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1693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机械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轴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销棒,轴承支座、外衬套、内衬套和轴承,轴承支座为单耳轴承支座,外衬套和内衬套的一侧带有凸肩,轴承支座的轴承孔外侧开有通孔,外衬套和内衬套各开有通孔,将轴承压入内衬套中,轴承一侧与内衬套的凸肩接触,再将内衬套装入外衬套中,轴承与外衬套的凸肩接触,内衬套和外衬套的凸肩分别在轴承两侧,将外衬套压入轴承支座中,将销棒插入外衬套、内衬套与轴承支座的通孔中。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不影响轴承径向承载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轴承轴向承载能力;当轴承受频繁轴向载荷时,不会产生轴向滑动及脱落;利用销棒具有可设计性,可精确标定轴承的轴向脱落载荷;提高轴承的可更换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轴承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机械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轴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采用轴承与轴承支座干涉配合连接方式,如图1所示。这种轴承固定方式可以较好的传递轴承受到的径向载荷,但干涉配合量有限,轴向承载能力较低;当受到频繁轴向载荷时,轴承从轴承支座上脱落的概率较大,可靠性较低;轴承干涉配合安装技术难度高,且无法精确控制干涉量,无法标定轴承轴向承载能力;轴承一旦固定后,不易拆卸,强行拆卸时容易导致轴承和轴承支座的破坏,可更换性差。通常还采用胶粘剂将轴承固定在轴承支座,如图1所示。由于胶粘剂承载能力很弱,容易破坏,轴承承受径向载荷和轴向载荷能力较低;当受到频繁轴向载荷时,轴承从轴承支座上脱落的概率较大,可靠性较低;这种轴承方式安装方便,但当胶粘剂失效或退化时,轴承便会在轴承支座内滑动,严重时从支座中脱离出来,可靠性较低;胶粘剂性能随时间增加会退化,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固定装置,用以解决轴承无法较大承受轴向载荷的问题;克服受频繁轴向载荷时,轴承可靠性低的问题;克服无法标定轴承轴向承载能力的问题;解决轴承可更换性差点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轴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销棒1,轴承支座2、外衬套3、内衬套4和轴承5,轴承支座2为单耳轴承支座,外衬套3和内衬套4的一侧带有凸肩,轴承支座2的轴承孔外侧开有通孔,外衬套3和内衬套4各开有通孔,且轴承支座2、外衬套3和内衬套4所开通孔截面相同,将轴承5压入内衬套4中,轴承5 —侧与内衬套4的凸肩接触,再将内衬套4装入外衬套3中,保证内衬套4与外衬套3的通孔对齐,轴承5与外衬套3的凸肩接触,内衬套4和外衬套3的凸肩分别在轴承5两侧,将外衬套3压入轴承支座2中,保证外衬套3、内衬套4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对齐,将销棒I插入外衬套3、内衬套4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中。所述凸肩为环形。所述凸肩为一个或多个突起结构。所述内衬套4凸肩最小内径小于轴承5的外径。所述外衬套3凸肩最小内径小于轴承5的外径。所述内衬套4的宽度不大于轴承5的宽度。所述轴承支座2的轴承孔外侧、外衬套3和内衬套4各开有一个或多个通孔,销棒I数量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数量相同。所述销棒I截面形状与上述通孔形状相同。所述销棒I截面形状为圆形、长圆形和“S”型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销棒I采用钛合金、钢铁或铝合金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在不影响轴承径向承载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轴承轴向承载能力;2、当轴承受频繁轴向载荷时,不会产生轴向滑动及脱落;3、利用销棒具有可设计性,可精确标定轴承的轴向脱落载荷;4、提高轴承的可更换性。【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轴承固定装置示意图图2为新型轴承固定装置示意图图3为新型轴承固定装置剖面图图4为新型轴承固定装置分解图图5为多个销棒的轴承固定装置示意图图6为长圆形销棒的轴承固定装置示意图图7为“S”形销棒的轴承固定装置示意图图8为外衬套3和内衬套4 一个突起的凸肩形式图9为外衬套3和内衬套4多个突起的凸肩形式图10为外衬套3和内衬套4环形凸肩形式其中,1-销棒,2-轴承支座,3-外衬套,4-内衬套,5-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轴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销棒I,轴承支座2、外衬套3、内衬套4和轴承5,轴承支座2为单耳轴承支座,外衬套3和内衬套4的一侧带有凸肩,轴承支座2的轴承孔外侧开有通孔,外衬套3和内衬套4各开有通孔,且轴承支座2、外衬套3和内衬套4所开通孔截面相同,将轴承5压入内衬套4中,轴承5 —侧与内衬套4的凸肩接触,再将内衬套4装入外衬套3中,保证内衬套4与外衬套3的通孔对齐,轴承5与外衬套3的凸肩接触,内衬套4和外衬套3的凸肩分别在轴承5两侧,将外衬套3压入轴承支座2中,保证外衬套3、内衬套4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对齐,将销棒I插入外衬套3、内衬套4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中。所述凸肩为环形。所述凸肩为一个或多个突起结构。所述内衬套4凸肩最小内径小于轴承5的外径。所述外衬套3凸肩最小内径小于轴承5的外径。所述内衬套4的宽度不大于轴承5的宽度。所述轴承支座2的轴承孔外侧、外衬套3和内衬套4各开有一个或多个通孔,销棒I数量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数量相同。所述销棒I截面形状与上述通孔形状相同。所述销棒I截面形状为圆形、长圆形和“S”型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销棒I可以采用钛合金、钢铁或铝合金材料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销棒(1),轴承支座(2)、外衬套(3)、外衬套(4)和轴承(5),轴承支座(2)为单耳轴承支座,外衬套(3)和外衬套(4)的一侧带有凸肩,轴承支座(2)的轴承孔外侧开有通孔,外衬套(3)和外衬套(4)各开有通孔,且轴承支座(2)、外衬套(3)和外衬套(4)所开通孔截面相同,将轴承(5)压入外衬套(4)中,轴承(5)一侧与外衬套(4)的凸肩接触,再将外衬套(4)装入外衬套(3)中,保证外衬套(4)与外衬套(3)的通孔对齐,轴承(5)与外衬套(3)的凸肩接触,外衬套(4)和外衬套(3)的凸肩分别在轴承(5)两侧,将外衬套(3)压入轴承支座(2)中,保证外衬套(3)、外衬套(4)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对齐,将销棒(1)插入外衬套(3)、外衬套(4)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销棒(1),轴承支座(2)、外衬套(3)、外衬套(4)和轴承(5),轴承支座(2)为单耳轴承支座,外衬套(3)和外衬套(4)的一侧带有凸肩,轴承支座(2)的轴承孔外侧开有通孔,外衬套(3)和外衬套(4)各开有通孔,且轴承支座(2)、外衬套(3)和外衬套(4)所开通孔截面相同,将轴承(5)压入外衬套(4)中,轴承(5) —侧与外衬套(4)的凸肩接触,再将外衬套(4)装入外衬套(3)中,保证外衬套(4)与外衬套(3)的通孔对齐,轴承(5)与外衬套(3)的凸肩接触,外衬套(4)和外衬套(3)的凸肩分别在轴承(5 )两侧,将外衬套(3 )压入轴承支座(2 )中,保证外衬套(3 )、外衬套(4 )与轴承支座(2 )的通孔对齐,将销棒(I)插入外衬套(3)、外衬套(4)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为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固定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正光邹燕萍纪小飞贺高刘红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