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玉波专利>正文

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及制造该板带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7661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包括上横壁、下横壁及分别与上横壁、下横壁垂直连接的侧横壁,侧横壁于其壁面上开设有一通孔,上横壁于其一端延伸有用以与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一搭接部,上横壁于其另一端延伸有用以与另一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二搭接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板带通过侧横壁垂直连接于上横壁与下横壁两者,较好地保证其本身的抗压力,另外,通孔的设置,在保证板带抗压力的同时,节省了塑胶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第一搭接部及第二搭接部的设置,加快了板带与板带之间的搭接,进而提高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用于制造该板带的模具。(*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及制造该板带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管道的
,尤其涉及一种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及制造该板带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中空壁塑缠绕管道的板带多为方形结构,但是此种方形结构的板带在搭接以形成中空壁塑缠绕管道时,由于板带与板带之间缺少固定其连接的固定部,致使板带之间容易出现脱落或连接不牢固的情况。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搭接板带时容易出现脱落或连接不牢固的问题,同时,还提供一种制造该板带的模具。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包括上横壁、下横壁及分别与所述上横壁、所述下横壁垂直连接的侧横壁,所述侧横壁于其壁面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上横壁于其一端延伸有用以与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一搭接部,所述上横壁于其另一端延伸有用以与另一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二搭接部。具体地,所述第一搭接部具有沿所述上横壁平面向下延伸的第一折向部及使其由向下延伸变为水平延伸的第二折向部,所述第二搭接部具有沿所述上横壁平面向上延伸的第三折向部及使其由向上延伸变为水平延伸的第四折向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接部表面设有与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一齿状部,所述第二搭接部表面设有与另一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二齿状部。具体地,所述侧横壁两端的外壁面分别设有用以固定钢骨架的凸部。具体地,所述通孔为方形通孔。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上述板带的模具,包括挤出模头及冷却成型模,挤出模头包括前模板、后模板及若干个夹设于所述前模板与所述后模板之间的中模板,于所述后模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板带对应的挤出型腔,并且该挤出型腔自所述后模板依次穿过若干个所述中模板、所述前模板;冷却成型模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及形成在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两者之间的冷却型腔,所述冷却型腔延伸穿过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形成的组合体,并与所述挤出型腔呈连通设置,所述冷却型腔还在其壁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以冷却所述板带的冷却孔。具体地,所述冷却成型模还包括于所述上模板上设置的用以与输送冷却液的冷却管道连接的管道接头,所述管道接头与所述若干个冷却孔连通。较佳地,所述上模板及所述下模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较佳地,所述前模板、所述后模板及若干个所述中模板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本技术的板带通过侧横壁垂直连接于上横壁与下横壁两者,较好地保证其本身的抗压力,另外,通孔的设置,在保证板带抗压力的同时,节省了塑胶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第一搭接部及第二搭接部的设置,加快了板带与板带之间的搭接,进而提高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生产效率。另外,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制造上述板带的模具,借由该模具中的挤出模头,快速将熔融状态的胶料成型出高温的板带,然后再借由该模具的冷却成型模,有效地将高温的板带冷却为低温的板带,保证板带的最终成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所用的模具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所用的模具的挤出模头的不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所用的模具的冷却成型丰旲的不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所用的模具的冷却成型模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10,包括上横壁U、下横壁12及分别与上横壁11、下横壁12垂直连接的侧横壁13,侧横壁13于其壁面上开设有一通孔14,上横壁11于其一端延伸有用以与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一搭接部15,上横壁11于其另一端延伸有用以与另一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二搭接部16。本技术的板带10通过侧横壁13垂直连接于上横壁11与下横壁12两者,较好地保证其本身的抗压力,另夕卜,通孔14的设置,在保证板带10抗压力的同时,节省了塑胶料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有,第一搭接部15及第二搭接部16的设置,加快了板带10与板带10之间的搭接,进而提高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生产效率。具体地,第一搭接部15具有沿上横壁11平面向下延伸的第一折向部151及使其由向下延伸变为水平延伸的第二折向部152,第二搭接部16具有沿上横壁11平面向上延伸的第三折向部161及使其由向上延伸变为水平延伸的第四折向部162,这样,当板带10搭接时,任一板带10的第一搭接部15与其他板带10的第二搭接部16搭接,即其他板带10的第二搭接部16叠压在该任一板带10的第一搭接部15之上,还有,任一板带10的第二搭接部I6与另一其他板带10的第一搭接部15搭接,即该任一板带10的第二搭接部16叠压在另一其他板带10的第一搭接部15之上,如此重复到另外的板带10搭接,由此,不但较好地保证板带10之间的平滑搭接,而且有效地解决板带10容易出现脱落、连接不牢固的问题。进一步地,第一搭接部15于其表面设有便于与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一齿状部153,第二搭接部16于其表面设有便于与另一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二齿状部163。通过设置第一齿状部153、第二齿状部163,简单有效地使到任一板带10的第一搭接部15与另一板带10的第二搭接部16紧固搭接。较佳地,侧横壁13于其两端的外壁面分别设有用以固定钢骨架的凸部131,其中,借由凸部131,使到板带10与板带10搭接后形成的用以供钢骨架设置的容纳槽,能够较好地保证钢骨架紧固设置,避免钢骨架出现移位脱落的情况。具体地,通孔14为方形通孔,其中,方形通孔与其他形状的通孔相比,如圆形通孔,既便于加工,还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塑料的用量。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上述板带10的模具20,包括挤出模头21及冷却成型模22,具体地,挤出模头21的一端与将塑料胶粒热熔挤压的挤出机连接,以使由挤出机输送的热熔胶粒成型出板带10的模型,而挤出模头21的另一端与冷却成型模22连接,以使由其成型的板带10能够快速冷却而最终固定成型。挤出模头21包括前模板211、后模板212及若干个夹设于前模板211与后模板212之间的中模板213,于后模板212上开设有与板带10对应的挤出型腔214,并且该挤出型腔214自后模板212依次穿过若干个中模板213、前模板211,其中,中模板213数量的设置,可基于挤出机的挤出速率、板带的材质及板带的成型时间进行考虑,即,若板带10的胶料成型较快,可相对减少中模板213的数量,同理地,若板带10的胶料成型较慢,可相对增加中模板213的数量,以使胶料有足够的成型时间,保证板带10的成型质量;冷却成型模22包括上模板221、下模板222及形成在上模板221与下模板222两者之间的冷却型腔223,冷却型腔223延伸穿过上模板221与下模板222形成的组合体,并与挤出型腔214呈连通设置,冷却型腔223还在其壁面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以冷却板带10的冷却孔224,较佳地,本案中的冷却型腔223为横向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壁、下横壁及分别与所述上横壁、所述下横壁垂直连接的侧横壁,所述侧横壁于其壁面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上横壁于其一端延伸有用以与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一搭接部,所述上横壁于其另一端延伸有用以与另一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二搭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壁、下横壁及分别与所述上横壁、所述下横壁垂直连接的侧横壁,所述侧横壁于其壁面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上横壁于其一端延伸有用以与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一搭接部,所述上横壁于其另一端延伸有用以与另一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二搭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具有沿所述上横壁平面向下延伸的第一折向部及使其由向下延伸变为水平延伸的第二折向部,所述第二搭接部具有沿所述上横壁平面向上延伸的第三折向部及使其由向上延伸变为水平延伸的第四折向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表面设有与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一齿状部,所述第二搭接部表面设有与另一其他板带搭接的第二齿状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横壁两端的外壁面分别设有用以固定钢骨架的凸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壁塑钢缠绕管道的板带,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波
申请(专利权)人:李玉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