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1643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7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及其制作工艺,该防水构造包括若干水泥垫层,相邻水泥垫层具有变形缝,水泥垫层上设有混凝土箱涵,相邻水泥垫层上分别设有凹槽,水泥垫层与混凝土箱涵之间设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凹槽内,具有结构简单,防水效果好,可以有效地将有机材料与无机的水泥材料粘接在一起,从而可以消除两者之间的缝隙,也防止由于缝的位移变形,使外界压力水穿过缝隙,最终导致渗漏;该防水构造的制作工艺包括在放置水泥垫层、在水泥垫层上切割凹槽等一系列工序,该工艺可代替传统中埋式止水带的防水构造及工艺,有效解决变形缝漏水问题,尤其适用于各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大大提高了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及其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水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形缝防水构造及其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展,地下管线不断在高速发展,包括高低压电缆、光纤、电信、给水、排水、燃气、热力、工业等管线。种类多、线路长,如广州的供水管可以绕地球一周。各个管线单位“各自为政”,互不相属,却又互相交叉纠缠,无法统一管理,一旦管线有故障,就必须挖开查勘和维修,随时干扰城市交通。埋地管线无法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查,因此使用寿命短,事故发生率高。把市政架空或地下管线集中安置在地下箱涵里,设置了供检修人员行走的通道、出入口、通风、照明、消防、监视等系统,方便各管线的安装、检查、维修工作。各类公用管线集约化铺设在同一条箱涵里并集中管理,形成一种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有效利用宝贵的城市地下资源。以后维修、更换管线时,不必开挖路面。有效防止意外事故,如施工挖断光缆、水管等。可对于目前多头管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地下箱涵的建设面临最大的技术难题,是变形缝防水问题。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 - 2008强制性条款:必须采用中埋式止水带。即使施工按照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变形缝防水效果仍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为中埋式止水带为有机材料,与无机的水泥材料相互靠近在一起,并未粘接,之间存在缝隙,由于缝的位移变形,外界压力水穿过缝隙,最终导致渗漏。2012年5月北京召开的《中国建筑地下防水与建筑安全高峰论坛》中指出,目前地下工程渗漏率高达80%以上,常年居高不下,变形缝是主要的漏水部位。单纯采用中埋式止水带,难以解决变形缝漏水问题,实际变形缝防水工程中,还采用了外置式、内置式止水带作为箱涵底板变形缝的附加防水措施,对箱涵迎水面和背水面进行防水处理,能提高变形缝防水性能。但受地下箱涵施工工艺影响,无论采用现场浇筑式或者预制式,都无法有效对箱涵底部的迎水面进行防水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防水效果好的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及其制作工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若干水泥垫层,相邻水泥垫层具有变形缝,所述水泥垫层上设有混凝土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水泥垫层上分别设有凹槽,水泥垫层与混凝土箱涵之间设有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凹槽内。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凹槽的宽度W为4-8 IM,深度H为15-20 mm。所述每个凹槽距变形缝的距离L为70-90 mm。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防水卷材的两端通过粘合剂固定在凹槽内,所述防水卷材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与水泥垫层上表面固定。所述防水卷材的上表面分别通过粘合剂与混凝土箱涵的底面固定。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一种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在素土层上放置水泥垫层; B、在相邻的水泥垫层上分别切割出凹槽,凹槽距变形缝的距离L为70-90mm,凹槽的宽度 W 为 4-8 mm,深度 H 为 15-20 mm ; C、清理凹槽,确保槽内无杂物; D、裁剪防水卷材,使防水卷材的长度可以覆盖变形缝,宽度250-300mm,并在防水卷材的侧边开孔,直径5mm,间距100mm,孔边距离卷材止水带边缘4mm ; E、在槽中填入粘合剂,在靠近变形缝两边基面上也抹上粘合剂层; F、将防水卷材的两端插入凹槽中,根据防水卷材的侧边开孔位置,打入一个塑料膨胀塞,所述塑料膨胀塞的直径选用6mm ; G、制作固定防水卷材两端的模板,模板下表面粘密封胶条,将带有密封胶条的部分紧压在防水卷材粘接处,并固定模板; H、养护24小时,让其达到初始粘结强度后拆卸模板; 1、在防水卷材的上表面涂抹粘合剂; G、在水泥垫层上安装或现场浇筑混凝土箱涵。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粘合剂为双组份改性环氧粘合剂或无硫化丁晴橡胶粘合剂或双组份丙烯酸改性环氧粘合剂的一种或几种。