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镶件和后模间的防磨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337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侧镶件和后模间的防磨损结构,其使得一侧镶件和后模之间的磨损变小,确保了模具的精度,使得模具的寿命长,注塑产品的质量好,最终降低了生产成本。其包括前模、后模、A板、B板,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孔型镶件位于对应侧的型腔内,合模时的所述孔型镶件支承于所述后模,其特征在于:底部的垫板和B板间留有间隙,所述垫板紧固连接下部的面板,顶针的底部紧固于所述面板、垫板所形成的定位腔内,所述顶针有至少两个,所述顶针的顶部贯穿所述B板、后模后顶装于所述孔型镶件的底端面,所述顶针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上顶杆的顶部顶装于所述顶针的底端面,所述上顶杆的顶部位于所述面板、垫板所形成的下部限位腔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侧镶件和后模间的防磨损结构
本技术涉及产品模具的结构
,具体为一侧镶件和后模间的防磨损结构。
技术介绍
一侧带通孔的产品的模具,具体为模具的型腔一侧设置孔型镶件,孔型镶件紧固连接一侧的行位块,脱模时,行位块在斜导柱的带动下使得孔型镶件完成抽芯,孔型镶件的底端面和后模直接接触,在脱模过程中孔型镶件的底端面和后模产生磨损,时间久了,模具的精度就会下降,进而使得注塑产品的质量差,模具的寿命短,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侧镶件和后模间的防磨损结构,其使得一侧镶件和后模之间的磨损变小,确保了模具的精度,使得模具的寿命长,注塑产品的质量好,最终降低了生产成本。一侧镶件和后模间的防磨损结构,其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其包括前模、后模、A板、B板,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孔型镶件位于对应侧的型腔内,合模时的所述孔型镶件支承于所述后模,其特征在于:底部的垫板和B板间留有间隙,所述垫板紧固连接下部的面板,顶针的底部紧固于所述面板、垫板所形成的定位腔内,所述顶针有至少两个,所述顶针的顶部贯穿所述B板、后模后顶装于所述孔型镶件的底端面,所述顶针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上顶杆的顶部顶装于所述顶针的底端面,所述上顶杆的顶部位于所述面板、垫板所形成的下部限位腔内。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后,由于顶针的顶部贯穿B板、后模后顶装于孔型镶件,且顶针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其使得孔型镶件的底端面一部分重力支承于耐磨橡胶垫,在孔型镶件和后模发生磨损时,其使得磨损变小,且耐磨橡胶垫方便更换,其确保孔型镶件的纵向定位,确保了模具的精度,使得模具的寿命长,注塑产品的质量好,最终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当孔型镶件完成抽芯后,在上顶杆的作用下,面板、垫板带动顶针上升,直至顶针将型腔内的产品顶出后模,完成产品脱模,由于顶针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其不会破坏产品的表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其包括前模1、后模2、A板3、B板4,前模1、后模2之间为型腔5,孔型镶件6位于对应侧的型腔5内,合模时的孔型镶件6支承于后模2,底部的垫板7和B板4间留有间隙,垫板7紧固连接下部的面板8,顶针9的底部紧固于面板8、垫板7所形成的定位腔10内,顶针9的顶部贯穿B板4、后模2后顶装于孔型镶件6的底端面,顶针9有至少两个,顶针9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11,上顶杆12的顶部顶装于顶针9的底端面,上顶杆12的顶部位于面板8、垫板7所形成的下部限位腔13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侧镶件和后模间的防磨损结构,其包括前模、后模、A板、B板,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孔型镶件位于对应侧的型腔内,合模时的所述孔型镶件支承于所述后模,其特征在于:底部的垫板和B板间留有间隙,所述垫板紧固连接下部的面板,顶针的底部紧固于所述面板、垫板所形成的定位腔内,所述顶针有至少两个,所述顶针的顶部贯穿所述B板、后模后顶装于所述孔型镶件的底端面,所述顶针的顶部设置有耐磨橡胶垫,上顶杆的顶部顶装于所述顶针的底端面,所述上顶杆的顶部位于所述面板、垫板所形成的下部限位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侧镶件和后模间的防磨损结构,其包括前模、后模、A板、B板,所述前模、后模之间为型腔,孔型镶件位于对应侧的型腔内,合模时的所述孔型镶件支承于所述后模,其特征在于:底部的垫板和B板间留有间隙,所述垫板紧固连接下部的面板,顶针的底部紧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应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新区伟创利模具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