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12084 阅读:2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6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其包含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其具有如下效果:在单独使用了所述植物提取物时,未明显显示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及还原力,但在它们的混合提取物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及还原力均显著地提高,并在混合提取物中,抑制在黑色素生成初期阶段中涉及到的蛋白质即酪氨酸酶的活性,并有意识地减少TRP-1,显示出比周知为具有美白功能成分的熊果苷更加优异的美白效果,因此能够用来制造美白功能性化妆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皮肤美白效果的新型天然植物混合提取物,更具体地,涉及包含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的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
技术介绍
人的肤色是根据黑色素、叶红素及血红蛋白的量而决定的,其中最为决定性的要素是黑色素。黑色素在存在于皮肤(表皮)内的基底层的色素细胞即黑素细胞(melanocyte)中合成而转移到周边角质细胞(Keratinocyte)来显现出人的肤色。如果黑色素的生成异常地少,则引发白斑症(Vitiligo)这样的皮肤病变。相反地,如果生成过多,则形成中年女性的主要烦恼之一的黑痣、雀斑,并且与皮肤癌也有密切的关系。在此,对美白作用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黑色素是在存在于皮肤表皮的基底层的叫作黑素细胞的细胞中,由酪氨酸(Tyrosine)经过酶及非酶性氧化反应而生成的,并转移到构成表皮的角质细胞。作为参与黑色素的生合成的重要的酶,有酪氨酸酶(Tyrosinase)、酪氨酸酶相关蛋白I (Tyrosinase — Related proteinl)及多巴色素互变异构酶(dopachrome tau tomerase)。除了酪氨酸酶之外,该两个酶也引人注目,但是在黑色素合成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酶是酪氨酸酶。黑色素的生合成的第一步骤是根据酪氨酸酶而引发的。根据酪氨酸酶,酪氨酸成为多巴(Dopa),将该多巴制造为多巴醌(Dopa — quinone)。众所周知,根据非酶性反应也能够进行该两个反应的下一个步骤过程,但单独通过酪氨酸酶也能够生成黑色素。最近,提出了关于根据皮肤细胞内的信号传达物质的表达而形成黑色素的过程的新理论。当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中时,引发炎症的白细胞介素一 a (Inter lukin —)由上皮(Epidermis)内的角质细胞(Keratinocyte)表达,该白细胞介素α促进内皮素(Endothelin)的表达。这样的一系列的过程增加黑素细胞的形成,激活黑素细胞。在这样形成的黑素细胞内的黑素体中,酪氨酸通过酪氨酸酶而形成黑色素。另外,NF-kB应对多种刺激响应性地被激活,从而对于免疫、增生、炎症等,提高各种基因的表达。据称NF-kB的过度激活关系到癌、类风湿、干癣等,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研发NF-kB抑制剂。并且,得知NF-kB还存在于皮肤的表皮角质细胞或真皮纤维细胞,因紫外线或炎症等的刺激,NF-kB被过度激活,转录活性提高。NF-kB的过度激活造成细胞中的感染性细胞活素的生成,因该细胞活素导致进一步的NF-kB的表达。另外,促进作为细胞增生因子的bFGF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或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 I的生成,引起由表皮角质细胞的过度增生或角质异常导致的表皮的肥厚、由黑素细胞的增生导致的色素的沉淀、由MMP — I的真皮胶原蛋白的分解导致的皮肤弹性的下降等,这关系到皮肤的光老化。生成作为皮肤的黑色素细胞的色素的表皮黑素细胞因紫外线或慢性炎症等而增加,这导致皮肤中的黑色素生成量增加。在受感染时,NF-kB在表皮角质细胞中被过度地表达而促进具有黑色素细胞增生作用的bFGF在表皮角质细胞中的生成。即,抑制NF-kB的作用的物质显现出防止由炎症或紫外线导致的黑痣或雀斑等的色素沉淀的效果。因为抗环血酸(日本特开平4-9320)、对苯二酚(日本特开平6-192062)、曲酸(日本特开56-7710)、熊果苷(日本特开平4-9315)及一部分化合物具有酪氨酸酶阻碍作用,因此已经作为美白化妆料的原料而使用,但因为如下问题而其在处方界的使用受到限制:因稳定性低,分解而着色,或者产生异味,在活体级上的功效、效果的不确定及安全性问题等。并且,虽然论证了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果,但是在与实际活体级类似的实验中,其效果较低,并且对苯二酚被规定为致癌物质,因此被禁止使用。因此,目前需要研发稳定性优异,且具有突出的皮肤美白活性的天然物质。韩国授权专利第0562348号韩国授权专利第0850686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寻找有效改善皮肤美白的物质,从大自然的各种天然物质中筛选了对皮肤美白有效的物质,其结果查明了在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中具有非常优异的皮肤美白效果,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为有效成分而包含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的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作为有效成分而包含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混合提取物的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白茯苓提取物在化妆料组合物的总重量份中占0.001~2重量%,榆白皮提取物在化妆料组合物的总重量份中占0.001~2重量%,甘草提取物在化妆料组合物的总重量份中占0.001~5重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混合提取物使用从以下的组中选择的溶剂而进行提取:水、碳数为I~4个的无水或含水低级醇、丙酮、乙酸乙酯、醋酸异丁酯以及1,3-丁二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化妆料组合物具有酪氨酸酶活性阻碍和/或者黑色素生合成阻碍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化妆料组合物形成为从以下的组中选择的剂型--溶液、悬浮液、乳液、糊状物、凝胶、膏状物、护肤液、粉、香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洗面奶、油、粉末状粉底、乳液状粉底、蜡型粉底及喷雾。本专利技术涉及包含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的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其具有如下效果:在单独使用了所述植物提取物时,未明显显示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及还原力,但在它们的混合提取物中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及还原力均显著地提高,并在混合提取物中,抑制在黑色素生成初始阶段中涉及到的蛋白质即酪氨酸酶的活性,并有意识地减少TRP-1,显示出比周知为具有美白功能成分的熊果苷更加优异的美白效果,因此能够用来制造美白功能性化妆品。【附图说明】图1是为了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中是否存在细胞毒性而进行MTT assay分析的结果。图2是为了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中是否存在抗氧化活性而确认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结果。图3是为了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中是否存在抗氧化活性而测定了还原力的结果。图4是为了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中是否存在抗氧化活性,根据轻自由基(hydroxyl radical)而测定了 DNA的氧化损伤与否的结果。图5是为了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中是否存在抗氧化活性而测定了脂质过氧化程度的结果。图6是为了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中是否存在美白活性而测定了酪氨酸酶活性的结果。图7是为了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中是否存在美白活性而测定了黑色素生成程度的结果。图8是为了了解在本专利技术的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中是否存在美白活性而确认了酪氨酸酶、TRP-1、TRP-2及S0D-1的蛋白质表达程度的结果。【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为了寻找有效改善皮肤美白的物质,从大自然的各种天然物质中筛选了对皮肤美白有效的物质,其结果确认了在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的混合提取物中具有非常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包含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混合提取物,作为有效成分。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9.06 KR 10-2013-01070291.一种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包含白茯苓、榆白皮及甘草混合提取物,作为有效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白茯苓提取物在化妆料组合物的总重量份中占0.0Ol重量%~2重量%,榆白皮提取物在化妆料组合物的总重量份中占0.001重量%~2重量%,甘草提取物在化妆料组合物的总重量份中占0.001重量%~5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美白用化妆料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文武吴荣姬南香权恩廷朴慧贞李守卿洪秀暻金相珉
申请(专利权)人:芽美化妆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