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828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热交换器,包括内设空腔的本体,本体的空腔通过一个内管分隔成外腔和内腔,本体一端设有内腔入口,本体另一端设有内腔出口,内腔入口和内腔出口分别与内腔相通,本体在设有内腔入口的一端侧面上设有与外腔相通的外腔入口,本体在设有内腔出口的一端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外腔相通的外腔出口,外腔出口连接外腔出口管,外腔出口管中部连接有自力式温控阀,自力式温控阀包括设于外腔出口管上的阀门,阀门通过其内的阀芯控制其开关,阀门通过软管连接温控阀探头,软管内和温控阀探头内设有感温液体,温控阀探头设于内腔出口的一端并完全伸入外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能自动控制输出温度、环保节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尤其涉及的是一种余热利用的新型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现有的热交换器通常通过电气控制技术实现热交换,其需要电源使用起来具有局限性,且其需要防护,不适于长期室外使用,此外,其还需要人工值守及维护保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能自动控制输出温度、无需人员值守、环保节能的新型热交换器。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新型热交换器,包括内设空腔的本体,所述本体的空腔通过一个内管分隔成外腔和内腔,所述本体一端设有内腔入口,所述本体另一端设有内腔出口,所述内腔入口和内腔出口分别与所述内腔相通,所述本体在设有内腔入口的一端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外腔相通的外腔入口,所述本体在设有内腔出口的一端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外腔相通的外腔出口,所述外腔出口连接外腔出口管,所述外腔出口管中部连接有自力式温控阀,所述自力式温控阀包括设于外腔出口管上的阀门,所述阀门通过其内的阀芯控制其开关,所述阀门通过软管连接温控阀探头,所述软管内和温控阀探头内设有感温液体,所述温控阀探头设于内腔出口的一端并完全伸入外腔内。所述自力式温控阀的阀门上方设有温度调节旋钮。所述外腔出口管上还设有与所述自力式温控阀并列连接的备用管道,所述自力式温控阀和备用管道上均设有手动阀。所述本体外形为筒形。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热交换器,利用热交换器和自力式温控阀的巧妙结合以及液体受热膨胀和液体不可压缩的原理实现自动调节控制热交换器的输出温度,无需电源、无需人员值守。同时,本热交换器结构简单,无需日常维护保养,故障极低。此外,本热交换器以工厂排出的高温废气废水作为热源进行余热利用实现热交换,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热交换器,包括内设空腔的筒形本体I,本体I的空腔通过一个内管2分隔成外腔4和内腔3,本体I 一端设有内腔入口 31,本体I另一端设有内腔出口 32,内腔入口 31和内腔出口 32分别与内腔3相通。本体I在设有内腔入口31的一端侧面上设有与外腔4相通的外腔入口 41,本体I在设有内腔出口 32的一端侧面上设有与外腔4相通的外腔出口 42,外腔出口 42连接外腔出口管43,外腔出口管43中部连接有自力式温控阀5,自力式温控阀5包括设于外腔出口管43上的阀门51,阀门51通过其内的阀芯控制其开关,阀门51通过软管52连接温控阀探头53,软管52内和温控阀探头53内设有感温液体,温控阀探头53设于内腔出口 32的一端并完全伸入外腔4内。自力式温控阀5的阀门51上方设有温度调节旋钮54。外腔出口管43上还设有与自力式温控阀5并列连接的备用管道6,自力式温控阀5和备用管道6上均设有手动阀7,当自力式温控阀5不使用时,可手动关闭自力式温控阀5同时手动开启备用管道6进行使用。使用时,工厂产生的高温废气或废水从内腔入口 31进入内腔3,在热交换器内完成热交换成为低温废水或废气并从内腔出口 32排出。调节自力式温控阀5上的温度调节旋钮54设定好温度,需要加热的液体介质由外腔入口 41进入外腔4内,液体介质在热交换器内被加热到设定温度时,自力式温控阀5的温控阀探头53内和软管52内的感温液体受热膨胀推动阀芯开启阀门51。阀门51的开启程度受外腔4内液体温度的控制,液体温度越高阀门51的开启程度越大,则外腔出口管43的流量越大;温度越低反之。当废气或废水从内腔入口 31停止流入或温度过低时,外腔4内液体介质温度将降低,当其低于自力式温控阀5设定的温度时,阀门51在弹簧作用下关闭。本技术提供的新型热交换器,利用热交换器和自力式温控阀5的巧妙结合以及液体受热膨胀和液体不可压缩的原理实现自动调节控制热交换器的输出温度,无需电源、无需人员值守。同时,本热交换器结构简单,无需日常维护保养,故障极低。此外,本热交换器以工厂排出的高温废气废水作为热源进行余热利用实现热交换,节能环保。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热交换器,包括内设空腔的本体,所述本体的空腔通过一个内管分隔成外腔和内腔,所述本体一端设有内腔入口,所述本体另一端设有内腔出口,所述内腔入口和内腔出口分别与所述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在设有内腔入口的一端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外腔相通的外腔入口,所述本体在设有内腔出口的一端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外腔相通的外腔出口,所述外腔出口连接外腔出口管,所述外腔出口管中部连接有自力式温控阀,所述自力式温控阀包括设于外腔出口管上的阀门,所述阀门通过其内的阀芯控制其开关,所述阀门通过软管连接温控阀探头,所述软管内和温控阀探头内设有感温液体,所述温控阀探头设于内腔出口的一端并完全伸入外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热交换器,包括内设空腔的本体,所述本体的空腔通过一个内管分隔成外腔和内腔,所述本体一端设有内腔入口,所述本体另一端设有内腔出口,所述内腔入口和内腔出口分别与所述内腔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在设有内腔入口的一端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外腔相通的外腔入口,所述本体在设有内腔出口的一端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外腔相通的外腔出口,所述外腔出口连接外腔出口管,所述外腔出口管中部连接有自力式温控阀,所述自力式温控阀包括设于外腔出口管上的阀门,所述阀门通过其内的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峰姚杰徐怀刚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舜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