圈18和内密封圈19密封的条件下,连通螺丝17与大泵体20小泵体21之间的间隙形成一条刹车油流动的通路,或者在压铸浇铸大泵体20和小泵体21时预埋金属细管,留下通道。特别在可快捷调换摩擦片的大开口设计中,无法用简单的加工工艺加工出镜像对应双孔油路通道来,就可采用上述二个方法。结合图13再说明如下:在镜像对应双孔油路中,每个油缸内的二个孔的距离越近越好,但不能重合;大泵体20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阀门的油压碟刹,包括上泵体(1)、把手座(2)、把手(3)、贮油杯(1.1)、调节螺母(4)、调节螺丝(5)、阀门芯(6)、弹簧片(7)、上泵活塞(8)、上泵弹簧(9)、圆头顶柱(10)、上泵销子(11)、上泵密封圈(15)、排油柱(16)、连通螺丝(17)、外密封圈(18)、内密封圈(19)、大泵体(20)和小泵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泵体(1)的油缸孔是一个圆形深孔,孔壁上开有一个或二个放置上泵密封圈(15)的圆环槽,孔壁侧面或者孔底部有一安装阀门芯(6)的通孔或螺丝孔;所述的上泵活塞(8)为圆柱体,一端有一个半圆球型凹孔,另一端有一圆形盲孔,该盲孔用于放置上泵弹簧(9);所述的阀门芯(6)在自然状态下,保持通往贮油杯(1.1)的油路常开状态,当上泵活塞(8)一运动,对阀门芯(6)产生挤压力而关闭油路阀门;所述的把手座(2)一端有限位作用的突出段,另一端与把手(3)可拆卸式连接,借助调节螺母(4)和调节螺丝(5)对把手(3)的角度进行调节;所述的圆头顶柱(10)与把手座(2)连接的一端为T字型,顶在上泵活塞(8)上的另一端为圆球头型,或者其两端都为圆球头型,直接顶在上泵活塞(8)和把手座(2)之间;所述的排油柱(16)在油路中挤占体积,减少总油量;所述的大泵体(20)的油缸里有两个孔,与小泵体(21)的油缸里两个孔镜像对应,其油缸内的两个孔的距离在0.01毫米至9毫米范围之间,大泵体(20)的油缸内一个孔为加油孔,另一个孔为出油孔并连通至小泵体(21)油缸内;所述的连通螺丝(17)将大泵体(20)和小泵体(21)紧固在一起,同时在外密封圈(18)和内密封圈(19)密封的条件下,连通螺丝(17)与大泵体(20)小泵体(21)之间的间隙形成一条刹车油流动的通路,或者在压铸浇铸大泵体(20)和小泵体(21)时预埋金属细管,留下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阀门的油压碟刹,包括上泵体(1)、把手座(2)、把手(3)、贮油杯(1.1)、调节螺母(4)、调节螺丝(5)、阀门芯(6)、弹簧片(7)、上泵活塞(8)、上泵弹簧(9)、圆头顶柱(10)、上泵销子(11)、上泵密封圈(15)、排油柱(16)、连通螺丝(17)、外密封圈(18)、内密封圈(19)、大泵体(20)和小泵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泵体(1)的油缸孔是一个圆形深孔,孔壁上开有一个或二个放置上泵密封圈(15)的圆环槽,孔壁侧面或者孔底部有一安装阀门芯(6)的通孔或螺丝孔;所述的上泵活塞(8)为圆柱体,一端有一个半圆球型凹孔,另一端有一圆形盲孔, 该盲孔用于放置上泵弹簧(9);所述的阀门芯(6)在自然状态下,保持通往贮油杯(1.1)的油路常开状态,当上泵活塞(8) —运动,对阀门芯(6)产生挤压力而关闭油路阀门;所述的把手座(2) —端有限位作用的突出段,另一端与把手(3)可拆卸式连接,借助调节螺母(4)和调节螺丝(5)对把手(3)的角度进行调节;所述的圆头顶柱(10)与把手座(2)连接的一端为T字型,顶在上泵活塞(8)上的另一端为圆球头型,或者其两端都为圆球头型,直接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红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张小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