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51782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0 0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该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包括位于第一建筑物上的第一建筑构件(9)和第二建筑物上的第二建筑构件(1)之间的缝隙(2)以及一组速度相关型阻尼器(8),所述的一组速度相关型阻尼器(8)水平设置在缝隙(2)的下部,且相邻的两速度相关型阻尼器(8)相互平行;其中,每一速度相关型阻尼器(8)与缝隙(2)垂直,且两头分别铰接在第一建筑构件(9)和第二建筑构件(1)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具有速度响应快、抗震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构造,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结构缝。
技术介绍
建筑物设置防震缝的目的是将大型建筑物分隔为较小的部分,形成相对独立的防震单元,避免因地震造成建筑物整体震动不协调,而产生破坏。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航站楼、会展馆及体育馆等大跨建筑不断兴建,此类建筑底层一般采用现浇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采用大跨钢结构,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与《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相关规定,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结构缝最大间距为55米,钢结构为220米,由此经常会出现上部钢结构跨越下部混凝土结构缝的情况,在地震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缝的相对位移会对上部钢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且,在大震动情况下,结构缝两侧结构构件也容易发生碰撞。为了减轻地震作用下对结构缝的破坏,授权公告号为CN202466859U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滑移减震功能的结构缝,它包括伸缩缝、防震支座和速度相关型粘滞阻尼器;所述伸缩缝位于第二建筑物构件和立柱之间,以及第二建筑物构件和第一建筑物构件之间,所述立柱为具有牛腿的立柱,立柱支撑第一建筑物构件和第二建筑物构件,第一建筑物构件设置在立柱上,第二建筑物构件设置在牛腿上;所述防震支座设置在第二建筑物构件和牛腿之间,所述速度相关型粘滞阻尼器的两头分别和第一建筑物构件、第二建筑物构件固定连接(见说明书的段与图1和图2)。上述技术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在地震时耗散地震能量,有效减小结构缝两侧建筑物构件的相对位移,避免两侧建筑物构件在大地震下相撞,但是存在以下不足:1、两个速度相关型粘滞阻尼器倾斜设置水平面内,且一头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二建筑物构件的两侧,另一头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建筑物构件面向第二建筑物构件的侧面,因此,当地震使第一建筑物构件与第二建筑物构件产生相对运动时,分解到速度相关型粘滞阻尼器轴线方向上的速度分量远小于第一建筑物构件与第二建筑物构件之间的速度,明显降低了速度相关型粘滞阻尼器的速度敏感性利用效率;同时,两个速度相关型粘滞阻尼器与第一建筑物构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因此限制了第一建筑物构件和第二建筑物构件在伸缩缝(结构缝)平行方向上的运动。2、只适用于建筑结构缝周围设有支撑立柱和牛腿的场合,在没有牛腿的原有建筑结构中,增设牛腿时施工困难,成本高,不易实现。3、在建筑构件和牛腿之间设置橡胶隔震支座,隔震支座的水平刚度会影响结构缝在正常使用时(如温度荷载下)的自由变形。4、不适用于悬挑式结构缝(亦即结构缝两侧的两建筑构件呈悬挑式结构,且相互之间没有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该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具有速度响应快、抗震效果好的优点。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该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包括位于第一建筑物上的第一建筑构件和第二建筑物上的第二建筑构件之间的缝隙以及一组速度相关型阻尼器,所述的一组速度相关型阻尼器水平设置在缝隙的下部,且相邻的两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相互平行;其中,每一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与缝隙垂直,且两头分别铰接在第一建筑构件和第二建筑构件上。本技术的,还包括钢结构的牛腿;所述的第一建筑构件和第二建筑构件的下部或侧面锚固有所述的牛腿,所述的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两头通过牛腿铰接在第一建筑构件和第二建筑构件上。利用上述钢结构的牛腿实现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与第一建筑构件和第二建筑构件的连接,具有施工简便、便于对现有建筑进行改造等优点。本技术的,所述的钢结构的牛腿由多块钢板焊接而成,牛腿的上部焊接有锚板,该锚板与设在第一建筑构件或第二建筑构件内的锚筋固定连接;牛腿的下部设有连接耳,所述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两头铰接在该连接耳上。上述结构中,锚筋的作用在于与建筑构件连接成一体,是建筑构件向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传递力和运动的第一级传力构件,对于新建建筑,可通过预埋的方式设置所述锚筋,对于现有建筑,可以采用化学植筋法设置所述锚筋;所述锚板的作用在于将多个锚筋连成一体,从而再与牛腿连接;所述连接耳的作用在于将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连接在牛腿上。本技术的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的工作原理是: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在输入速度较小的情况下,出力很小,因此在建筑正常使用时,结构缝可以自由的产生温度蠕变等变形,不受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影响;而在地震发生时,由于结构缝两侧的建筑构件产生高速振动,速度相关型阻尼器可以产生较大的阻尼力,从而减小对上部跨缝结构的不利影响,避免结构缝两侧的建筑结构在大震动下发生碰撞。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由于相邻的两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相互平行,每一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与缝隙垂直,因此当地震使第一建筑物构件与第二建筑物构件产生相对运动时,建筑构件的运动方向与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轴线方向平行,提高了速度相关型粘滞阻尼器的速度敏感性,使得速度相关型粘滞阻尼器的效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由于每一速度相关型阻尼器两头分别铰接在第一建筑构件和第二建筑构件上,且相邻的两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相互平行,因此第一建筑物构件和第二建筑物构件在伸缩缝(结构缝)平行方向上的运动不受限制,避免对速度相关型阻尼器造成损坏。2、适用于建筑结构缝周围设有支撑立柱和牛腿的场合,也适用于悬挑式结构缝。3、没有设置像现有技术中的隔震支座,在正常使用时(如温度荷载下)结构缝的自由变形不受影响。【附图说明】图1和图2为本技术的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缩小比例视图)。图3和图4为本技术的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的第二种【具体实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该防震建筑结构缝构造包括位于第一建筑物上的第一建筑构件(9)和第二建筑物上的第二建筑构件(1)之间的缝隙(2)以及一组速度相关型阻尼器(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速度相关型阻尼器(8)水平设置在缝隙(2)的下部,且相邻的两速度相关型阻尼器(8)相互平行;其中,每一速度相关型阻尼器(8)与缝隙(2)垂直,且两头分别铰接在第一建筑构件(9)和第二建筑构件(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隋庆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