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邦喜专利>正文

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624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属于体育、健身装置领域,解决被撞倒的瓶与球一起挤到球门口,造成球门(2)不能及时自动打开,以至不能自动打开而影响及时自动回球、回瓶的问题;特征在于,具有螺旋推进器(1)对着球门(2)横向装在挡球板(3)之前、纵向地毯带(4)之上,并且在纵向地毯带(4)的拖动下转动,其螺旋线(5)推进的方向必须向着球门(2),该螺旋推进器(1)两端的转动机构(7)分别可拆卸性的装在前、后墙板(14)上;有益之处为,能稳妥可靠的解决球(15)与瓶(16)分离,实现及时自动回球、回瓶,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重量的球(15),同时结构简单、易制做、安装调整、使用维护都很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体育、健身装置领域,涉及一种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普通保龄球装置中,保龄球(以下简称球)撞击瓶后,被撞倒的瓶与球混在一起继续运动,由于没有球、瓶分离装置,球瓶不能很好分离,有时个别瓶会与球一起挤到球门口,造成球不能及时自动打开球门并及时滚出球门口,以及个别瓶也不能及时回拢,影响正常运行,有时出现“卡死”,必须人工排除,不仅麻烦,而且影响健身、娱乐情趣,正常比赛时,更会带来负面影响;中国专利ZL01131189·4公开的一种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虽然起一定作用,但结构粗笨,易产生较大噪音,并且效果不佳;中国专利ZL02244047·X公开的一种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横向地毯带1的设置,结构复杂,运行中与纵向地毯带6不易协调,因此效果也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可靠解决被撞倒的瓶与球一起挤到球门口,造成球门不能及时自动打开,以至不能自动打开,因而影响及时自动回球、及时自动回瓶的问题,同时结构简单、易实施。采用的技术方案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与保龄球装置的相应部件定位关联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具有螺旋推进器1对着球门2横向装在档球板3之前、纵向地毯带4之上,并且在纵向地毯带4的拖动下转动,其螺旋线5推进的方向必须向着球门2,该螺旋推进器1两端的转动机构7分别可拆卸性的装在前、后墙板14上。有益效果被撞倒的瓶16与球15在自身动量及纵向地毯带4的作用下混在一起继续运动,当球15触到螺旋推进器1、随后或直接触到档球板3,并最终依附着螺旋推进器1被螺旋线5导向推动滚向球门2时,一般情况下球15与纵向地毯带4不再直接接触,直到其顺利的定向冲到球门2并打开球门2,滚出球门口;而继续运动的瓶16由于其特有的形状及几何尺寸,又比较轻,不会受螺旋推进器1的影响,会顺利越过螺旋推进器1而被纵向地毯带4拖走,并穿过挡球板3被带入回拢装置;螺旋推进器1能将球15“拖”起并定向导向推动其向球门2滚动,有利于球、瓶分离,可靠实现及时回球、及时回瓶,并且适用于各种不同重量的球15,同时结构简单、易制做、安装调整、使用维护都很方便。附图说明图1、总体结构及安装平面示意图;图2、按图1所示的A-A剖视图;图3、按图1所示的垂直于螺旋线5的B-B剖视图;图4、螺旋推进器1的转动机构7的结构主视图;图5、按图4所示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示说明a点为纵向地毯带4左端部的最高点,b点为球门2的最低点,c点为螺旋线5紧挨球门2处的最高点;R0为螺旋推进器1的螺杆6的半径,R1为球15的半径;S0为螺旋线5的螺距,S1为螺旋推进器1的转动轴线O-O’距档球板3左侧表面的水平距离;H0为螺旋线5的有效高度,H1为b点与a点的垂直距离;O-O’为螺旋推进器1的转动轴线。如图1、2所示,通常情况下,b点比a点低H1=25-45mm,此时c点稍低于b点,以不“卡”球、不影响球15正常顺利自动滚出球门2为准,或者c点与b点同高,或者c点稍高于b点,但必须低于a点,并且以不影响球15正常顺利自动滚出球门2为准;S1需满足R1≤S1≤3R1,并以最有利于球15正常顺利滚向球门2为原则来确定S1;O-O’正对球门2的垂直中心线,或稍有偏离,并最好稍向左偏;R0应与螺旋线5匹配,即要适度压紧纵向地毯带4,又要兼顾c点的高度。