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仿古宝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9312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装配式仿古宝顶,包括顶珠和基座,所述顶珠和所述基座均为中空,且在所述顶珠和所述基座内部安装有一根方钢管,所述顶珠与所述基座分别为一体构成并栓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装配式仿古宝顶,制作简单,运输方便,而且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利用非传统材料,环保且轻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仿古宝顶
本技术涉及ー种仿古建筑部件
,尤其是一种装配式仿古宝顶。
技术介绍
宝顶时用在攒尖建筑顶部,过去的宝顶是由各个分体部分做好后再连接构成,其做法是用砖和木头分别按照样板砍磨,然后用铁活连接和灌注水泥来安装,该种宝顶构建重量大、劳动強度高而且在现场安装时需要使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灌注锚固,存在影响周边环境、エ期长、施工エ艺要求高、エ序繁杂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对此进行改迸。由于宝顶整体体积较大,如果将宝顶制成整体后再运输或安装,占用空间大且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ー种装配式仿古宝顶,制作简单,运输方便,而且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利用非传统材料,环保且轻便。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装配式仿古宝顶,包括顶珠和基座,所述顶珠和所述基座均为中空,且在所述顶珠和所述基座内部安装有一根方钢管,所述顶珠与所述基座分别为一体构成并栓接在一起。进ー步地,所述顶珠的纵截面为圆弧帽状,其底端设有用以与所述基座连接的连接板。进ー步地,所述基座由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圆混、上枋、上枭、束腰、下腰、下枋、圭角和底座一体构成,在所述圆混为上下倒置的圆碗形,其顶端设有与所述顶珠连接的连接板。本技术装配式仿古宝顶,两部分顶珠和基座通过模具开模糊制而成,制作简单,两部分结构方便运输,而且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利用非传统材料,采用FRIM (镁水泥)制成,环保且轻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装配式仿古宝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如图1所示的装配式仿古宝顶,包括均为中空的顶珠I和基座,且在所述顶珠和所述基座内部安装有一根方钢管11,通过该方钢管11与外部连接。顶珠I的纵截面为圆弧帽状,其底端设有用以与基座连接的连接板。基座由从上到下依次连接在一起的圆混2、上枋3、上桌4、束腰5、下腰6、下枋7、圭角8和底座9 一体构成。圆混2的纵截面为上小下大的倒置碗形,其顶端设有用以与顶珠I连接的连接板。上枋3的纵截面为长方形,上枋3的上表面与圆混2的下表面连接,上枭4的纵截面为上大下小的碗形,其上表面与上枋3的下表面连接,束腰5的纵截面为长方形,其上表面与上枭4的下表面连接,下腰6的纵截面为上小下大的倒置碗形,其上表面与束腰5下表面连接,下枋7的纵截面为长方形,其上表面与下腰6下表面连接,圭角8的纵截面为上小下大的倒置碗形,其上表面与下枋7下表面连接,底座9的纵截面为长方形,其上表面与圭角8的下表面连接。本技术是采用FRM (镁水泥)制成,整体为中空结构。本技术装配式仿古宝顶,两部分顶珠I和基座通过模具开模糊制而成,制作简单,两部分结构方便运输,而且通过螺栓相互连接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利用非传统材料,采用FRIM (镁水泥)制成,环保且轻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装配式仿古宝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珠和基座,所述顶珠和所述基座均为中空,且在所述顶珠和所述基座内部安装有一根方钢管,所述顶珠与所述基座分别为一体构成并栓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装配式仿古宝顶,其特征在干,包括顶珠和基座,所述顶珠和所述基座均为中空,且在所述顶珠和所述基座内部安装有一根方钢管, 所述顶珠与所述基座分别为一体构成并栓接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仿古宝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珠的纵截面为圆弧帽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长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通宜博达园林古建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