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钟亮专利>正文

保龄球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487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保龄球瓶模具,系包括由座体、压缸组、加温器、上模座与下模座、连接于该上、下模座上的冷却水管所组合而成。这种模具的特征是:在将保龄球瓶瓶心上包覆表层的离子聚合物、嵌置底座,再置放于下模座的模槽内后,藉压缸推送上模座向下加温加压,令瓶心、瓶心表层的离子聚合物与底座三者合而为一,复再直接控制导通冷却水流经上、下模座,用作冷却,即能取出保龄球瓶成品,而无须经过繁复的加温加压、取出球瓶模胚再冷却的多次操作程序。(*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系有关一种保龄球瓶模具,尤其是指一种在经加温加压使球瓶成形后,能直接控制导通冷却水流经上、下模座,用作冷却,即能取出保龄球瓶成品,而无须经过繁复的包复模胚、加温加压、取出球瓶模胚再冷却的多次操作程序,能简化制程,提高制造球瓶的速度,而具有改良性与进步性的保龄球瓶模具。传统制造保龄球瓶的方式是,将木质瓶心外包复树脂并嵌合底座后,需先把此一未固定成型的瓶体置入一铝质的模胚内,再送至保龄球瓶模具内,经上、下模座的加温加压后,再取出该铝质的模胚作冷却降温的操作,最后再剥离铝质的模胚,而完成一保龄球瓶成品。此一传统制造保龄球瓶的方式明显有许多缺失不便之处。譬如,包复树脂并嵌合底座后的瓶心,在加温固定成型之前,需由人工或自动化机具先作包复模胚的手续,再将此模胚置入模具内部作加温加压制程。当瓶体固接成型后,必需一一取出铝质的模胚,经冷却降温之后,必需以人工逐一剥离外层铝质的模胚,取出球瓶成品;因此,在整体的制造流程上,即多了许多需要人工操作的手续,使得保龄球瓶的-->制造速度慢,浪费工时,并增加了间接成本。有鉴于上述传统制成方法的缺失不便,本技术提供一种创新设计的制造保龄球瓶的模具,设计以小体积的上、下模座,同时兼具有加温与冷却散热的功能,因而能在使保龄球瓶成型后立即作冷却散热、取出成品,使制程大幅简化,而具有改良性。亦即,本技术的主要目的,系为提供一种能快速制造保龄球瓶的模具,藉由简易的操作,仅由一人次的人工即能完成加温加压使瓶体成型、冷却、脱模取出成品的一贯化作业,增进保龄球瓶的生产速度,提升效率,而有功效的增进。兹配合图示,详细说明本技术一具体实施例如后述。第一图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第二图为技术的上、下模座图。如后附图中所示的本创作,保龄球瓶模具,整体系包括由座体11、压缸组12、加温器13、上模座14、与下模座15、连接于该上、下模座上的冷却水管16,所组合而成。该座体11系略成一四方体,包括一上平面17、一底平面18,并于两平面17、18之间的四角端,各设以支柱19相连接,而构成一可稳固置于平面的座体11;位于该上平面17上,垂直设置该压缸组12,压缸组12的前端两推杆,分别穿越该上平面17,并于推杆的前端固设该上模座14;下模座15则被固定于底平面18上,另于此下模座15的平面两角端,各设有凸柱19、20,恰可对应于上模座14上-->所设的凹孔(图中未示),并使该上、下模座14、15的模槽,呈相互对应的状态,而能在推送上模座14向下时,由凸柱19、20插置于凹孔中,使该上、下模座14、15成为稳定对位。位于该上、下模座14、15上的两相对应面,即,于上、下模座14、15设有保龄球模槽的表层,系分别布设有一铁氟龙层,如此构造系为便于保龄球瓶的脱模。该加温器13,整体系包括由一电气箱21、与分别设于该上、下模座14、15内的电热管22所组成;该电气箱21上设有相关的温度计23与温度设定钮24,由此电气箱21以导线连接各该电热管22,该电热管22,系分别以两支为一组,每组分别设于该上、下模座14、15的两侧,因而使上、下模座14、15能快速升温至设定的温度。该冷却水管16,系于一进入端25连通冷却水水源,另一端分别经该上、下模座14、15内,再由排出端26回流至冷却水水源,形成一密封循环的冷却水管路。为了要提高冷却效果,请注意该上、下模座14、15上系设由三组该冷却水管16穿越该上、下模座内,当然也可视需要设置更多组,使得此上、下模座14、15具有快速降温冷却的能力。如上所述的保龄球瓶模具,其操作特征为:在将保龄球瓶瓶心上包覆表层的离子聚合物、嵌置底座,再置放于下模座的模槽内后,藉该压缸组12推送上模座14向下模合于该下模座15,控制电气箱21使该上、下模座14、15加温加压,令瓶心、瓶心表层的离子聚合物-->与底座三者合而为一,复再直接控制导通冷却水流经上、下模座14、15,使该上、下模座14、15快速冷却,即能取出已成型的保龄球瓶成品。经如此反复操作,而能很方便快速的重复制造保龄球瓶,而无须经过繁复的加温加压、取出球瓶模胚再冷却的多次操作程序。因此,如上所示的本技术,设计以小体积的上、下模座,同时兼具有加温与冷却散热的功能,且加温与冷却均很快速,因而能在使保龄球瓶成型后立即作冷却散热、取出成品,使制造程序大幅简化;由于只需一人次的人工操作即能完成加温加压使瓶体成型、冷却、脱模取出成品的一贯化作业,而能增进保龄球瓶的生产速度,提升效率;另就结构上看,保龄球瓶模具的整体组装设计创新为以往所未见,而实为一合于首创性与实用性的保龄球瓶模具新型创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保龄球瓶模具,整体系包括由座体、压缸组、加温器、上模座、与下模座、连接于该上、下模座上的冷却水管,所组合而成;其特征是在:该座体,系略成一四方体,包括一上平面、一底平面,并于两平面之间的四角端,各设以支柱相连接,而构成一可稳固置于平 面的座体;压缸组,系垂直设置于该上平面上,压缸组的前端两推杆,分别穿越该上平面,并于推杆的前端固设该上模座;该上、下模座,系包括位于该上、下模座设有保龄球模槽的表层,分别布设有一铁氟龙层,该下模座,系被固定于底平面上,另于此下模座的 平面两角端,各设有凸柱,恰可对应于上模座上所设的凹孔,并使该上、下模座的模槽,呈相互对应的状态;该加温器,系包括由一电气箱、与分别设于该上、下模座内的电热管所组成,该电气箱上设有相关的温度计与温度设定钮,以导线连接各该电热管,该电热管, 系分别以两支为一组,每组分别设于该上、下模座的两侧,因而使上、下模座能快速升温至设定的温度;该冷却水管,系于一进入端连通冷却水水源,另一端分别经该上、下模座内,再由排出端回流至冷却水水源,形成一密封循环的冷却水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保龄球瓶模具,整体系包括由座体、压缸组、加温器、上模座、与下模座、连接于该上、下模座上的冷却水管,所组合而成;其特征是在:该座体,系略成一四方体,包括一上平面、一底平面,并于两平面之间的四角端,各设以支柱相连接,而构成一可稳固置于平面的座体;压缸组,系垂直设置于该上平面上,压缸组的前端两推杆,分别穿越该上平面,并于推杆的前端固设该上模座;该上、下模座,系包括位于该上、下模座设有保龄球模槽的表层,分别布设有一铁氟龙层,该下模座,系被固定于底平面上,另于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钟亮
申请(专利权)人:李钟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