如图1、3所示,螺旋线5为单线式,并且其顶面呈带圆弧角的平面型,其有效高度H0与螺距S0相对应,即H0随S0的增大或减小而适度增大或减小。如图1、4所示,螺旋推进器1两端的转动机构7的上、下及、左、右的位置可调,具有与螺杆6一体化加工而成的轴头8、配套轴承9和轴承座10,该座上有垂直式长圆形定位孔11,墙板14上具有配套的水平式长圆形定位孔12,并通过紧固件13相互固定在一起。通常挡球板3的上、下及左、右的位置也是可调的;不管重量如何球15的半径R1均为108mm。具体实施例如下螺旋推进器1的相应规格尺寸R0为30mm,S0为130mm,H0为10mm;螺旋线5为单线式,螺旋线5的旋向如下人站在打球位置面对布瓶台17,若球门2设在左(后)墙板14一侧,如图1所示,则螺旋线5为右旋;若球门2设在右(前)墙板14一侧,则螺旋线5为左旋。保龄球设备通常是双道联袂出售,而两道的球门2的设置刚好是一左一右,因此两道中的相应螺旋推进器1的螺旋线5的旋向刚好为一右一左互相对应。其他相应尺寸c点与b点等高,O-O’正对球门2的垂直中心线,S1=2.25R1。实验结果比较理想。原理说明安装就位后,螺纹旋推进器1适度压紧纵向地毯带4,并且其左、右连续着的两部分的纵向地毯带4,均具有一定的左高右低的斜度,并且总体看纵向地毯带4必须呈左高右低状;正常运转中,螺旋推进器1在纵向地毯带4的拖动下转动;被撞倒的瓶16与球15混在一起运动中,由于挡球板4的作用,能保证球15触到并能依附着螺旋推进器1,并在其导向球门2的螺旋线5的作用下,迅速并顺利冲向球门2,并打开球门2,滚出球门口;而螺旋推进器1对瓶16起不了导向推动作用,瓶16将在纵向地毯带4的作用下顺利越过螺旋推进器1和挡球板4,被拖入回拢装置;球15几乎全部是在间距为S1的过道内被导向推动,此情况下,纵向地毯带4与球15之间一般不再直接接触,球5有一定高度的“悬空”,非但不影响,而且非常有利于纵向地毯带4拖带瓶16入回拢装置;因此球15与瓶16分离稳妥可靠,也就不会发生“堵”球门2的问题,能够及时自动回球、回瓶。权利要求1.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与保龄球装置的相应部件定位关联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具有螺旋推进器(1)对着球门(2)横向装在档球板(3)之前、纵向地毯带(4)之上,并且在纵向地毯带(4)的拖动下转动,其螺旋线(5)推进的方向必须向着球门(2),该螺旋推进器(1)两端的转动机构(7)分别可拆卸性的装在前、后墙板(1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线(5)紧挨球门(2)处的最高点c稍低于球门(2)的最低点b,以不“卡”球、不影响球(15)正常顺利自动滚出球门(2)为准,或者c点与b点同高,或者c点稍高于b点,但必须低于纵向地毯带(4)左端部的最高点a,并且以不影响球(15)正常顺利自动滚出球门(2)为准;螺旋推进器(1)的转动轴线O-O’距挡球板(3)左侧表面的水平距离S1需满足大于或等于球(15)的半径R1,小于或等于球(15)的三倍的半径R1;O-O’正对球门(2)的垂直中心线,或稍有偏离,并最好稍向左偏;螺旋推进器(1)的螺杆(6)的半径R0应与螺旋线(5)匹配,即要适度压紧纵向地毯带(4)又要兼顾c点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线(5)的顶面呈带圆弧角的平面型,其有效高度H0应与螺距S0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螺旋推进器(1)两端的转动机构(7)的上、下及、左、右的位置可调,具有与螺杆(6)一体化加工而成的轴头(8)、配套轴承(9)和轴承座(10),该座上有垂直式长圆形定位孔(11),墙板(14)上具有配套的水平式长圆形定位孔(12),并通过紧固件(13)相互固定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保龄球与瓶分离装置,与保龄球装置的相应部件定位关联在一起,其特征在于:具有螺旋推进器(1)对着球门(2)横向装在档球板(3)之前、纵向地毯带(4)之上,并且在纵向地毯带(4)的拖动下转动,其螺旋线(5)推进的方向必须向着球门(2),该螺旋推进器(1)两端的转动机构(7)分别可拆卸性的装在前、后墙板(14)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邦喜韩果正
申请(专利权)人:何邦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