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构造变形装置的动力加载机构,具体地说是用于构造变形装置的动力推杆。
技术介绍
构造变形模拟实验是地质学家研究地质构造特征、形成及演化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目前,构造变形模拟实验大多是依据相似性三大理论,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预制的地质模型进行多期次、多维度的应力施加,配合不同的边界条件,模拟形成基本及复杂的地质断裂结构,研究地质构造的成因及演化机理,为油气藏的勘探提供实验模型依据。通过对比分析及先导实验,我们发现,传统的实验装置采用的应力加载多为手动方式,动力推杆结构设计较为简单,模拟实验结果与实际断层有较大差异,同时在进行构造变形过程中,由于推杆与变形模块的相对运动,动力加载推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侧滑力,容易损伤推杆,造成设备损坏及实验失败。有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用于构造变形装置的动力推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构造变形装置的动力推杆,克服传统应力加载精度不高,稳定性不好的问题,解决在应力加载过程中产生的侧滑力,实现了手动与电动两种方式的动力加载,提升了应力的加载精度及运行稳定性。为了达成上述 ...
【技术保护点】
用于构造变形装置的动力推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及设置在推杆前端的滚轮和设置在推杆后端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驱动装置或手动驱动装置,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和推杆后端连接处还设置有电动方向校准机构;所述手动驱动装置主要包括手轮,所述手轮连接在推杆后端并用锁紧螺钉和定位销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构造变形装置的动力推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推杆及设置在推杆前端的滚轮和设置在推杆后端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为电动驱动装置或手动驱动装置,所述电动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伺服电机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和推杆后端连接处还设置有电动方向校准机构;所述手动驱动装置主要包括手轮,所述手轮连接在推杆后端并用锁紧螺钉和定位销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构造变形装置的动力推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包括丝杠、柱塞、行星减速机,所述丝杠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前端扶正架和后端扶正架,前后端扶正架之间连接导向杆,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诗,单亦先,郝雪峰,任旭虎,王勇,熊伟,崔营滨,伍松柏,解玉宝,赵兰全,尹丽娟,朱德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