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防水卷材为PVC防水卷材或TPO防水卷材。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步骤G中,模板采用厚为3mm的三夹板,宽度为30mm,用金属板和铁钉横向固定模板。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防水效果好,可以有效地将有机材料与无机的水泥材料粘接在一起,从而可以消除两者之间的缝隙,也防止由于缝的位移变形,使外界压力水穿过缝隙,最终导致渗漏。本专利技术所述工艺,解决了目前地下箱涵底层迎水面部分无法做可靠防水措施的难题。本专利技术所述工艺可代替传统中埋式止水带的防水构造及工艺,有效解决变形缝漏水问题,尤其适用于各种地下建筑变形缝防水,大大提高了防水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_水泥垫层;2_素土层;3_凹槽;4_粘合剂层;5_粘合剂;6_防水卷材;7-粘合剂;8_混凝土箱涵;9_变形缝。【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所示,一种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若干水泥垫层1,相邻水泥垫层I具有变形缝9,所述水泥垫层I上设有混凝土箱涵8,所述相邻水泥垫层I上分别设有凹槽3,水泥垫层I与混凝土箱涵8之间设有防水卷材6,所述防水卷材6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凹槽3内。所述凹槽3的宽度W为5 mm,深度H为15 mm,所述每个凹槽3距变形缝9的距离L为80 mm。所述防水卷材6的两端通过粘合剂5固定在凹槽3内,所述防水卷材6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5与水泥垫层I上表面固定。所述防水卷材6的上表面分别通过粘合剂7与混凝土箱涵8的底面固定,所述防水卷材6为PVC防水卷材或TPO防水卷材。一种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的制作工艺,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在素土层2上放置水泥垫层I; B、在相邻的水泥垫层I上分别切割出凹槽3,凹槽3距变形缝9的距离L为80mm,凹槽3的宽度W为5 mm,深度H为15 mm ; C、用气枪、铁丝清理凹槽,确保槽内无杂物; D、裁剪防水卷材6,使防水卷材6的长度可以覆盖变形缝,宽度260mm,并在防水卷材6的侧边开孔,直径5mm,间距100mm,孔边距离卷材止水带边缘4mm ; E、在槽中填入粘合剂5,在靠近变形缝两边基面上也抹上粘合剂层4; F、将防水卷材6的两端插入凹槽3中,根据防水卷材6的侧边开孔位置,打入一个塑料膨胀塞,所述塑料膨胀塞的直径选用6mm ; G、制作固定防水卷材6两端的模板,模板下表面粘密封胶条,将带有密封胶条的部分紧压在防水卷材粘接处,模板采用厚为3mm的三夹板,宽度为30mm,用金属板和铁钉横向固定模板; H、养护24小时,让其达到初始粘结强度后拆卸模板; 1、在防水卷材6的上表面涂抹粘合剂7; G、在水泥垫层I上安装或现场浇筑混凝土箱涵8。其中,所述粘合剂为双组份改性环氧粘合剂或无硫化丁晴橡胶粘合剂或双组份丙烯酸改性环氧粘合剂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防水卷材6为PVC防水卷材或TPO防水卷材。当然凹槽3的宽度W、深度H以、距离L、直径、间距等数据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实施过程中,权利要求书中的数值范围均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若干水泥垫层(1),相邻水泥垫层(1)具有变形缝(9),所述水泥垫层(1)上设有混凝土箱涵(8),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水泥垫层(1)上分别设有凹槽(3),水泥垫层(1)与混凝土箱涵(8)之间设有防水卷材(6),所述防水卷材(6)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凹槽(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包括若干水泥垫层(I),相邻水泥垫层(I)具有变形缝(9),所述水泥垫层(I)上设有混凝土箱涵(8),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水泥垫层(I)上分别设有凹槽(3),水泥垫层(I)与混凝土箱涵(8)之间设有防水卷材(6),所述防水卷材(6)的两端固定设置在凹槽(3)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宽度W为4-8mm,深度 H 为 15-20 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凹槽(3)距变形缝(9)的距离L为70-90 mm。4.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6)的两端通过粘合剂(5)固定在凹槽(3)内,所述防水卷材(6)的下表面通过粘合剂(5)与水泥垫层(I)上表面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至3其中之一所述的变形缝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6)的上表面分别通过粘合剂(7)与混凝土箱涵(8)的底面固定。6.一种混凝土箱涵变形缝防水构造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在素土层(2)上放置水泥垫层(I); B、在相邻的水泥垫层(I)上分别切割出凹槽(3),凹槽(3)距变形缝(9)的距离L为70-90 mm,凹槽(3)的宽度W为4-8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城市优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