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德臣专利>正文

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232 阅读:2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它包括模体(1),镶装于模体上口内的外口模(3),装于模体(1)中的芯棒(5)以及安装在模体上的至少一个机颈(7),其特征在于:芯棒(5)的外壁上开设有深度由深渐浅、宽度由宽渐窄的螺旋形流道(8)。(*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在采用吹塑法生产塑料薄膜的设备上使用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它包括模体,镶装于模体上口内的外口模,装于模体中的芯棒以及安装在模体上的至少一个机颈。目前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普遍使用的芯棒式模具其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是由模体,镶装于模体上口内的外口模,装于模体中的芯棒以及安装在模体上的机颈组成;图2是其芯棒流道展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熔融的聚氯乙烯物料经机颈进入芯棒流道的中心点A处,呈扇形沿芯棒向上,其中一部分物料向上到模口方向被挤出模口,另一部分物料沿扇面半周到达芯尖B处汇合后再向上到模口方向被挤出模口;由于物料流经过的路程远近和速度均不相同,所以熔融的聚氯乙烯物料在扇形流道的两边处和尖芯处极易粘料分解,另外因物料流的流程不等受挤出的压力不同,导致模口出料不均匀,薄膜厚薄不均,加之因扇形流道的两边处和尖芯处极易粘料分解,而分解物粘附于模具的内壁上,并且越积越多,使生产无法进行,必须停机清理,其生产周期在24小时左右(从开机到清理为一个周期),由于粘附物的清理难度大,清理一次约需6~8小时,开机后还需约一小时的调整后才能投入正常生产,这就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另外因其芯棒上部的锥形内口模与镶装于模体上口内的外口模之间的出料流道为长锥形的间隙流道,易造成挤出熔体破碎,影响薄膜表面的质量。-->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设计更为合理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措施来实现:本技术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它包括模体,镶装于模体上口内的外口模,装于模体中的芯棒以及安装在模体上的至少一个机颈,其芯棒的外壁上开设有深度由深渐浅、宽度由宽渐窄的螺旋形流道。本技术的芯棒上开设的螺旋形流道是由主流道和与主流道相连通的分流道组成,主流道沿芯棒水平方向设置,分流道环绕芯棒向上呈螺旋状设置;更具体的说主流道可以是与四条均布的分流道相连通,四条分流道沿芯棒向上构成四条螺旋流道,四条螺旋流道各自绕芯棒二分之一周设置,由深渐浅直至消失。本技术的芯棒上也可以对称开设有两条螺旋流道,两条螺旋流道各自绕芯棒三分之二周设置,由深渐浅直至消失。本技术也可在模体内设置一套由内锥套与芯棒相配合构成的双层内复模具,即在模体与芯棒之间设置有模具内锥套,内锥套的外壁上也加工有与芯棒外壁上相同的螺旋流道;模体上安装有两个机颈,其中一个机颈与模具内锥套上的螺旋流道相连通,另一个机颈与芯棒上的螺旋流道相连通。设置这一结构的目的是为了生产双层复合塑料薄膜,如外层使用加有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剂物料,内层使用加有无滴剂的PVC物料,生产出外面耐老化,里面无滴雾的薄膜。本技术为适应生产不同厚度薄膜的需要,模体的下端设置有一可用来调整口模配合间隙的垫片。-->本技术中芯棒上部的锥形内口模与镶装于模体上口内的外口模之间的出料流道为下等宽、上短锥形的间隙流道。这一结构有效地避免了挤出熔体破碎现象的产生,使薄膜的表面质量得以提高;这一结构的口模还可减小挤出压力,实现低温挤出,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本技术的优点在于:a、由于本技术将现有技术的扇形流道改为螺旋流道(而从流体力学得知,液体流动速度是流道间隙的三次方),所以从主流道到各分流道虽有距离的远近不同,但由于主流道较宽、较深,对物料的流动距离影响不大,通过多次试验证明,本技术的这一结构可使熔融的物料均匀地分布在芯棒的圆周上,使模口出料压力均匀,从而保证了出膜的均匀度;另外由于物料在螺旋流道中没有可停留处,从而解决了分解物粘附于模具的内壁的问题,经试生产证明,其生产周期在可达20天以上(从开机到清理为一个周期),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b、本技术一改现有技术中由内、外口模构成的长锥形间隙流道为下等宽上短锥的过渡形间隙流道,从而避免了造成挤出熔体破碎,使薄膜的表面质量得以提高;这一结构的口模还可减小挤出压力,实现低温挤出,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c、本技术中双层内复模具的设置,可使模体上同时安装有两台挤出机,这一结构可实现生产双层复合塑料薄膜需要,如外层使用加有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剂物料,内层使用加有无滴剂的PVC物料,生产出外面耐老化,里面无滴雾的薄膜。-->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图1是现有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芯棒流道的展开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图3中芯棒螺旋流道一种实施例的展开图。图5是本技术芯棒螺旋流道第二种实施例的展开图。图6是本技术中芯棒结构的一种实施例。图7是本技术中模具内锥套结构的实施例。图8是本技术中芯棒结构的第二种实施例。本技术以下将结合实施例(附图)作以详细的描述: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是由模体(1),靠压环(2)镶装于模体上口内的外口模(3),装于模体中的模具内锥套(6)和插装与模具内锥套中的芯棒(5),以及对称安装在模体上的两个机颈(7)组成。其模具内锥套(6)和芯棒(5)(图6、图7所示)的外壁上均开设有深度由深渐浅、宽度由宽渐窄的螺旋形流道(8),该螺旋形流道是由主流道和与主流道相连通的四条均布的分流道组成,主流道沿芯棒水平方向设置,分流道环绕芯棒向上呈螺旋状设置;也就是说四条分流道沿芯棒向上构成四条螺旋流道,四条螺旋流道各自绕芯棒二分之一周设置,由深渐浅、由宽渐窄直至消失(如图4所示)。本技术为适应生产不同厚度薄膜的需要,模体(1)的下端设置有一可用来调整口模配合间隙的垫片(9)。本技术中芯棒(5)上部的锥形内口模(4)与镶装于模体上口内的-->外口模(3)之间的出料造成挤出熔体破碎,使薄膜的表面质量得以提高;流道为下等宽、上短锥形的间隙流道。这一结构有效地避免了挤出熔体破碎现象的产生,使薄膜的表面质量得以提高;这一结构的口模还可减小挤出压力,实现低温挤出,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如图5、图8所示,本技术的芯棒(5)上也可以对称开设有两条螺旋流道(10),两条螺旋流道各自绕芯棒三分之二周设置,由深渐浅直至消失。本技术的模具若采用一台挤塑机工作的话,可取出模具内锥套和与其配合的芯棒,换上直径较大,可直接与模体内圆面相配合的芯棒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它包括模体(1),镶装于模体上口内的外口模(3),装于模体(1)中的芯棒(5)以及安装在模体上的至少一个机颈(7),其特征在于:芯棒(5)的外壁上开设有深度由深渐浅、宽度由宽渐窄的螺旋形流道(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芯棒(5)上开设的螺旋形流道(8)是由主流道和与主流道相连通的分流道组成,主流道沿芯棒水平方向设置,分流道环绕芯棒向上呈螺旋状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主流道与四条均布的分流道相连通,四条分流道沿芯棒(5)向上构成四条螺旋流道,四条螺旋流道各自绕芯棒(5)二分之一周设置,由深渐浅直至消失。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芯棒式螺旋流道吹塑聚氯乙烯薄膜模具,其特征在于:芯棒(5)上对称开设有两条螺旋流道(10),两条螺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臣
申请(专利权)人:王德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